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长期关注...
“何不弃世事,勤行求道德,可得极长生,寿乐无有极。”(《佛说无量寿经》)
这种生命的价值怎么去定位?这是一桩非常严肃的、重大的问题,但也是我们很难去进行定位的事情。因为我们凡夫的知见太狭劣,我们看不清楚。我们把假的当真的,我们把真的不放在心上,认为是假的。极乐世界这么真实,我们一听好像虚无缥渺、乌托邦似的;五欲六尘是这么虚假,我们一天到晚就是津津乐道,整个的颠倒。但这个颠倒,由于颠倒久了,也被这个颠倒所迷惑。你说大家都把五欲六尘、世间事业看得很真实的时候,我们跟他去讲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都感觉到自己是不是有问题了。就好像这个地方大家都得了精神病,唯有一个正常的人。原来就有个公案,说一个国家有一个泉水,喝了那个泉水就会得精神病。这个国王就存了一个心眼,这些人都让他们得精神病,就让他国人去喝,唯有他自己不喝。等到大家都得精神病的时候,大家就把大家共有的行为认为是正常,大家一致觉得这个国王太不正常了,搞得这个国王都快统治不下去了。大家都认为他不正常,所以他也没有办法,“干脆我也喝吧。”也变成跟他们一样,他也正常了。大家都追求五欲六尘,你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你就另类,是不是你大脑有问题,大脑进水了?搞得你少数派。所以,这时候信心是很重要的。印光大师说,相信净土法门,也不要去问别人:你相信不相信?不要去问。哪怕全世界没有一个人相信,你也得相信!要有这种精神。佛说:“何不弃世事,勤行求道德” 。如果你有这种信心,为什么不把世间的事务放下,五欲六尘的追逐之心放下,来转自己的心力在道德上。“道”和“德” 分开来讲,“道”就是正法,就是弥陀的名号,就是“念道之自然” 。“德”就是不失去的意思。如果这个“道”是体的话,“德”就是用,由体起用,你就能得到往生成佛的利益,“德”就体现你的道德。所以我们求这个道德要精勤努力地、尽形寿地、念兹在兹地去求,这才是你深信切愿的一个表达。你只要这样去做就得到极长生,“可得极长生” 就是指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情景。“长生” 这是一切宗教追求的目标,或者叫永生。净土法门是另外一个表达,是无量寿,用极长生。有长生还有一个短寿、不长生来和它对待,超越长生和短生的对待,用极,这种不二的境界,就是契入到我们自性的寂定,不生不灭。有生就有灭,有生灭就有寿命,只不过是寿命长短而已,再长也是生灭法。所以佛法的修行是离开生灭法,离开长短的寿命,无生就没有灭,无生法忍。所以念佛到西方极乐世界的无为大道、涅槃大道就是无量寿。一切菩萨示现成佛,绝对不是以国王的身份示现成佛的,一定要示现比丘的身份,舍家弃欲,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提示。我们修行人对于世间的事情一定要有放舍的心,这个恰好就很难。常常有居士来问:“哎呀,我现在事业很多,是完全去忙于事业呢,还有留一点时间精力来修行佛法?” 我们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是鼓励如果你的基本生存解决,你就一心一意来修行佛法,但实际上很难做得到。这个时代的价值观都是谁事业做得好,谁天天很忙,就是最有价值。忽然你什么事不干,成了闲人,别人都看不下去,家里都看不下去,得不到大家承认。他内心也就恐慌,他也站不住脚跟。于是在这种情况下那就随顺,还是干点事业吧。不干没有办法,这是共业所感。不像传统社会,闲人是贵人。现在人没有这个观念,越忙越好。所以“弃世事” ,这是我们重大的科目,要把世间的事情放弃,把全副的精力用在念佛求往生上,这是无量劫以来的一件大事。无量劫以来我们都是由于放不下这个世间的事情,懈怠、放逸,虽然遇到净土法门,但信愿还是建立不起来,“自求之”还有距离,于是还在这里滞留。所以真正要了生脱死的人,他一定要有与众不同的那样的气魄,特立独行,不怕别人的讽刺、冷嘲热讽、轻慢。我是求往生的人,我自己甘心把自己边缘化,我自己把自己淘汰出局。你有不有这种气概?而且是在你世间事业做得最辉煌的时候,你急流勇退,平淡下来,好好念佛。
这个时代你要看到这个共业这么厉害的时候,你还干什么?!除非你生存有点问题,如果你生存基本上能够保持基本的温饱,我是觉得你要全心全意去念佛,还没有玩够吗?酸甜苦辣还没有做够吗?多少年老的人这一辈子过得很苦,你一生的痛苦,你的苦难要有回报,要用你的痛苦凝注一个非常巨大的求往生心。不要再因循了,也不要在这个世间做任何幻想。它是五浊恶世,一世不如一世,一年不如一年。那些还在这里宣扬要在人间建立一个净土的人,不要自欺欺人了,你只要看到普遍的人心是什么样子,土是心变现出来了,你先反照自己是什么心呢?你还能去讲大话吗?学佛人一定要严峻地面对自己、解剖自己,不能自欺也不能欺人。如果说这个世界还能建立净土的话,那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可以不存在,阿弥陀佛也不需要那样地精勤努力地变成阿弥陀佛。就是由于我们这个三界成不了净土,极乐净土对我们才有意义。就是我们自己业力太重,自己解决不了问题,阿弥陀佛的佛力的加持才对我们很重要,对这一点一定要搞明白。所以释迦牟尼佛再三殷勤地劝勉,就是要让我们把这个五浊恶世的世间放下,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就是人中分陀利华,这就是诸佛欢喜、天龙护念、人天恭敬的事情,就能得到“寿乐无有极”的胜妙的果报。缘
友情链接 点击关注
阿弥陀佛微课堂
净土宗学佛
禅语菩提心
净土宗学佛净土宗学佛阿弥陀佛孔子说,“弃老而取幼”,不管老人,只在意小孩子,“家之不祥”。现在全世界都不强调孝道,老人很可怜,都在养老院,然后小孩子越来越嚣张,变小皇帝、皇太后了。而且一个家没有孝道承传,这个家铁定要败掉,所以家不吉祥。而很可贵,我们中国通过《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强调子女要尽孝道。这在全世界没有这样立法的。从这些征兆可以看得出来,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只要不强调孝道,全人类没有前途。为什么?因为孝是爱的原点。人都不懂得爱人的话,他怎么可能人生会幸福?人类怎么可能会有未来?可是爱的原点又是孝,孝是根,德行的根本。百善孝为先,没有孝道,这个家就要败丧下来了。我们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德行之一就是敬老、爱老、尊老。从夏商周这个传统一直传了几千年,但是现在这一点做得不好。我们要了解,老人对家庭、对社会奉献了一生,不尊重老人叫忘恩负义。没有老人,哪有子孙?没有老人的努力,哪有现代的成就?再来,老人有非常丰富的人生智慧跟经验,所以尊重老人的人,就能承传这些宝贵的智慧跟经验。而且人老是修来的福报,他能修得长寿就值得我们尊重。所以人的福田分三种,都可以教给我们的孩子。恩田、敬田、悲田。我们感恩老人奉献一生,念他的恩。我们尊重老人,再承传他的智慧经验。一个人交的朋友都比他大很多岁甚至大一倍两倍,这样的人一定比同年龄的人成熟,大家可以仔细去观察。所以恭敬心得大福报,傲慢、轻慢老人折福非常大。我们常说,一个家庭就是一棵大树,爷爷奶奶是大树的根,父母是枝叶,孩子是果实。果农都是在根上施肥,在果子上打药!只有在根上施肥,果子才能有足够的营养。在果子上打药,才能防止果子长虫子。我们对老人要多关爱,对子女要多教育。一个人在孝养父母之时,自己的儿女也看在眼里,父母以身作则孝敬尊长,就是孩子成长最好的榜样。孩子是通过父母的行动,懂得孝的。一个家庭里,如果父母孝顺老人,那么孩子就会孝顺父母,一家人就能和和美美。中国人常讲,百善孝为先。孝是善良的第一步,一个人对父母保持感恩,学会去爱他们,在此基础上才能更进一步去爱别人。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亲人都不爱,那这个人也绝对不会对别人善良。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是所有中国人修养品德的第一步,学会善良的第一步。孝是善的原点,是德行的根本,没有孝,这个家庭就离败落不远了。有事此心不乱,无事此心不空。大事心不畏,小事心不慢。人生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皆系于心,心若安然,又有什么是真正过不去的呢?心如莲花不着水,又如日月不住空。身在红尘之中,事来则应,事过则无。有所为,或有所不为,心态都平和、静定,如莲花一般洁净、淡雅,不为谁开不为谁落,如日月一般自在、光明,平等无碍。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静心,用豁达释放纠结的过去,用坦然迎接不可知的未来。让心静下来,你才能读懂自己、随缘安然。静心,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修炼。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由心生。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不要强求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学会适时的放弃。生活中,一个好的心态,可以使你乐观豁达;可以使你战胜面临的苦难;可以使你淡泊名利,过上宁静快乐的生活。人往往把自己看得过重才会患得患失,觉得别人必须理解自己。其实,人要看轻自己,少一些自我,多一些换位,才能心生快乐。所谓心有多大,快乐就有多少;包容越多,得到越多别人的嘴我们无法去控制,但我们可以抱一颗淡然的心去看一切纷扰。心静才能听到万物的声音,心清才能看到万物的本质。沉淀自己的心,静观事态变迁。与人相处,需要讲究方式方法。有些事,需忍,勿怒;有些人,需让,勿究。生活不是战场,无需一较高下。生活正是道场,历境修心。人与人之间,多一份理解就会少一些误会;心与心“不要征服对方”这是夫妻最重要的问题!征服,是夫妻之间经常发生的事情,谈论谁是对的,追究谁是错的!讨论谁伤害了谁,谁过分了!这些,都是大忌。好夫妻,永远都在相互装傻,就是护短!能够护短的,才是真爱!爱啊,别为难对方,别挑剔对方,别指责对方!傻傻地一路相伴。傻,是因为已经决定了,认定了,就没有什么需要再了解、再知道,再改进,再完善的!有进步,接受,没有,也接受!爱,就在那里!一辈子,能够有一个人,好好相爱,多美啊!别去破坏,多大的事情都不值得你去破坏。不要在相爱的人身上动小聪明,动你的精明!要就动你的心。永远不对爱人说假话!永远不去做破坏气氛和心情的事!男人有脾气正常,但男人的脾气可以对天发对地发,却不可以对老婆发。因为不管你心情好坏,别人都可以转身离开,却只有爱人要陪着你,陪你度过心灰意冷,度过意气风发。这一生你会得到很多失去很多,而陪你到最后的人却只有一个。天大地大,都不如身边的女人大。每个人只能慢慢领悟去学习,因为没有多少人可以做好,所以别做只会说不会做的人!夫妻同心,黄土变金。家事无对错,只有和不和,家和才能万事兴!家是讲爱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讲理的地方是法庭。家是有根和有魂的,根和魂是由女人掌控。两个人在一起久了难免会吵嘴,女人在气头上往往说出的话句句似刀,而那个肯留下来和你吵架也不想离开你半步的才是真正爱你的男人!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是爱,最强有力的武器是感动!吵不离,骂不散,打不走,才是爱真正的爱。当你嫌弃身边的女人不够漂亮,有没有想过有很多男人都羡慕她对你这份死心塌地的感情。当一个女人把什么都给你了,你该知足,她看上的不是你有多帅、多有钱,而是她已经做好了和你同甘共苦的准备。当你嫌弃身边的男人不够优秀,有没有想过他没天没夜的努力就是为了让身边心爱的你有更优越的生活条件。当一个男人两手空空肯为你去打拼,你该知足,他看上的不是你有多美、多性感,而是他不想苦了跟他的女人。在一起久了慢慢变成依赖,爱情慢慢变成亲情,就算两个人在一起没有当初的激情,那请别忘了还有感情。当你想要放手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当初为什么陪她\他走到这里。在一起久了,就算没有当时那么相爱也要选择相守,这些你们对彼此做到了吗?女人懂相守,男人懂感恩,才是一辈子。之间,多一份包容就会少一些纷争。人生,快乐哪里找呢?信仰里有快乐,修行里有快乐,服务里有快乐,静心里有快乐。心无所求,心想他人,快乐就在我们的心里!做人,简单就好,生活,宁静就好。无事此心不空,有事此心不乱,大事心不畏,小事心不慢。古人讲:一代做官九代冤。官做的好,是为子孙积累福报;做不好,把老百姓的东西占为自己,想留给子孙,这些非分的东西都是罪孽,子孙用了,反而损福报。所以一代做官九代冤。又说,如果为自己一家谋,就不要去做官,做官是为百姓谋,这也是天道无亲。天道虽然无亲,但唯亲善人。你只要广积阴德,还是有用的。想要孩子能读书的,就多做慈善,办学校;想要孩子发财的,就要多救济穷人;想要儿孙健康的,就多施药。这就是唯亲善人。再讲到孝顺也一样。很多人很孝顺,给父母买很多补品,买不必要的东西,甚至办酒席祝寿。世人看来是热闹,其实是不孝,因为损了父母的福报。人家过个寿,就要杀生那么多。民国时,有个老人死了,他儿子办宴席三百桌,过几天,老人家就托梦来说,本来我可以去天上好好享福的,但因为你杀孽过重,导致我在地府审判,还出不来。可见,虽然花的是儿女的钱,但却在损掉老人家的福报。父母花很多无谓的钱,也是损孩子的福报,这也是天道无亲。所以不要给小孩庆生日,小孩能读书,父母不要骄傲太早,到处宣扬。要对孩子严格一些,对他成长大有益处。过分浪费钱给孩子都损孩子福报,更何况很多人在公司里头浪费,甚至国家单位里头浪费,都是损福报的。很多人都想着轻松赚钱,却不知道这也是在透支福报,不长久。我们要有自知福德浅薄,无福消受的概念。很多东西,别人给的起,但我们的福报不一定能用的起。明白了这个道理,人生就会少很多痛苦和烦恼!《人民日报》曾发文怒斥还在沉睡中的大学生:上课时,不是发呆、睡觉、就是玩手机,课余生活只有吃零食、看剧、沉迷游戏。图书馆里没有你的身影,运动场你更是从不迈进去??职场上,这样的人也同样不在少数。上班时踩着点走进公司大门,下班前一小时就心不在焉。玩玩手机,刷刷微博,手里的工作能拖则拖。实在拖不了就勉强自己加个班,但一定要发条朋友圈,问:“你见过深夜十二点的写字楼吗?”自我感动到不行,却忽略了这本是白天早就应该完成的工作。“工作,不必认真,能应付上司即可;能力,不思进取,不被炒鱿鱼就行;至于工资,只要心怀梦想,总有一天会涨的。”这样的人,不是真“佛系”,而是依然会羡慕别人升职加薪,却拿着3千的工资,做着月薪5万的梦。拿着父母血汗钱养老的年轻人有些人,二十多岁就开始养老了。一杯咖啡慢悠悠度过一整天,不再学习知识,看着别人加班工作,还要嘲笑一声“傻子”,将安于现状视为“知足常乐”。而可悲的是,有多少月薪三千,就心满意足的人,过着“岁月静好”的生活,却是依靠父母提供经济支持。根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的统计,中国目前有30%的年轻人依靠“啃老”生活,65%以上的家庭存在着“啃老”的现象。一些成年子女带给父母的经济压力,甚至比他们未成年时更大。今年7月,武汉一位81岁的老人向社会求助,称自己的儿子已经在家宅了很多年了,不肯工作。他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怕哪天离开了,儿子的生活就没着落了。老人说,他每个月有五千多的退休金,自己平日买药和日常开支,也花不了多少,只是因为小儿子的状况,家里日子过得非常紧张。而面对老人的担心,儿子却表现得很反感,甚至指责老人“多管闲事”。本该自立的年纪,不仅没有能力给家人幸福,还要依赖父母才能生活。这些患了“精神癌症的年轻人”,心安理得地“啃老”,却不肯为自己的未来奋斗。可见的绝望未来不久前,一位已是两个孩子母亲的三十七岁女硕士在论坛发帖求职。她毕业于国内顶尖的大学,在外企工作近十年,因为部门关闭被裁员,只能重新找工作。她的要求并不高,短期内月薪三千就可以。她在帖子中这样描述自己的工作经历:做过科研合作管理,但只是“打杂”;本专业的注册证书没考下来;考了个日语1级,却不能口头交流;英语还行,但也只是考研时英语成绩过得去很长时间过去了,还是没结果。她说:“我承认我很失败,没有在这么长的职业生涯里磨砺好我的翅膀,所以现在才这么凄惨。”有人评论:“在职场上混日子,迟早让职场把你混了。”不进则退的道理,放之四海而皆准。所有成功的事业都是时间和汗水熬出来的,你偷过的懒,迟早会变成打脸的巴掌。最近,中年危机成了一个热门话题。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行政管理教研室主任刘文军认为,中年人容易被淘汰,主要是因为他们知识结构已经基本固定,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效率较低,转型太慢。但也不是所有人都在中年危机到来时一筹莫展,那些有一技之长的人,即使遭遇职场危机,也能轻松化解。蔡玉洁是一名一线生产车间的技术员,在不到40岁的时候丢了饭碗。但她下决心重新出发,通过自学和参加培训班,考取了会计和计算机相关资格证书。凭借这些新本领,她找到了一份会计工作。待遇甚至比原来还好。在企业从事员工选拔聘用工作的肖成萍说:“社会发展这么快,企业也要不断求新求变。如果平时没有忧患意识,放松学习,不管年龄是大还是小,被淘汰都是必然的。”英国哲学家怀特海曾说:缺乏进取的精神,就意味着堕落。BBC根据剑桥大学研究者的数据分析了 365 种职业在未来被淘汰的概率,AI技术越来越发达,“电话推销员”被机器人取代的几率接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告知删!
此文诸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读者··
↓↓↓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