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阅读量:3715226 2019-10-23


 

  山东大学微生物学科历史悠久,基础良好,获我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 1987 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同年经国家批准,由世界银行贷款 120 万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外境1112美元,国内配套 362 万人民币投资建设,筹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995 年 11 月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命名为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始运行和对外开放。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被誉为21 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主流。微生物技术作为其中的主要分支,是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先导,在解决人类社会所面临的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粮食危机、生态破坏等严峻挑战方面,微生物技术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微生物及其改造技术:主要包括微生物资源的搜集、整理、系统鉴定及利用系统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全面深入地研究微生物的代谢调控机制、抗逆机制、关键酶分子结构与功能关系等,为微生物菌株的分子生物技术改造提供理论基础。
资源与环境微生物技术:主要包括可再生的生物质资源,特别是木质纤维素资源的微生物转化和利用技术、难开采矿产资源开发技术及环境污染物降解与高值化应用技术。
工业与医药微生物技术:主要包括天然药物的微生物合成技术,清洁生产工艺研究,以及生物基化学品和生物材料的开发及应用。实验室目前拥有一支结构合理、能够承担国家大型科研项目的中青年学术骨干队伍。固定人员现有教授 34 人,副教授 3 人,所有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且 60%以上具有 1年以上的海外工作经历。实验室拥有高压液相色谱 HPLC、原子力显微镜、高效液相色谱 HPIC、荧光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 透射电镜观察、凝胶成像系统、微量分光光度计、多标记分析仪、荧光定量 PCR仪、毛细管电泳仪、双向电泳仪、蛋白层析仪、氨基酸自动分析仪、飞行时间质谱仪、脉冲场系统、Nano液相-高分辨质谱仪、气质联用仪等研究平台。近五年,实验室承担各类科研项目 293 项,经费总额 17421 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占 70%,省部级和横向项目经费 30%。近三年,实验室获得发明专利 69 项,在PNAS、Mol Biol Evol、ISME J、Mol Microbiol 等知名刊物发表 SCI 论文 300 余篇。实验室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诸多进展,推动了我国微生物技术研究工作的发展,成为国内微生物技术基础研究、应用开发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国家相关政策和依托单位山东大学的有力支持下,实验室将始终围绕国家的战略目标,立足创新的基础研究,加快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争取在科研方面实现重大的突破并进一步引进和培养高水平人才,保持研究队伍的活力。
主要合作模式:
1、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技术咨询:以项目为载体,对接产业技术需求,企业针对山东大学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实验室技术或成果,共同开展中试和产业化工作,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2、校企联合申请承担国家课题:山东大学依托各层次的科研平台,与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协作,通过承担国家重大科技课题,实现技术转移。
3、科技成果转化:以知识产权交易为主,主要是将山东大学专利、专有技术等知识产权以转让或实施许可的方式,通过企业进行成果产业化、技术产业化,从而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
4、共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依托优势学科的人才、成果、技术等优势,与行业的龙头企业积极搭建灵活高效的各类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山东大学与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等共建工业技术研究院、产业技术研究院、校企联合实验室、产业技术创新协同中心等新型科研平台。
5、人才引进与人才培养:主要以科研人员校外兼职、挂职交流等人才流动形式,促进高校人才与地方企业的深度融合。也可通过成立博士后工作站、实训基地等平台,为企业培养本地技术及管理人才。
6、联系方式: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科技园510刘老师电话18653140339。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