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淄博:一所山区小学的70年变迁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淄博:一所山区小学的70年变迁

阅读量:3689111 2019-10-2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新中国成立70年来,淄博的教育尤其是农村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市最南端的沂源县地处沂蒙山区,张家坡中心学校是距离县城最远的山区学校之一。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个学校70年来的变化。
 Happy Halloween 


       沂源是山东境内平均海拔最高的县,辖区内大大小小有近2000座山头,大部分的农村学校都在山里。青山环绕下,张家坡中心小学新投入使用的教学楼格外醒目,这也是附近十里八村最豪华的建筑。新学期,学校又迎来了5名刚刚大学毕业的新老师。二年级的语文老师张凡就是其中之一。
沂源县张家坡中心学校教师  张凡:
我以前会以为这的教学设施会比较落后,最起码多媒体设施不会很健全。结果我来了之后,发现学校的设备特别完善了。


       这里的条件,让初来乍到的张凡始料未及;而66年前,这里也让一个刚刚入职的老师倍感意外。1953年,李振华从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不顾大家的劝说,执意来到沂蒙山区支教。
沂源县退休教师  李振华:
他说学校就在那上头。一推开校门里面什么样?我推开校门里面全是大石头小石头呀,大石头就是课桌,小石头就是凳子。



       满腔的热情很快让现实泼了冷水,李振华想回县城,可是良心上又过不去。当时沂源县共有大大小小100所小学,几乎都是一人一校。他来之前,这所学校因为老师走了,已经停办了好几个月。如果他再走了,这些孩子就只能回家。
沂源县退休教师  李振华:
整个县里头,有小学四年级毕业就当老师,最高的小学六年级当老师。用知识改变他们的命运,用知识使他们走出这个大山。


       就这样,李振华坚守了下来,一待就是30多年。上千名农村娃,在他的教育下走出了大山。时光流转中,学校也随着国家的发展悄然发生着变化。校园从山上搬到了山下,破旧的山神庙变成了大瓦房,课桌也从50年代的石头、60年代的土坯、70年代的木板,变成了80年代简易桌子的模样。
沂源县退休教师  李振华:
一年比一年好,现在这个校舍都是现代化的了。


       1990年到2000年,是下大力气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十年。借此东风,张家坡中心学校的办学规模和水平都得到了很大提高,但高学历、专业对口的老师依然非常缺乏。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这在当时绝不仅仅是一句玩笑话。
沂源县张家坡中心学校教师  任晓寒:
比如说我吧,我师范学的是中文专业,但是来到学校工作之后,叫我教了8年的英语。


       专业不对口,尤其是英语、音乐、美术等专业老师的缺乏,一直制约着山区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这一情况,在党的十八大后出现了转机。2014年,旨在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的“全面改薄”工程拉开序幕。张家坡中心学校不但硬件焕然一新,还增加了30多名专业对口的高学历年轻教师。
沂源县张家坡中心学校教师  张凡:
我希望像我这样越来越多甚至说比我更高学历的大学生,也能来到我们乡村,我们学校就会越来越好,我们的孩子也会越来越好。他们会拥有跟城市孩子一样非常广阔的人生。
制作编辑:高凯
责任编辑:马晓飞
值班总监:张东
总监:碗兰增


点击“阅读原文”,即刻观看《淄博新闻》全部视频内容!有视频,更精彩!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