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03~1解脱慧学(大航法师·佛学讲座)

03~1解脱慧学(大航法师·佛学讲座)

阅读量:3686665 2019-10-22


点击蓝色文字关注我们吧!
▲ 点击收听
二、 解脱道之基本架构:以四圣谛为例
(一) 世间亦说苦因、苦果、除苦之法、苦除之果,但因未见真实之故,不称「谛」。
 流转门 :
           苦(果):八苦 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六根生六识缘六尘)
           集(因):贪瞋痴 不识缘起实谛
还灭门:
           灭(果):烦恼永息、永得寂灭。
           道(因):八正道
世间八正道:人天端正法           出世间八正道:出世戒定慧




03
四圣谛,苦集灭道。我们知道一切法依苦集灭道来,可是什么叫苦集灭道?苦集灭道怎么修?苦集灭道这是一个原则而已。以后大家未来弘法也可以依苦集灭道来讲。如果不大会演讲的人,就依苦集灭道来。某一个企业家,就你的经验来观察,他所现苦为何苦?苦的因在哪里?跟他讲方法,如何让他赚钱?你如果没有一个层次的话,讲法有时候乱七八糟的,在跟人家说法的时候,不妨也可以跳开一些。他问你问题的时候,你可以反问他:“请问你以什么为苦?”然后为他分析病因在哪里?就你所知佛法,为他说出方法。佛法都是这样,讲深讲浅,四圣谛一谈可以谈到无生四谛,无作四谛、无量四谛,都是大乘。四圣谛是一个理哲,你所谈的苦是世间表象苦,所谈的苦集灭道刚好是世间的,不叫四圣谛。如果我今天谈的是见思二惑的苦,集。断的是分段生死的苦,所修的道是什么道?灭是什么灭?如果把苦谈得更深细的时候,所谈的苦集灭道层次又拉高。所以苦集灭道,四圣谛,它的层次可以拉得很高,很广。
今天要谈四圣谛,我只要给大家一个思想,我们也知道一切依苦集灭道的大方向,大结构。整个修学佛法,大概就是以这个大原则来含摄。这里面讲解脱。知苦、断集、证灭、修道。如果你自己曾经用心过的话,你会发觉修学佛法充满理性。请问我们平常怎么样知苦?苦在哪里?有没有观察苦?我们这样一提,马上就醒觉过来,其实我们可能耗尽很多的岁月在佛门里面,可是一直连第一步都没踏出去。这个道理很浅显,大家早就听过,可是一直不知道。既然听了就是要往那边思考,所以《阿含经》讲:“习苦才能习信。”知道世间苦,才能增长对三宝的信心。因为对世间的变化、无常相以后,才知道佛所说法真实不虚,我信受。
在苦谛里面,其实蕴含了其他的三谛。苦在哪里?有八苦。我们都会背,你有没有细心去体会那个苦?你如果对八苦所说的道理能更深刻去了解的话,一定要透到佛法的实践里面,知道苦的缘起生灭无自性相的时候,这已经含灭道了。是一个极为稳定的心思去观世间所谓苦的内涵真正的结构。这时候才能真正离苦得乐。
观察烦恼是不是断烦恼?我们讲断烦恼是方便说,烦恼不可断。烦恼如果可以断的话,一定要实有能断烦恼的东西和能被断的烦恼。烦恼是被消融掉的,苦也是被消融掉的,苦不是被捏一捏粉碎的。苦集灭道是一份极为理性的,直接就身心世间的一切处直接承担观察的。请问在座诸位,你们曾经下多少工夫去做如实观察?今天为什么要持戒?就是要培养那一只眼睛和那一份担当力。你已经要承受你那一份业报,不要再加重你那一份业报。为了让你的定慧能增长,必须要持戒,为了不让你的业报越来加重,必须要持戒,必须要以戒为一切基础来作为观察四圣谛的重要资粮。
如果以天台来看四圣谛,乃至这个也是依经典来谈的。比如说谈四圣谛,然后谈无生四谛,还有无量四谛,还有无作四谛。所以本身在佛法里面的内涵它可以做很深的推广。
因为我们自己的心量小,看不到佛法的广大。大乘佛法的丰富,不是一般人能测度的。讲完这个课以后,你们就受了菩萨戒,很多人可能很留意到声闻的四重戒,却犯了菩萨的十重。大家在乎的是声闻的四重,忘了菩萨的十重。老实讲很多人犯了,包括我自己曾经教过的学僧,稍微去学个什么禅法回来,就开始毁谤大乘,连他自己的剃度师父都毁谤。今天你得以出家,还不是你师父剃你的,你师父又没有犯戒,是一个很老实修行的人,就算你不信大乘也不需要这样毁谤。心量狭小,看不到大乘。四圣谛可以做无限的推广。
我们里面也有谈到三法印,凡符合三法印的也是佛法。同样的,依于对佛法的体会,做如实的观察,都是叫做佛说。大乘经典所谈的广大境界,只问合不合法?你不要认为测度不到的,就认为它是假的,像我们现在心量小,无法去体会那种广大华严世界的重重无尽的思考,就认为说:“大乘讲得太抽象了,不可能。”是你愚痴,你连科学都撑不过,还想解脱。现在的宇宙观,岂是现在小小人类可以去想的。我们自己没有出去看看世面,不知道宇宙的宽广,现在的天文学越来越发达,发达到越加证实大乘佛教所说的境界,所有的宗教最能把所有重重无尽,宇宙的宽广,讲得最详细的是大乘佛教。
四圣谛,你也不要把它看成只是声闻法,一个法的原则透过缘起的理哲不断做更深细,更长远的观察的时候,你可以谈到很高的境界。所以随个人的境界,对自己烦恼的观察越细,他可以将四圣谛的道理提升到很究竟的这种层次来谈的。我们今天谈的这个问题,其实四圣谛,我们经常讲说大乘是讲六度,缘觉乘是讲十二缘起,声闻乘讲四圣谛,那是方便。大乘的法不离四圣谛,大乘的法不离缘起,大乘的法不离六度。不要把它切割起来了。
一个佛教的主要的主轴思想是什么?我们能想到的三法印,四圣谛,十二缘起,乃至六度。这里面的每一个所点出来的,不管是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所修的法都是极为务实。烦恼在哪里?承担起烦恼,观破烦恼,寻求解脱。这个理哲如果能掌握住的话,这一条修行路,你会知所取舍,光这一个认知确定以后,其实你很多方向就不会迷失,即使碰到邪知识,碰到恶知识,碰到不恰当的道场,你也会自我反省说:“奇怪,在这么一个长远的修学的过程当中,我的烦恼为什么始终不曾面对过它?我为什么烦恼一直在炽盛着?修这个法门好像跟我的烦恼没有什么关系?我幻想着一个理想的境界,一个法门,可是始终没有直接观照我自己的烦恼。”假如这个法门的确是真正能面对你的烦恼,可是为什么用不上?第一个,你所修法门,你有所缺憾,不是真正的了解它。比如说有很多人是持咒的,怎么持?持咒跟对治你的烦恼,有什么关系?你不晓得,就好像磨砖成镜。即使有累积了一些人天福报,想要上道都很难。如果你是一个真的追求解脱的人,是真的要走菩提道的人,你应该是很务实的人。如果一旦法门修到一段时间里,没有进展。我不是要你换题目,我是要你反省检讨。我们很多人不会反省检讨。这一条路就这样混完了,混了还能留三善道还不错,很多人是往下去的。因为你所吃的,和你所付出的不成比例,当然是往下去。
其实诸佛法门是相通的,你在外相上产生冲突,不能放着不管。如果你确信这么一个解脱的原则的话,起疑惑应该懂得追问,不要就这样把疑惑放着了,让你的疑根一直始终让你无法入道,如果你站着这么一个很务实的心情来修学佛法,你碰到问题,一定会心不安的。不要放着不管,一个修道心很坚定的人,他一定会不安,马上会寻求善知识解决。要是懈怠就这样放,一辈子就过了,想要得往生,我告诉你也许有可能,机会不大。搭飞机砰一声,连助念都来不及。不要以为人家会帮你助念。我就讲说,如果助念可以保证往生的话,我就死在你面前。很多人超度很行,老实讲一切法从不定看,超度有没有效?要诸因缘和合,不要讲大话,这个法门多殊胜,殊胜也要看人修,随便讲这种话,都是违犯佛法的。“必然超度往生什么净土?”如果跟我保证,我就死在你面前。我讲这一些话都是有用意的,未来您的修学佛法保持应有的理性。不但要保持应有理性,不要你修到最后尽讲一些迷信的话。

发现佛法智慧
关注大航法谈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