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将军(徐世友)带领华野九号去行军,并响应华野司令部的号召,命令部队返回原址。将军拿起电话说:"你只知道地图上一张一张,一张一张,而那些士兵是两条腿。"别生气,倒在麦克风上。另一边是谁?粟裕将军。吴东峰对营长大喊大叫,"一件关于元帅的轶事"停了下来。金凯来,转身离开锋利的刀排,抱怨道:"狗娘养的!"让他们执行战场纪律吧!开枪,杀了我们所有人!他们知道用尺子测量地图,但我们要走一段直线吗?让他们看看。这个山人在爬山吗?问他们,路,路在哪里!"李存葆山下花环
我相信这两段对于对人民解放军历史感兴趣的读者来说并不陌生。金开来的抱怨和徐世友的愤慨都指向战时组织指挥的一个共同弊病:脱离地形、道路等实际情况,直接用尺子在地图上找出距离,然后在此基础上设定部队行动的时间。结果往往是部队不能及时到位,对行动产生负面影响。以1979年对越南的自卫反击为例:在东线,广州军区的前指要求作为北线战役中穿插任务的第41军第121师在12小时内前进近90公里,插入班庄地区,切断敌人的后退,阻挡敌人的增援。结果,最快的第363团用了32个小时移动,整个师用了3天才插到指定位置。另一方面,作为南线战役夹杂任务的第四十二军一百二十四师二十号到达高平市下花了四天的时间。广州军区在战役当天日落前插到指定位置,关闭高坪大门的决心完全是徒劳的。但是这壶徐世友并没有背着他,他的主张是循序渐进,稳扎稳打。因此,中央军委予以否认。中央军委打算进行大规模深入的战役。西线:昆明军区前指要求第十三军第39师116团与朗厄姆地区交错,在16个半小时内前进75公里,控制朗厄姆口岸,占领龙潭和朗厄姆西侧的主要阵地,占领有利地形,切断敌人345师的撤退道路,封锁敌人向北的增援。当第116团到达387高地时,遭到敌人炮火的袭击,前进受到阻碍。十八号中午十二点,这个团在军队的命令下,从散布转到对他面前的敌人进行进攻性的作战。在战后审查期间,人们认为散布的路线太死了,前进速度和到达时间的计算不科学和准确,没有及时到位,被迫改变任务的性质。这是一个沉重的教训。实战的经验和教训证明,作为指挥员,在计算和规定部队的作战时间时,必须区分敌情大小、负重、小部队与大部队、路与无路、昼夜、距离、天气、雨、陡坡、景腾密度等。部队行军能力要根据实际情况准确计算。如果由于地形、道路、天气等原因,部队不能占领进攻性出发阵地,不能及时发动攻击怎么办?在这种情况下,奉命追回智银山的第十一集团军第31师师长廖锡龙处理得非常正确。考虑到有些部队还没有到位,到位的部队需要休息一下,他果断两次向上级提出推迟炮火准备,为下属赢得了短暂但特别有价值的50分钟。第31师终于以很小的代价打了一场干净的歼灭战,体现了廖锡龙出色的指挥能力。
我们的士兵不怕痛苦,不怕疲倦,不怕死亡,但不能白白牺牲,不需要付出不必要的代价。作为指挥员和参谋,他们只能用统治者来测量地图,但他们是军队的两条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