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洲禁牧”小知识
我国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起 ,便采取“综合措施、因地制宜、科学防治”的方针和“查、治、灭、管、防”的具体措施 ,鄱阳湖区由于湖滩辽阔 ,湖水多变 ,疫情难以控制 ,过去所采取的围湖造田 ,围垦灭螺 ,使湖区的有螺面积大大减少 ,疫情大大压缩。
1998年长江流域暴发特大洪灾 ,国家提出“平垸行洪 ,退田还湖······”的方针 ,使已灭螺的近千万亩围垦区又将沦为沼泽和钉螺孳生地。由于药物灭螺污染环境 ,围垦灭螺有碍防洪的情况下 ,致使湖区血防工作进展迟缓。为此 ,必须打破常规 ,另探新路 ,另求良策。“封洲禁牧”的对策应运而生。目前,“封洲禁牧”是用于控制大湖区血吸虫病流行中科学性强 ,方法简便 ,速度快 ,效果好的措施。
为了学习“血防精神”,进一步做好封洲禁牧管理工作,巩固防治成果,10月15日至16日,南昌市血地办在我院举办了南昌市2019年血防封洲禁牧管理培训班。学院党委委员、常务副院长程露,南昌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万鹏,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罗敏出席开班式。
开 班
专 题 讲 座
《血防精神的科学内涵及时代价值》专题讲座透彻诠释了血防精神内涵实质,重温了在党的领导下,人民群众和血防战士战天斗地的斗争岁月。学员们认真学习,做好笔记,继承和发扬老一辈血防人求索攻坚、敬业尽责的优良传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增强了作为血防人传承血防精神的责任感。
小 组 讨 论
封洲禁牧工作考核评估方法探讨
创建新时代血防健康教育示范学校的思路
禁牧工作代表介绍及经验交流
下滑查看
通过封洲禁牧工作考核评估方法讨论和工作经验交流,学员们指出了当前封洲禁牧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对今后如何做好该项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为进一步做好封洲禁牧工作、巩固血防成果、实现南昌市地方病防治专项三年攻坚行动目标打下了基础。学 唱 血 防 歌 谣
学员们学唱血防歌谣,感受当年战天斗地、敢为人先的壮志豪情和中国共产党依靠科学、发动群众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铁骨铮铮。一首《送走瘟神幸福来》,歌声由悲伤转为甜美欢快,唱出了余江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一起与血吸虫病作斗争最终赢得了胜利,建设了美丽家园,过上了美好生活的幸福和喜悦。
现 场 教 学
中国血防纪念馆既是展示我国血防历程和成就的纪念馆,也是收藏血防工作文物和史料的博物馆,更是弘扬血防文化和传播血防知识的科普馆。一份份全国血防工作的珍贵照片、书籍文献和历史实物展现在眼前,巨大屏幕放映的影像资料让人身临其境。学员们来到中国血防纪念馆,详细了解血吸虫病带来的巨大危害以及全国血吸虫病的总体情况,感受余江消灭血吸虫病的伟大斗争和辉煌成就。
为进一步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学员们走进血防精神诞生年代,重温淳朴、集体、信任、激昂的奋斗岁月,依次来到毛主席诗词《七律二首·送瘟神》展墙、血防宣传站、血吸虫病防治站、人民公社教学点、古樟树等教学点,追寻一处处被汗水浸透的奋斗足迹,聆听一则则奋斗者感天动地的豪迈故事。
毛主席诗词《七律二首·送瘟神》展墙
学员们认真学习毛泽东诗词《七律二首·送瘟神》,这首诗是毛主席1958年7月1日在看了《人民日报》关于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的消息后写成的。着重描写了旧社会血吸虫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和新中国欣欣向荣的景象,对党组织、科学家、人民群众三者结合起来,改变自身命运的努力进行了热情洋溢的讴歌和赞许。
幸福井教学点
曾经的蓝田宋家,血吸虫病肆虐,但有那么一口井,给宋家人带来了生的希望,保护了蓝田宋家村民的平安。在幸福蓝田井教学点,学员们聆听微党课《幸福蓝田井》,感受宋家人饮水思源、世世代代感党恩的真切情怀,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古樟树教学点
千年古樟树郁郁葱葱、亭亭如盖。千年时光,岁月兴衰,古树枯荣,这棵树仿佛与蓝田宋家存在着心灵感应,是宋家村发展的见证。在古樟树教学点,学员们聆听微党课《枯木逢春》,感受蓝田宋家的美丽蝶变,深刻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父母给我第一次生命,共产党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宋接福老人幼年曾患上血吸虫病,回忆起当年的情景,他动情地反复说道:“要不是有共产党的领导,我们这个村子早就灭了。”在访谈教学中,学员们与老人围坐在一起,聆听着老人讲述亲身经历,“万户萧疏鬼唱歌”的惨景不觉浮现于眼前。“现在村里搞了新农村建设,我家也搬进了小洋楼,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老人的话语中充满了幸福感、获得感。
人民公社教学点
“共产党交我一方印,誓为百姓造一方福!”这是时任余江县委书记李俊九在笔记本上写下的一句话。1955年冬天,毛主席发出了“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伟大号召,李俊九发动带领余江人民树起了全国血防工作的第一面红旗。
学员们认真聆听微党课《李俊九的故事》,学习李俊九同志“共产党交我一方印,誓为百姓造一方福”的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怀。
在中央提出7年消灭血吸虫计划时,为了让全县老百姓尽快摆脱血吸虫病的折磨,李俊九书记将个人荣辱和得失抛之脑后,在医疗水平落后,物质条件匮乏的年代,经过党组织、科学家、人民群众,三者结合起来,积极投身灭螺运动,最终历时两年赢得了根除血吸虫病的伟大胜利。学员们走进人民公社教育体验馆,真实感受余江人民消灭血吸虫病的斗争历史。
血防宣传站和血吸虫病防治站教学点,利用宋家村在宅改中保留的两栋老房子打造而成,在这里复原了当年的宣血吸虫病宣传和医疗场景。学员们来到血防宣传站和血吸虫病防治站教学点,详细了解当年县委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医务工作者、教师等通过科普漫画、显微镜观察、集市办展览等形式多样的手段进行宣传教育,破除老百姓的迷信认知,使得疫区群众逐步认识到“大肚子”病是血吸虫在作怪,深刻感受当年艰苦的医疗卫生条件和食宿条件。
结 业
编者语:将“瘟神”危害群众扫进历史,还一方水土清净、百姓安宁。这是血防工作者对血防事业的执着追求。为了做好封洲禁牧工作,他们寒来暑往,风雨兼程,他们是最值得去赞美的人!
更多精彩内容
请关注公众号
微信搜索:鹰潭红旗干部学院 或 ythqgb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