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学术丨Arcplus*清华:超越真实的建造

学术丨Arcplus*清华:超越真实的建造

阅读量:3667341 2019-10-22


如今,“中国设计”进入到全新的发展阶段,建筑行业从“黄金期”的极速发展正在向信息化、多元化、精细化逐渐转型升级,传统大院也面临着境外事务所、明星事务所的冲击。面对当下行业现状,华山论建走进校园,邀请建筑行业领军企业华建集团的专家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学生讲述真实“中国设计”的故事。
华山论建-高校行第一场活动于2019年9月18日在清华大学建筑馆王泽生报告厅举行,主题为“Arcplus×清华:超越真实的建造”,出席活动的嘉宾包括:华建集团总经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设计导师、清华大学建筑系1980级校友张桦,华建集团党委副书记、副总建筑师沈立东,华建集团品牌部主任胡俊泽、华建集团人力资源部(组织部)副主任林锋,华建集团华东总院总建筑师、清华大学建筑系1982级校友黄秋平,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张悦,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副教授姜涌。

活动现场本次活动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张悦主持。论坛伊始,主持人提到将建筑业务实践与现代建筑教育进行融合,有助于提高在校生对于市场的理解,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思维碰撞,并且更多元、真实地展示了行业的“温度”。
主题演讲

张桦
华建集团总经理,清华大学建筑系1980级校友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设计导师
《建筑师负责制之洞见》:张桦首先讲解了中国注册建筑师制度的发展源头,其源于美国注册建筑师制度,旨在建立注册建筑师制度使中国建筑行业与世界接轨,同时使其成为衡量建筑师能力的重要手段。与美国不同的是,中国实行“双轨制度”,即注册建筑资质管理结合企业资质管理,企业发展与设计资质密切相关,形成对于个人以及行业监管的双重机制。虽然建筑师负责制度具体事宜仍需商议,但是规范建筑市场,人证合一是未来推进的必然趋势。随后,张桦提出了对于中国建筑行业设计报价的思考,上海迪士尼项目的收费方式值得参考。该项目过程中所有设计人员的资质、级别均经过严格面试和审核,设计收费以人力、物力的损耗为报价依据,对项目进展过程中出现的额外任务量则需向业主申报审核,这种收费方式有了较为客观的衡量标准,相比于业界无明确设计收费标准的现状,值得借鉴。

沈立东
华建集团党委副书记,副总建筑师
《国营大院的人才成长记》:沈立东将社会信息化发展与行业现状进行结合,提出未来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下,智慧城市将走向普遍化,智慧创造、智慧建设将不断融入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建筑师需要有跨界的思维模式,具有全产业链的概念,成为设计、技术、经济、管理、使用、运维等全产业的领头人。未来行业发展将分为两个模式:第一,工程总承包发展模式,以设计牵头的设计施工一体化,将项目流程与工程管理相结合;第二,与国际接轨,形成全过程咨询的模式发展,形成设计施工、造价、运维控制的全过程咨询,并最终形成高品质、综合一体化的行业发展模式。

黄秋平
华建集团华东总院总建筑师
清华大学建筑系1982级校友
《真实的建构》:黄秋平以上海新开发银行总部大楼项目为例,讲解了整个项目从开始的发散思维,到思考建筑与城市环境的关系,再到聚焦思考银行的价值理念即“创新、平等、透明、可持续”,并将其与设计紧密结合。该项目采用了严谨的管理流程,如制定银行总部设计标准、制定技术规格书、对使用材料的严格审查以及深化图的确认审批、问题材料送检、样板的审核与选定等诸多程序。随后,黄秋平以该项目办公空间的设计展开了对当下办公建筑现代性和人性化的几点思考。第一,开放交流,以无固定座位的办公模式实现办公空间平等化,并提高空间实用效率;第二,公共空间,其功能、形式的多样性和流动性直接决定办公空间的高品质;第三,高效便捷,30s、30m工作圈概念,覆盖工作所有功能范围,同时100m工作生活圈概念,实现办公、居住、娱乐、消费、母婴、金融、签证办理等全方位便捷衔接,体现现代化办公高效性;第四,灵活多样,实现空间多元复合,设计主要采用灵活隔断以及无线开关控制,给予空间使用更多灵活性和可能性;第五,绿色健康,使用者更接近自然,采用健康建筑设计标准,在使用过程中对大楼空气指标进行实时监测,保证建筑的健康及可持续性。
现场研讨
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副教授姜涌的主持下,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张悦,华建集团总经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设计导师张桦,华建集团党委副书记、副总建筑师沈立东,以及华建集团华东总院总建筑师黄秋平,针对建筑师的职业发展、跨界、智能建筑等话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交流,现场气氛热烈。
讨论发言节选
张桦:跨界是学科发展的动力之一,将本学科问题以其他领域的眼光、逻辑和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建筑设计从技术到品质的提升,不仅限于设计,我们应该打破学科边界,具有多元化、多维度的开放性视角。
黄秋平:跨界,实现学科间的交互与联系,促进行业融合,将设计师的职业在全产业链上得到延伸和拓展,打开新局面,探索行业多样性,不断拓展视域与边界。
沈立东:当今社会,建筑师应该更多了解信息化、数据化、智能化等领域知识,智慧城市将是未来城市发展管理的重要方向。然而,信息化建筑发展,要求设计师充满精力和好奇心,时刻关注社会动向,具有“活到老学到老”的钻研精神。
华建集团向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赠书
(本文转载自“华建筑”公众号)
编辑:许宁婧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