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经济?环境?政策? 他们留在温州的原因竟是丨温州城市吸引力调查

经济?环境?政策? 他们留在温州的原因竟是丨温州城市吸引力调查

阅读量:3698697 2019-10-23



温州城市对青年群体吸引力调查研究
温州城市吸引力研究课题组
温州商学院校学生会全媒体运营中心出品
 温州是改革开放前沿城市,是浙江省人口总量第二大城市。人口流动是人口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现象,并对区域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发展带来影响。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如何服务好青年人,让他们在城市中安居乐业、扎根创业、建功立业,直接决定着这座城市和青年人共同的命运。让青年与城市共成长,是城市谋划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问题。                   
它们不仅是未来温州的重要组成,更代表了城市向上的力量。为此温州城市吸引力研究课题组联合温州商学院校学生会全媒体运营中心展开了温州城市吸引力调查。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温州人口流动
 及对青年群体吸引力现状分析 
1

    温州曾是浙江省人口第一大市,2010年末温州常住人口就已超过了900万。2018年公报显示温州常住人口925万,排名全省第二。与第一名杭州市相差55万,超过第三名宁波市105万。
     据统计2014年温州人口下降12.9万,2016年浙江常住人口数量冠军正式变更为杭州。但温州在2017年人口总量回升到与2013年的水平持平。之后温州人口出现新的一轮变化,总体是稳中有升。根据百度地图慧眼的数据统计,自2017年第一季度到2019年第二季度10个季度中,温州在全国百所主要城市的人口吸引力排名从全国的第18名上升到15名、人口吸引力系数从2.581上升到5.151。
青年群体最期待的就业方向
2
    温州市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8年我市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7万人,完成省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9.5万人)的123.5%。从各高校就业部门和市人才市场人员反馈,在每年各类招聘会中,往往都是用人单位提供的就业岗位数超过应聘人数,在温州的各类人员找到一份工作机会很大。
     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教育等行业是青年群体主要流向。调查显示,温州IT/互联网行业、文娱体育行业、生产制造业和银行/证券等行业存在机会与青年群体需求之间的不匹配。如受调查群体中有4.81%在IT/互联网行业工作,但在机会和自身条件允许下8.75%的愿意进入IT/互联网行业;有0.89%在文娱体育行业工作,同样在机会和自身条件允许下5.02%的青年群体愿意进入文娱体育行业。具体见下图。

温州在省内城市吸引力排名
3
    城市间人口的吸引力竞争就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浙江省已经成为国内人口净增长的主要省份之一,杭州有长三角一体化的都市圈优势,尤其是G20之后打造大都市的趋势更趋明显,有阿里巴巴等数字经济的支撑,杭州在GDP、财政、资金、人口等方面的增速都位居全省第1,而且是远超全省平均和第2名,这就是区域和产业发展的体现。
嘉兴和湖州借助于长三角一体化的区位优势,位于都市圈的附近地带,也有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等科创资源,嘉兴、湖州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长三角一体化试验区就可能落户于嘉善、浙江的太湖新区落地于湖州。
    宁波凭借自身在新制造新材料领域的深厚功底和上一轮外资外贸发展中的积累,仍有巨大体量和产业优势,转身发展仍有期待。
    绍兴、金华是上一轮发展中比较失落的城市,但绍兴的滨海新区及融杭发展值得期待,绍兴的未来已经不属于绍兴,区位的劣势非常明显,分开融入杭州和宁波都市区是其不得不做出的选择,衢州也选择了融杭战略。
    温州和台州的发展,短期内没有看到大手笔的动作,只能在民营和科创上有所突破,距离没有被拉开就是成功。

对提高温州吸引力最有作用的方面
4

    地理、制度、文化是影响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三个关键因素,城市文化通过城市的气质表现出来,一个有希望的城市,必定是阳光的、开放的、包容的、自信的。

本文作者 | 袁红富
本版编辑|郭秋辰 金恺伦
责任编辑 | 李冰洁 贺昱衡
初审|邵俏俏
终审|陈小玲
温州城市吸引力研究课题组
联合全媒体运营中心出品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