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宫颈癌患者趋于年轻化,25岁以前的年轻女性更应及早行动

宫颈癌患者趋于年轻化,25岁以前的年轻女性更应及早行动

阅读量:3709260 2019-10-23


HPV  我们更专业

近年来的统计资料显示,10年间,我国25~39岁年轻女性宫颈癌的发病率平均增加了近5倍,死亡率平均增至2倍。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我国宫颈癌的发病率已高居世界第二位。近年来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平均每年约有13万例宫颈癌的新发病例,死亡人数每年超过5万例,并且宫颈癌发病年龄出现年轻化趋势,10年间,我国25~39岁年轻女性宫颈癌的发病率平均增加了近5倍,死亡率平均增至2倍。门诊常常遇到尚未生育的年轻女孩被诊断为宫颈癌前病变,少数患者就诊时已患上宫颈癌。
现阶段对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关系的研究认为:从感染到发展为宫颈癌至少需要5~10年时间。这就提示,25岁以前的年轻女性更应及早行动,在感染高峰前加以有效应对和防范。
目前认为宫颈癌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HPV感染、多个性伴侣、初次性生活小于16岁、多产、吸烟等。99%以上的宫颈癌组织中,都能检测到高危型HPV。现已确认的HPV有100多个亚型,其中与宫颈癌发病相关的高危型有10余种,最具杀伤力、最常见的是HPV16型和18型,约有70%以上的宫颈癌是由这两种亚型的持续感染所致。
此外,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高危型HPV的感染人群呈“双峰”现象,即存在17~24岁和40~44岁两个高峰阶段。现阶段对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关系的研究认为:从感染到发展为宫颈癌至少需要5~10年时间。这就提示,25岁以前的年轻女性更应及早行动,在感染高峰前加以有效应对和防范。
目前病因明确的宫颈癌被视为“可以传染的恶性肿瘤”,也是首个可通过疫苗得到遏制的恶性肿瘤。一旦HPV病毒感染途径被“拦腰折断”,那么就能减少70%以上宫颈癌病例的发生。
当前我国已经批准的HPV疫苗包括HPV二价(适合9~45岁)、HPV四价(适合20~45岁)、HPV九价(适合16~26岁)等3种类型疫苗。“这里谈到的‘价’,是指疫苗中病毒抗原的种类。”HPV疫苗的“价”越高,说明对接种者的保护作用越广泛。世界卫生组织在关于HPV疫苗立场的文件中曾指出:“上述3种疫苗均可预防大多数宫颈癌。”因此,选择接种何种类型的疫苗要根据接种者的年龄、当地的卫生资源等综合决定。要指出的是,未有性行为的女性预防效果最佳(我国指南中最佳接种年龄13~15岁);已发生性行为的女性,HPV疫苗也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
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曾明确提出“全球协作,共同实现2030年消除宫颈癌”的奋斗目标。
当前,医学界开展的宫颈癌三级预防措施,包括一级预防即病因预防——排除高危因素,防止宫颈癌发生,如应用HPV疫苗等;二级预防即临床前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时诊治宫颈癌前病变,如使用宫颈癌筛查等;三级预防——CIN及宫颈癌确诊后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减少并发症和复发率,提高生存率。
内容来源:中国医药报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