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明治维新VS洋务运动:坚船利炮下的殊途同归

明治维新VS洋务运动:坚船利炮下的殊途同归

阅读量:3726006 2019-10-24


............................................................................................................................

............................................................................................................................
公元1840年,英国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之后不久,中国被迫先后与英、法、俄、美等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同一时期,与中国一海之隔的日本仍然处于闭关锁国状态。

鸦片战争英军陆战队登陆
1853年,马休·佩里准将率领的一支只有4艘军舰组成的美国舰队,打开了日本的国门。由于这4艘军舰通身漆黑,航行中冒出滚滚黑烟,所以历史上把这次事件叫作“黑船来航”后双方于次年(1854年)签定《日美和亲条约》(又称《神奈川条约》)。就这样亚洲的两个主权国家清朝和日本从主权国家沦为了半殖民地。

马修佩里
当时的清朝与日本都存在着对内“尊王”和对外“攘夷”,在当时清朝的两位皇帝分别是“同治”和“光绪”但是实际的掌权者却是太后慈禧,日本实际掌权者却是“明治天皇”。在当权者的政治上来讲大清有“维新之君,而无维新之能”。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大清与日本维新的不同之处。
大清:“师夷长技以制夷”
日本: “殖产兴业,文化开明,富国强兵”
大清维新在于维护自身的“统治”,而日本维新在于“自强”,两个国家最后走向的道路最终也截然不同。大清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自身统治的灭亡速度,而日本由于“中日甲午”和“日俄战争“获取了大量的战争赔款和权益,使得自身走向了“军国主义”也加速了其二战时的灭亡。

明治维新时的日本武士
此时,中国的“洋务运动“如火如荼”,所谓的“同治中兴“时的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有识之士也大多年过半百。而当时的“鹰派”左宗棠收复新疆后病逝,清朝的当权派大多隐忍为主,软弱无能。日本新三杰正值年富力强,民族意识强烈,他们分别是:当时西乡隆盛40岁,大久保利通37岁,木户孝允34岁。

明治维新时日本内阁
早在日本明治维新之前,幕府与清朝洋务运动时创办的实体非常接近,企业基本都是官办,均已军工为主,两国近代工业基础相差不大,起点也差不多。
而明治维新之后1870年12月成立了工部省,总管全国的工业化建设。除了投资铁路和矿山之外,工部省兴办的大部分是具有军事意义的重工业,这一时期也成为日本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建和起步期。通过对横须贺制铁所、横滨制铁所、石川岛造船厂、鹿儿岛造船所、敷根火药制造所等军工企业的合并、改造、重组,到1880年前后,日本已经建成了两大陆军工厂——东京、大阪炮兵工厂,两大海军工厂——筑地海军工厂和横须贺海军造船厂。东京炮兵工厂主要生产步枪,该厂1880年制造的村田步枪后来成为日本陆军规定样式的步枪。主要生产火炮的大阪炮兵工厂1872年就造出了法式山炮,次年造出野炮,1882年又制造出钢炮。筑地海军工厂主要修理军舰和生产武器,1882年还开始了西式炼钢。横须贺海军工厂的任务则是建造海军舰船,许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闻名遐迩的名舰就诞生于此,1880年,日本自己设计建造的军舰“磐城”号就在这里下水。

海军工厂
1887年,日本参谋本部制定了所谓“清国征讨策略”,逐渐演化为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其第一步是攻占台湾,第二步是吞并朝鲜,第三步是进军满蒙,第四步是灭亡中国,第五步是征服亚洲,称霸世界,实现所谓的“八纮一宇”。而甲午中日战争就是日本实现“大陆政策”前两个步骤的重要环节,由于其自身实力资源都不具备相应条件,所以实行以战养战的策略来达到目标的实现。
清朝于1888年正式建立了北洋水师,成为亚洲一个强大的海军力量,但清朝并未像日本那样变革国家制度,因此“中兴”并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此时清朝政治十分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国防军事外强中干,纪律松弛。
19世纪末的东亚地区,一个是回光返照的老大帝国,一个是喷薄欲出的近代国家,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和日本必定不能避免一战。

西方列强坐山观虎斗
............................................................................................................................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