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向宏茂老师开设了专注家庭教育和幼儿教育的微信公众号“福娃娃幼教”,现拥有粉丝12000多人,获得全国各地网友的认可。平均每月阅读人数达4.5万多人次,阅读量达5万多人次,转发达2.5万人次。公众号里近400篇文章均为向老师原创文章,实用、科学、接地气,欢迎广大网友长按以下二维码,关注福娃娃幼教。
长按上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生活中,有些父母讨厌孩子的哭声,孩子一哭,他们就会说:屁大点儿事,哭什么哭?甚至有的父母会动武,阻止孩子哭的表达,当孩子在父母的威胁中不敢哭的时候,不得已的“隐忍”令人心痛,可以看到,此时的孩子压抑着自己的情绪,极其痛苦,眼神中充满了恐怖、失望、无助,遗憾的是许多父母无法觉察。
孩子一生下来,最先干的一件事情就是哭,这是每一个健康婴儿与生俱来的“本领”。从生理上来讲,哭是呼吸并发出声音。从心理上讲,哭具有获得妈妈爱抚的作用。
哭这个行为,在小孩子身上非常频繁。孩子喜欢哭,是因为他可以从哭中得到相应满足。比如他一哭,妈妈就会跑过来喂奶,他再一哭,爸爸可能跑过来换尿不湿。所以,只要父母把孩子照顾得足够好,孩子会逐渐相信:他只要一哭,就什么都解决了。
进而,孩子会形成一种信念:只要哭,就会得到援助!由此,孩子会建立信心,相信自己有通过一定的手段解决困难,获得需要的能力。
相反,如果孩子无论怎么哭,都没有回应,或者有时有回应,有时没有,甚至孩子哭不仅不能得到温暖的回应,父母还会讨厌,甚至体罚刺激,孩子就会丧失自信心,甚至产生自卑感、无助感。
一个孩子只有在婴幼儿、童年的时候,能够得到父母足够的关注与爱,在哭的信号发出来的时候,父母给予生理、情感、精神方面的满足,才会形成安全感、依恋感、信赖感,这样的孩子才会真正体验到情感互动,享受母爱与父爱,长大后,也才有能力奉献爱的情感。
一个孩子只有在三岁前得到了足够的宽容、关注与呵护,与家里人建立了良好的依恋关系,得到了合理的温暖的关注,他们的信任感、安全感和爱的情感才会不断拓展和延伸。
于是,这样的孩子上幼儿园了,也有焦虑期,但很快就会度过,并与幼儿园的同年人建立信任感,喜欢与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耍,一起生活,并且,他们会很快爱上幼儿园,因为,他们在家庭里建立的尊重、平等、协商、友善、有爱的这些品质,会在幼儿园里与小朋友们的相处中得到表现,乐意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其他小朋友也喜欢这样的小伙伴。
所以,善待孩子的哭声,理解孩子的哭声,回应孩子的哭声,把孩子哭的行为当作一种重要的信号,接纳、回应、爱,这是孩子与妈妈、爸爸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第一步,也是今后与同龄人建立友好关系的基础,是培育孩子爱的情感的重要途径。
请正确对待孩子的“哭”吧!
点击以下链接,关注情感教育
幼儿家庭情感微课程(一)——爸爸妈妈爱我,我爱爸爸妈妈幼儿家庭情感微课程(二)——爱,不会从天上掉下来,需要父母用心培养与滋润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