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相约北大

相约北大

阅读量:3729743 2019-10-24



为了研发更好的课程,为了满足更多高端学员的需求,为了与国际名校接轨,近期彤姐来到了北大跟吕教授继续学习深造《创新思维与表达艺术》课程。吕教授是北大新闻中心电视台副台长,北京演讲学会顾问、《演讲与口才》杂志学术顾问等,更是大家所熟知和喜爱的央视节目《朗读者》的撰稿人。北京大学是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其成立也编织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北大是莘莘学子理想中的大学,也是国内前沿课程的开创者,能再次以学生的身份走进校园继续深造一直是彤姐的梦想,为此她推掉了周五一切活动和课程来到北大进修学习。

2019年10月18日下午,彤姐来到了北京大学在第二教学楼开启了学习深造之旅。本次课程吕教授一共讲了公共表达的五障碍,三模型
一、我们经历过的事情远超于我们能讲述的事情
我们在生活中每天会发生很多很多的事情,但是我们能记住的可能只有一部分,最后真正能拿到舞台上可以进行讲述的事情就更少。那如何精准的筛选与表达要讲述的事情由此就引出了第一个模型。
模型一:疏通管道——精准表达的过滤
1、我们的想法:我们想与听众分享的一切;
2、我们自己:我们想对观众敞开的那个人;
3、我们的听众:与我们分享想法的对象;
只有你相信自己,并理清思路,最后做到了解观众,才能更好的选择主题。当你让观众有身临故事现场的感觉,并找到情感的支撑点,再加上我们创新的角度,一定会更加吸引台下的观众。
在这里吕教授为我们播放了由他撰稿的《朗读者》片段,是董卿读的关于父亲的主题。播放的视频让大家都泪目了,这时吕教授还打趣的说:“以后上我的课一定要备足纸巾哈。”

二、我们实际掌握的事情远低于我们想当然的
我们平时可供准备的演说内容是有限的,在临场争辩中可能只会记住一部分,那在即兴表达当中可以恰当运用的可能就会更少。 
三、我们对自我的感受能力远强于共情能力
在自我观点,由己及人,同感共情三个方面来说大家的感受能力是逐层递减的。由此引出了第二个模型。
模型二:四叶草——精准表达的四要素
1、表达中的信息:内容为王;
2、表达中的语境:王的宝座;
3、我们自己:想向听众敞开的那个人;
4、我们的听众:与我们分享想法的对象。
掌握上面四个要素,才会用正确的说话方式,以对方为中心,让对方理解我们的内容,而不是自我为中心。

四、我们相信的事情凌驾于我们知道的事情
改变人们想法是由数据,大脑,心灵逐层递减的,如果说一个人心灵上认可一件事改变起来是最难的。由此引出了第三个模型。
模型三:脑、心、脚“三体”模型——精准表达的分层
大脑为理性真理:“我认为这是事实”
心灵为感性真理:“我相信这是事实”
事实、数据为理性真理:“根据数据,这是事实”
所以说:好的演讲分享我们不知道的数据,出色的演讲升级我们已知的观念,卓越的演讲改变我们笃定的信仰。

五、无动于衷的听众
对于无动于衷的听众在刷新、提升、改变这三个影响因子中是逐层递减的,“一切都是为了听众”貌似很有道理,但实际上只说对了一半,我们应该帮助听众尽快投入到课堂之中,但是我们更应该帮助他们做出改变。
通过对以上五障碍、三模型的学习,让大家对于公共表达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还感受到了吕教授幽默风趣形式多样的课堂风格,通过这次的学习更加坚定了我们在演讲上的突破与创新。

现在正值一年中北京最美的季节,秋风瑟瑟秋意浓,在这个有着120多年历史的校园里漫步,感受着历史文化与学术氛围的结合。坐在未名湖畔,看着波光粼粼的湖面博雅塔倒映在其中,野鸭悠然自得的游过。微风拂面……那一刻很好的诠释了“岁月静好”。

提升自己的要诀是切勿停留在原地不动,首先要有不满现状的心理。但是仅仅不满足是不够的,你必须要清晰自己下一步往何处去?你必须付出努力和行动,向更优秀的人学习,向更美好的自己出发!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