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Ljib4So7yuWgtdMOatvbylZFVB9QZbZaMd1DS9icemKiarEsw0I3CoYrcytvg8eP96cNoj0QZAIgBDjZX4LwdSKMA/640?wx_fmt=gif)
点击蓝色文字关注我们吧!
▲ 点击收听
三、 佛法的究极旨归
三法印、四圣谛、十二缘起、三十七道品、四摄、六度……(一)法法相资相润
(二)教说虽有高低大小,皆是方便施设必摄归入一实相
(三)法法融通却有契机之差异,故须善分别法门之生起因缘、所生功德、所应机相。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kibSMVcSnHNo5CgxflayE8tUyD3Ih4JQOytbVkX3MwU0tr1soaYxv84QUDsMwb9hQw4HvHicVkEtRkBWqVIYA3hQ/640?wx_fmt=jpeg)
03
道谛,它的用心就是面对苦集,然后得到灭,佛法因此生起种种的法门。这里面特别要讲的,第一个要知道佛法的终极用意指示在哪里?让你悟入实相,得到解脱,注意这一点,不要迷信法。像我们现在经常一直在浮夸这个法门很殊胜,那个法门很殊胜,然后以这个法门要压抑另外一个法门,不能用这样的心情来看世间。任何一个法门都是因缘而生,任何一个法门不过是回照而已,你的污浊洗完,连肥皂都要洗掉,你不要把肥皂留着。一切法无自性,这个法无自性是含世出世间法。
我们今天选择任何一个法门,必须要忠实尊重它。可是适当的尊重是建立在哪里?在于你了解这个法门的真实。有些人凭着感性:“这个法门很殊胜。”老实讲,他有没有资格赞叹?他没资格赞叹,因为他不了解。“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请问你讲这句话的时候,有没有打妄语?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你见过吗?你没有,凭什么讲这句话?所以我一直强调要赞叹佛陀,要赞叹法门,不是普通人能赞叹的。我们说:“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讲这句话的时候,你觉得内心扎不扎实?不扎实,因为你这句话是跟人家讲的。你起不了真实心,会讲得很心虚。今天为什么我们敢讲这句话?你必须要观想世间任何一切法,虽我未遍见一切法,我也知道一切法皆是因缘所生,一概虚妄。即是虚妄,怎么可能如佛?怎么会胜过佛?我们是从法理上能接受这一个偈。
“天上天下无如佛,”天上天下一切都是因缘造作,虚伪无主。“十方世界亦无比。”凡世界所生,皆是业缘所感。“世间所有我尽见,”虽见一样,类比其他,等同皆见。“一切无有如佛者。”如果你在道理上懂这句话,你就称赞得下来,就具足那份赞叹佛陀的功德,如名实相符。因为你的心确实这样想,所赞叹出来也相应。否则天天早上打妄语。
我们赞叹弥陀净土,请问你如何赞叹?恰当的赞叹会还归法门的本来面目。只要你真正的尊重佛法,如实了解佛法,对佛陀所说每一个教法都欢喜珍重,绝对不会轻易毁谤任何一个法门。在几个净土经典里面强调五逆,再过来谤正法,这两个不能往生。不过记得谤正法尤其重,破见者比破戒还严重。
法从契机跟契理来看,契理一切法有相摄相融通的地方,从契机来看,我们必须要懂得观察每一个法有每一个法的差别性。这一个差别性,我们必须要去了解,然后依于尊重。作为一个佛弟子,在追求佛法,修行佛法,我们不会轻易对一个法门产生毁谤,或是基于某一种情感性的给它妄自地夸大。这个不恰当的毁谤和夸大都不如实,都不恰当。一个法门它可以跟其他法门相通相摄。像比如说不净观,如果就不净观的主要功能,它是在对治贪欲。不净观是一种胜解作意。胜解作意就是说,我们修不净观的时候,给某一个东西,给它增添了一些想法。
真正能解脱的是真实作意。真实观察世间的苦空无常,不净观他会观察自己身体烂了,淤青了,长虫了,所以这个是胜解的,不净观其实是一个倒见。这不是我说的,这有根据的。可是为什么我们会拿来修行?因为这样的倒见可以对治烦恼。所以法门里面其实有很多种类的。不净观它本身是胜解作意,它主要的功能是对治贪欲,可是我们实际上在经典里面可以看到修不净观可以证阿罗汉,一定是内部里面有转换。在观想上,在运作上,从我们取得不净观相以后,给它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从这个地方才再又提升出来的。安那般那法初学的时候是有在感觉呼吸。可是如果始终是注意在这个呼吸感觉上,你不会入定的。比如说我们在观佛像,观佛像是瞪着眼睛看还是闭上眼睛?是闭上眼睛。因为真正入定是第二意识。入定不是靠眼识,不是靠身识。所以我们现在刚开始初观察的时候,是靠身体的感觉,可是慢慢它是以内在第六意识相应的,所以是定中意识。我们现在观佛像,看清楚,闭上眼睛,然后开始转为第六意识用。先假用眼识所起的色尘,到最后自己内在观。安那般那法观到最后是观内在的心心所。到第四禅以后就没呼吸了,所以往后所观的呼吸相都是你定中意识所显像的。再借着定中里面初禅、二禅、三禅、四禅,观察禅定当中的种种色心二法,然后开始一直提升上去的。不是光靠呼吸的,一定是内部转换掉了,所以说即使是不净观,你必须尊重安那般那法的特殊性,就是要尊重一个佛法的有效性跟它的有限性。假如你本身是一个嗔恨心很重的人,修不净观会很容易火气大,你本身对境界就有一种强烈的排斥感,我们今天讲说嗔重的人不适合修不净观,是就多分而说的。如果恰当的引导,嗔恨心重的人修不净观,依然能远离嗔,可是就一般来讲不行,比如说对一个贪欲重的人,你叫他修慈悲观,他本来就贪了,你还跟他讲慈悲。
你们有机会去看《清净道论》。吃饭有的人是细嚼慢咽,这是贪行人,有的人嚼没几口,就把它吞下去,大概是嗔行人。吃到满嘴都是米粒,那个大概是痴行人。喜欢逛街的大概是贪行人,走起路来慢慢拖拖,一个路上慢慢看慢慢看,那是贪行人。走路一直走,连看都不看的,那是贪行人。走路自己会绑倒的,这个是痴行人。包括《瑜伽师地论》可以看到这些对人根性的判别,不同根性的人修,你必须要给他适当的法门。一个法门有一个法门的组合,任何法门有它的一个组合性,这个组合性对某一类的人不一定相应。我们如果慢慢学会觉照诸法门的特殊性的时候,我相信你在观察这个世间,也独具一只眼。所以一个法门你必须要尊重它的特性,我们显然不能轻慢任何一个法门的背后生起的因素,包括我们在研究戒律。以后掌握戒律的精神,最好从制戒的缘起那边开始看起。
![](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fgnkxfGnnkSibZicibXOZ4W21sh49jfZibBTiaTZUbTUACuy3nF8mtOD62W2Xd0lZr1zDDocKZ1PWEQmbntqM868mdw/640?wx_fmt=gif)
发现佛法智慧
关注大航法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