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佛学名家 | 佛教对于中国的贡献(下篇)

佛学名家 | 佛教对于中国的贡献(下篇)

阅读量:3686662 2019-10-22


佛学大师、教育家、佛教弘法大师、禅宗曹洞宗第五十代传人、临济宗第五十七代传人、台湾法鼓山创办人。法师所推动的理念是,提升人生品质,建设人间净土,以教育完成关怀任务,以关怀达到教育目的。他以中、日、英三种语言在亚、美、欧各洲出版的著作近百种。他的著作之中发行量最多的是《正信的佛教》,已超过三百万册。
在科学方面:佛教入汉以前中国虽已有了邓析、惠施、墨子及荀子等类似论理学(名学)的提出,中国之有完整的论理学,却自佛教输入以后的因明学开始。中国从唐朝至明朝,皆是用的一行禅师所定的历法,那是根据印度的天文学而来。
在哲学宗教方面:佛教初入中国时,道教的排斥很大,但到了魏晋时代,讲佛学的引用了老庄,讲老庄的也引用了佛经,从此之后,道教典籍的日益完备,在许多方面都是取材于佛教,比如地狱及阎罗的观念,道教便欣然地接受了也运用了,在佛教未来之前,中国没有阎罗的印象,到了宋时的全真教,根本就是佛化的道教。由于禅宗的启发,宋元明的儒家──理学的出现,根本就是禅化的儒教,虽由于偏执他们的门户之见而反来评击佛教,他们却是“坐在禅床上骂禅”;禅宗仅是佛教的一支,宋明的理学家却连对于禅宗的法门也只浅尝半口而不敢深入,唯恐在深入之后,会迷失了他们自己的立场,朱熹看的佛典较多,朱熹就有这样的体验。近世以来的中国思想家中,比如康有为、谭嗣同、章炳麟、梁启超、胡适、梁敕溟等,虽然未必信仰佛教,他们却都受了佛教思想的启发。最近(西元一九六四年六月至八月)在夏威夷召开的第四届东西方哲学家会议中,中国的方东美,也强调大乘佛教的精神以及佛教所要建立的宗教世界。史家钱穆,对佛教有极高的敬意。哲学家唐君毅,自称受到圆觉经等的启发很多。可见佛教对于中国的贡献,过去有了那许多,现在仍然有,未来也将必定有。其实,佛教不唯对中国是如此,对全人类也是如此。
在民间的风俗方面:中国原有的儒家信仰,是着重于现实人生的建设,无暇推究生前与死后的问题,所以孔子要说:“未知生焉知死?”对于生前死后以及形而上的宇宙本体,都是存而不论,所以要说:“祭神如神在”。纵然讲到善恶的补偿及惩罚问题,也只寄望于各人的后代子孙,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易经》),就是说的这样的观念,其实,从现实的史实上看,寄望于子孙的果报是不可靠的。因此,自从佛教传入之后,“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因果观,为中国的民间带来了新兴而有力的希望,佛教给我们指出了生死轮回的问题以及善恶报应的问题,告诉了我们,一切行为均由各自负责,善报属于自己,恶果也属于自己,现生不报,来生必报,这一点,鼓励了人们要积极地去恶。这一观念,对于千百年来的中国民心、社会的安定影响之大且深,实在无法估计。
文|圣严法师
图|弘宣中心
石室禅院地址:厦门市海沧区阳顺路8号
服务电话:0592-6512152、5817737
官方微信公众号:xmsscycs
官方网站:http://www.sscycs.org/
交通路线:乘坐890路(厦门北站发车)、958路(梧村公交场站发车,厦门火车站对面地下公交车场)、845路、807路、835路、982路等公交到石室禅院站下车。
扫描下方二维码
可在线支付祈福消灾福田项目:
感恩您护持药师佛道场,功德无量!
<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至石室禅院官网 >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