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ibInsCDotibwwqPnzTvHn9WiacscfZ42TSOGXUZiaf8xRRoGYWPt6CGO1pbjG5dgdVjsseickQy9WQYOVGozCd64GiaQ/640?wx_fmt=gif)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ibInsCDotibww8QEMmnBvW6p3MpOlX1ib8BHz3HqTh5yZiceZ383t3GCHpHfShm6bNrWabaibUfj24cicibUYtWoTxyOQ/640?wx_fmt=jpeg)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实属无意,联系即删!
“
本篇主要为悉达多.穆克吉(著) 李虎(译)《众病之王-癌症传》的摘录和节选。书中写道,癌症,是一种古老而神秘的疾病,一篇永不服输的战斗檄文,一场你我无法选择的战争。”
一种疾病在最初发现时总是带着神秘的色彩,甚至成为了一种隐晦的疾病,有时病人甚至会被当成传染病源而被隔离。癌症也是如此。
癌症不是一种疾病,而是许多种疾病。我们把他们统称为“癌症”,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基本特征---细胞的异常增长。
癌症治疗史的发展是集科学、医学、文学和政治发展的史诗。这里要讲到一个核心人物,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这在他后来的行为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同时他也是美国战后科技大繁荣的产儿。在那个避讳癌症如同避讳瘟疫的时代,他却在痴迷的追求开展一场全国性的抗癌战争。
这个人是“现代化学疗法之父”---西德尼.法伯(Sidney Farber),法伯偶然发现叶酸(维生素B9)的一种类似物(氨基喋呤)是强大的抗癌化学制品。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ibInsCDotibwxnL92ic7JTDicvVuEoyNrfSg5veTibbfaCCGib1gWJ8n9Af6exfHiaicTJQbI1jgsUtObptibXsPfCuzuibw/640?wx_fmt=jpeg)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实属无意,联系即删!
法伯是波兰裔美国人,同时也是犹太人,大学主修生物学和哲学,曾在波士顿哈佛医学院求学,为人严谨、细致,同学们认为他很傲慢。他在完成病理学的高级培训后,在波士顿儿童医院成为了一名全职病理学家。他花了近20年,在地下室里痴迷地盯着显微镜搞研究(原来检验实验室建在地下已经由来已久),他写出了一部出色的儿童肿瘤分类报告,以及一本教科书《尸检》,是一名杰出的病理学家,他取得的学术成就使他升任儿童医院的病理科主任。法伯牢牢的困在医院的后巷里,被人称为“给死人看病的医生”。在法伯眼里,病理学正在与医学分道扬镳,成为过度关注死者的一门学科,而拉大了与生者的距离。这时,他已经厌烦了这种只能侧面冷眼旁观疾病,而不接触或治疗活生生的病人的工作;他受够了只面对组织和细胞,觉得自己碰到了职业的瓶颈。
法伯决定在职业上作出重大转变,他要奋起一跃,跳到楼上的诊室,从他了解的微观世界,跳到患者与疾病的广阔天地中;他要利用从病理标本中获得的知识,设计出新的治疗手段。
如果法伯事先请教过儿童医院楼上病房里的任何一位小儿科医生,问问开发出抗白血病药物的可能性有多大?他们一定会劝他不要枉费心机了。白血病经过一百多年的研究,经过各种精心分析和分类,医院图书馆里排列着散发着霉味的皮面书《病理学》和《内科病理学》,这些知识反而进一步放大了医学的无力感。
然而,法伯内心翻滚着治病救人的渴望。1947年的夏天,法伯坐在地下室的实验室里,突然脑海里灵光一闪,他要把注意力放在白血病上,白血病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可以计量的。因为在CT和核磁共振问世之前,实体瘤的大小几乎是不能进行数值测量的。但是白血病只需提取血液或骨髓样本,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即可计量。
法伯推断,如果对白血病细胞进行计数,那么任何治疗手段,比如把一种化学物质置入血液循环,其在患者体内产生的效力都可以得到评估,可以观察到血液中细胞的生死,并用来衡量用药的成败。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年轻的生物学家们深受微知著思想的激励。因为从简单入手、自下而上的研究,能对复杂性达成最好的理解。
1947年,在美国癌症已再次成为一个政治上无声的疾病。在儿童医院的通风良好的病房里,医生和患者正在进行着一场仅属于他们自己的癌症战争。而在楼底下的通道里,法伯则以他的化学品和实验,开启了一个人的战斗。这种孤立反而是法伯取得早期成就的关键,使得法伯得以和公众监督的聚光灯绝缘。因为当时白血病成为了疾病中的一个“孤儿”------内科医生抛弃了他,因为无药可救;外科医生抛弃了他,因为谁也不能对血液开刀,白血病成为了一个潜伏在学科之间和科室之间的“贱民”,恰与法伯本人同病相怜。
讲到这里不得不提及对法伯有启发作用的几个重大事件。人们发现有些贫血是与铁元素的缺乏有关,通过补铁可以改善;但是恶性贫血却不是补充铁元素能改善的,后来确定为维生素B12的缺乏(因此,迈诺特和他的两位同事获得了1934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另外还有一种在孟买织布厂里常常发生的与营养不良相关的另一种“恶性”贫血,最后发现是与叶酸缺乏(维生素B9)相关。叶酸对细胞的分裂至关重要,因此血液的产生特别的依赖叶酸。但是当时对于叶酸作用机制的了解有限,否则法伯后面也不会进行下面这项颇具破坏性的试验。1946年法伯忙于研究维生素、骨髓和正常血液之间的联系,事实上他受这方面的启发进行的第一期临床试验,演变成了一个可怕的错误。他在获得里一些人工合成的叶酸后,招募了一批白血病患儿队列试验,开始为他们注射叶酸。但随后的几个月里,法伯发现叶酸非但没有阻止白血病的进展,反而加速了白血病的恶化,部分白血病人的白细胞计数翻倍或暴增。法伯匆忙终止了实验,他称这种现象为“加速”,我们可以理解为促进作用。按照我们当前对叶酸的认识,叶酸是可以促进细胞分裂的,因此对于肿瘤的增殖起促进作用也不足为奇。
法伯的试验令儿童医院的儿科医生们大为愤怒。但法伯发现,既然叶酸能够促进儿童白血病的进展,那么,如果能用某种药物切断患者体内叶酸的供应,将会发生什么情况呢?比如一种叶酸拮抗剂?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ibInsCDotibwxnL92ic7JTDicvVuEoyNrfSgICILmPWCI1SwmIdkswSEBmYibN2avzraQ6PCYjDz5VDZ5jTIQBwc9pg/640?wx_fmt=jpeg)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实属无意,联系即删!
法伯第一次颇具灾难性的药物试验中所使用的叶酸,来自于他的一位老友、化学家耶拉普拉伽达. 苏巴拉奥(Yellapragada Subbarao), 苏巴拉奥也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个性喜欢铤而走险,在多个方面称得上先驱的一个人物。苏巴拉奥在合成叶酸的化学反应过程中,有几个中间步骤稍微调整就可以制造出在分子结构上密切相关的叶酸变体,因此,苏巴拉奥研制的某些分子类似物就可以作为叶酸拮抗剂来发挥作用。1947年夏末,法伯收到了苏巴拉奥邮寄的第一批叶酸拮抗剂。
2岁的桑德勒是一名波士顿船厂工人的儿子,小男孩向来健康,突然发烧十天,脸庞变成了奶白色,脾肿大,法伯用显微镜观察到患儿的血液中有成千上万的不成熟的淋巴白血病原始细胞,正在疯狂的进行分裂,他们的染色体不停的在凝聚和展开。
1947年9月6日,法伯开始为桑德勒注入喋酰天冬氨酸(立达出品的第一种叶酸拮抗剂),但收效甚微。接下来一个月,桑德勒越来越没精神,出现跛行,关节痛,骨折。到12月,病情似乎已经无望缓解,奄奄一息。
然而在12月28日这一天,法伯又从苏巴拉奥和克尔特那里收到了一种新型叶酸拮抗剂氨基喋呤,结构略微区别于上面的喋酰天冬氨酸,这一药物一寄到,法伯就立即将它注入小男孩体内,希望至少能给男孩带来些许的缓解。结果反应很显著。曾经攀升到了天文数字的白细胞计数(在9月是1万,11月是2万,12月接近7万),在药物的作用下突然停止了,原地踏步。然后惊人的是,计数开始下降了,白血病的原始细胞逐渐在血液中减少,几乎消失殆尽。到了新年之夜,计数下降到峰值的1/6,接近正常值水平。癌细胞并未完全消失。虽然在显微镜下显示仍然有恶性白细胞,但它已经暂时得到缓解。1948年1月13日,桑德勒回院复诊,这是他2个月内第一次自己走进诊所,脾脏和肝脏已经大幅缩小,出血已经停止,胃口大增,在短短一个月左右时间里,桑德勒似乎又恢复了健康。
桑德勒病情的缓解,在白血病史上前所未有,这让法伯开展了一系列忙碌的治疗工作,更多的孩子来到他的诊所。两个男孩经过氨基喋呤的治疗,可以返校读书。另一名曾卧床7个月的两岁半女孩,也能游戏和到处跑动了“。血液恢复正常,几乎让孩子们恢复了稍纵即逝的正常童年生活。
但是同样的宿命仍然无法摆脱,癌症缓解几个月后,仍会不可避免的复发。桑德勒用药后几个月里曾有好转,但仍于1948年殇逝。
然而即便只是暂时的缓解,它仍然是真正的缓解,极具历史意义。到1948年4月,法伯的治疗小组掌握了足够的数据,在《新英格兰医学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发表了一篇初步的医学报告。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ibInsCDotibwxnL92ic7JTDicvVuEoyNrfSgR0kvqP012wEbVJFMsQGDdmyydYTntWicZPEd94gCZcwWqic8BQJ5mr0w/640?wx_fmt=jpeg)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实属无意,联系即删!
该小组已治疗了16例患儿,其中10例有疗效。其中5名儿童在确诊后的4个月,甚至6个月内,仍然存活。对白血病来说,6个月的生存几乎等于永恒。法伯的论文文字刻板僵硬、端正而不带感情,科学性极强。然而,它像所有伟大的医学论文一样引人入胜,像所有杰出小说一样历久弥新。
借用原文里的下面一句话,结束本篇文章。
【这个故事情节起伏,有开端,有发展,不幸的是,也有结局。】
推荐:《众病之王-癌症传》悉达多.穆克吉(著) 李虎(译)这本书记录了科学家、医学家和药学家的科学研究和临床研究历程,记录了美国癌症研究机构的成立和发展的一波三折,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诙谐的语言让这一切完美的呈现给读者,与其说是一部科学或者医学著作,更是一部史学和文学杰作。
![](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7QRTvkK2qC7n2iawEmbGy494s3ZVb4xicsLtmJ5A7v6moERerkeB9gZb6XTB37RNtq2NlzBYniau7BWjCylHepJQA/640?wx_fmt=gif)
▼更多健康资讯 | 请长按识别↓方二维码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