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黄辩识与收藏
田黄素有石帝之称,其上品价早已超过金价十倍。田黄名气大,但由于开门的实物稀少,收藏者中存在不少有关田黄的一些误解,容易给收藏者带来困惑,这里对田黄的一些常见误解作写释疑:
误解1.田黄均是黄色。田黄指福建寿山高山系田坑石中的黄色者;田坑石中不但有黄色,且有白,红,绿,黑等多种颜色,田黄石带红、黑等色者也称田红、田黑。
误解2.有萝卜丝纹的必为田黄。所谓萝卜丝纹,传统上是指石中类似萝卜削皮后表面网状分步的纤维结构。但实际上田黄中的"萝卜丝纹"有多种形态:不但有类似萝卜的网状纹,也有瓜瓤般的瓜瓤纹或如同粽粒融化的融粽纹,亦有通透的水流纹等。有这些"萝卜丝纹"的并不一定就是田黄,不少寿山山坑石亦有萝卜丝纹。反之,田黄也不一定都有这些纹路。虽然大多数田黄均有"萝卜丝纹",但也有些田黄上品没有清晰的萝卜丝纹(比如故宫博物馆的田黄乾隆三联章)。
传统田黄相法是审美鉴赏角度的相法:从蹼状石皮(黑,黄,白),格(石裂),萝卜丝纹入手。现代相法又加入了科学的一面:田黄的矿物成分是地开石,非寿山石中常见的叶蜡石。据此,比较全面的鉴别法是结合传统相法和科学分析:既要有皮格纹,亦要是地开石。有皮格萝卜丝则为田黄的候选,但尚待科学分析证实。另一方面,成分是地开石的并不一定是田黄(如昌化黄石等)。
误解3.凡田黄必贵重,大的必比小的好田黄中有上,中,下品之分。下品田黄并无大的商业价值,价比上品差几十倍。大小方面,传统说法一两以上成材,二两以上罕见。一般说来大的当然比小的好,但不是绝对的。一颗石质差,色差大,纹乱的大田黄比不上石质通灵的小田黄。一颗上品田黄必须具有所有石之六德:细(不粗松),洁(光滑如孩儿面),润(油润不枯躁),腻(腻如肉冻,黏糕),温(宝气内蕴),凝(凝灵)。而在这六方面中,笔者认为以灵气和温润宝气最重要。
误解4.田黄中的格必为血丝红纹血丝红格在黄金黄田黄中常见。但田黄的格纹还有白色,灰色等其它颜色。作伪者千篇一律将格纹做成红色,便是基于这种不全面的误解。
田坑石中以黄色为最常见。凡黄色的田石均称“田黄”。沿溪的田中都有出产,以中坂田所产质最佳。田黄石表 皮多具微透明黄色层,肌里则玲珑透彻,有黄金黄、桔 皮黄、枇杷黄、桂花黄、熟栗黄、杏花黄、肥皂黄、糖 稞黄、桐油地等数种。其中以“黄金黄”、“桔皮黄” 最稀罕,“枇杷黄”、“桂花黄”次之。“桐油地”则 色暗而浊,列为下品。在田黄中,有时还会遇到通灵无 比的透明体,如新鲜的蛋黄,又名“田黄冻”,则价值 连城。还有一种田黄,外裹白色层,而内纯黄色,民间 称为“银裹金”。
田黄也最具代表性的石种,不论出于寿山溪哪坂的田石,只要是黄色的都可称黄田或田黄。田黄的共同特点是石皮多呈微透明,肌理玲珑洞澈,且有细密清晰的萝卜纹。其中,黄金黄、桔皮黄为上佳,尤罕见;枇杷黄、桂花黄稍次;桐油黄是田黄中的下品。田黄石中有称田黄冻者,是一种极度通灵澄清的的灵石,色如鲜蛋黄,产于中坂,十分稀罕,历史上列为贡品。还有一种银裹金田黄,即外表包裹白色石皮,肌理却为纯黄石,酷似蛋白包裹着蛋黄的熟鸡蛋,也出产于中坂,更为稀贵。
“黄金万两易得,田黄一颗难求”,田黄属寿山石中的上品,为世所最珍。
田黄仅产在总面积不到1平方公里的地方——寿山溪一段约8公里的溪流及溪旁水田的底下。据方宗硅先生所著《寿山石志》考证,田黄形成于数百万年前第三纪末期,寿山石矿的部分矿石受风雨剥蚀,自矿床分离而散落于溪旁基础岩石上,逐步被沙土覆盖,形成冲积性砂矿,沉于田地中及河滩下。田石埋于砂土中,日久天长,其表皮铁质酸化,致使石色外浓内淡,产生了色皮与“萝卜纹”等特征。
田坑石可分为红田,黄田,白田和黑田等,黄田即“田黄”。按矿物成分和透明度又可细分为田黄冻、田黄石和银裹金三种。所谓“田黄冻”,是指主要由珍珠石组成的半透明至亚透明的黄色田坑石; “田黄石”是指由地开石和珍珠石组成的不透明至半透明的黄色田坑; “银裹金”,是指外壳呈白色,而内部呈纯黄色者,即由一层纯白色半透明的地开石包裹着金黄色半透明的珍珠石而成的黄色田坑石。按色层田黄亦可分为很多种,由于受地热所蒸,产生不同的黄色调,比如橘皮黄,黄金黄,枇杷黄,鸡油黄,杏黄,肥皂黄等等。
鉴定方法:
用指甲划田黄应该没有白色痕迹,田黄石的肌理表皮组织比较有特点。表皮都会出现密如织网的细萝卜纹,而且疏密有致、条理不乱,如新出萝卜去皮,而青天石、巴林石等石头的纹理比较杂乱。同时,大部分田黄石或多或少都带有裂格,多呈现于表层,交叉状,如龟裂纹。田黄石的手感类似软玉,质地温润、细腻、凝嫩。其在光线透照下,石心皆泛黄红之光,灿烂醒目,即使在寒冬腊月,也感觉温润,但如果用指甲划田黄应该不留痕迹,因为田黄寿山石的硬度大于人类的指甲。而其余相似石头的手感则明显干燥许多。符合手感、表皮特征,并且同时拥有“石皮”的石头,一般可初步鉴定为田黄石。
田黄石必需具备四德:
(一)、
(1)细:指质地细密,如婴儿之肤;
(2)结:内质脂密有光泽,手有滑感;
(3)温:与人有相亲的宝气,无火气;
(4)润:在手心能生成露珠般的滋润,如露之欲滴;
(5)凝:指凝灵,如半透明的冻状;
(6)腻:指肌里油溢,用手稍微盘玩一会就会出现由里往外冒油,如油之欲滴。其他石头,没有这种油腻感,更谈不上由里向外冒油,油之欲滴了。
(二)田黄的比重2。6克/cm3, 摩尔硬度为2.5—2.9度。与人指甲硬度差不多。若田黄加热上腊后,石质会变硬些。
(三)田黄肌理应有萝卜纹,在灯光透视下可见。《印石辩》石巢先生首次提出了田黄石萝卜纹六种表现形式,是石巢先生的又一贡献。
(1)象萝卜皮内层的纹理,网状而且长眼,由密渐疏。
(2)像粽粒状,如糯米粽子蒸熟后,米粒似化未化形状,有时也成条纹状。
(3)网眼较圆,又断续分散分布。
(4)如东瓜内心纹,或明或暗不规则分布。
(5)如水波纹状。
(6)基本上不见萝卜纹,仅有少数网状纹,是最上品者。
(四)田黄石有无外皮不作为鉴定标准,仅作为参考。格裂是田黄石瑕疵,无格无裂是极美品。“无格不成田,无皮不成田”,只作参考,不作鉴定标准。
“无纹不成田”,作为鉴定标准之一。有萝卜纹不一定是田黄,但田黄必须要有萝卜纹。
市场行情分析:
2016年举行的“中国宫廷御制艺术精品: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专场中,大清恭亲王珍藏的田黄印章7500万港币落槌,加上佣金的成交价8524万港币,被一位台湾藏家竞得,创世上最贵田黄纪录。
市场专业人士分析,这件田黄对章就材质而言,如果吹毛求疵地讲,并非称得上是最最顶级,但这样一对的印材价格已经足以是顶级价了,至少放在如今 要找这么一对印材,已经几乎难于登天。更重要的是,来自于清代名家董沧门的极致雕钮,流传有序累累可靠的恭亲王用印,加上保存状况最为完好的清宫原装木 盒,所有的附加值都将其指向了最为顶尖的价格!
田黄石石材的极度缺稀,直接导致田黄石在拍卖市场上的价格急剧升温。而今民间“黄金易得,田黄难求”、“一两田黄三两金”更暴露了田黄石受追捧的热度,田黄石近些年来身价“翻番”是大势所趋。有数据显示,从2009年到2012年,寿山石拍卖市场上成交金额从2009年春拍0.119亿元涨至2012年秋拍0.9671亿元,其中在2011年秋总成交金额达到2.4932亿元制高点。虽然分析近几年来寿山石拍卖市场的情况对整个拍卖行业来说,只是冰山一角,但足以给拍卖行、收藏家和投资者对田黄石很大的信心——田黄石正在火爆升值中,大家都无法忽视对田黄石资源的争夺。直至2014年,田黄石价格继续一路上涨,前景可谓大好。
以下和广大藏友们分享部分田黄石的成交价:
1、田黄石山居即景薄意摆件 2019年10月拍:3680万元
2、寿山田黄石摆件《赤壁夜游》 2011年11月拍:2012.5万元
3、明末清初王定雕田黄石博古钮对章 2018年12月拍:1150万元
4、田黄石九螭献宝章 2012年10月拍:1035万元
5、田黄石香山九老薄意摆件 2017年7月拍:1035万元
6、清田黄石素方章 2011年12月拍:931.5万元
古玩经纪人:李总:13243741275
微信:13243741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