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清华教授:当前文科的许多研究领域,充斥着大话、套话、空话和假话

清华教授:当前文科的许多研究领域,充斥着大话、套话、空话和假话

阅读量:3667331 2019-10-22


 点击上方“元浦说文”可以订阅哦!元浦说文微信号:jinyuanpu“元浦说文”由中国人民大学金元浦教授创办。目标在于速递文化信息、传播深度思考、汇集文化创意产业的业界和学术精英,搭建产学研的合作桥梁。
清华教授:当前文科的许多研究领域,充斥着大话、套话、空话和假话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林来梵
不久前,《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就“从文风看学风”这个专题,采访了鄙人,于是便有了这个底稿。因为报道时只采用了一些部分,现将全稿挂在此,也算是“废物利用”,图个心安理得。
  1、您认为,目前学术界的文科论文写作形式上有哪些问题?反映出什么样的文风?具体的表现形式有哪些,请您举例?
林:对于当下我国学术界中文科领域的著述形式,不同的学者可能会看到不同的问题。就我个人的认识感悟而言,我觉得其中最大的问题,一言以蔽之就是独断主义比较盛行的问题,而其根本原因则是有相当部分学者没有妥当认识并处理好价值判断。  什么是“独断主义”呢?这确实有点复杂,为了表达上的便宜,我们这里就借用了“主义”这个概念。我们说,文科里的几乎所有学科,包括传统的文史哲,以及现在比较活跃、甚至被称为“显学”的“政经法”等学科,其实在研究过程中都必然涉及价值判断,这一点是它们的共性,也是它们区别于理工科各个学科的主要特征。与此相应,如何认识本学科领域中的价值判断,以及如何对待和处理这种价值判断,就成为文科各个学科在方法论上的重大问题。
但是,综观现下我国学术界,这方面恰恰还存在乱象,主要表现在:很多学者根本就没有认识到文科各学科研究中必然存在价值判断,为此相应存在一定的主观性这个问题。也许有些人是认识到了,但却不加以承认。但不管如何,这些学者即使对于这类涉及价值判断的问题往往也总是以“科学”之名提出学术见解,盲目确信或干脆标榜自己的观点具有科学性,甚至打压别人的不同观点,但论证则并不充分,即并不重视承担相应必要的论证义务。这种情形在中国早已存在,可以说,中国古代的学问就大致如此,但时至当今,这种情形仍然还很盛行。这反映在文风上,往往就是在提出自己个人的观点时,简直就像是在宣布某种颠扑不破的铁律或者真理一样,一副“我思故我对”、“定了没商量”的口吻,根本不容置疑,甚至根本不容置喙,不留一丁点让人进一步讨论的余地。这就是我所说的独断主义。此外,也有一部分人认识到了文科研究中必然存在价值判断,即认识到了主观性,但却认为这是没有办法解决的,为此索性就放任这种主观性,反映在文风上则是肆意挥洒,但其实也可能是信口雌黄,经不起推敲的。这同样也是一种独断主义。
2、您如何看待文科写作假大空、缺乏实质内容的问题?
林:文科的许多研究领域,均可能会穿过政..治..意.识..形.态的主题,而前面所说的独断主义一旦与正统的政..治..意..识.形.态的独特表达方式结合,便可能出现“假大空”的文章,充斥着大话、套话、空话、假话。而且,独断主义也最为适合与正统的政..治..意.识.形.态的表述方式结合,因为其本身论证义务的意识就比较淡薄,一旦与.政..治.力量结合了,便以为其论证义务的负担程度更可以进一步得到相应的减轻或免除。
3、一篇正规的论文往往要求有引文,一些文风不正的学者往往为引文而引文,更不去细查内容出处、仔细阅读原文,导致错误叠加、误读经典文本,制造了许多网络学术垃圾。对此,您怎么看?
林:“网络学术垃圾”是否是这样形成的,我也不太清楚,但是您所说的这种“为引文而引文”的做法当然是大谬不然的。其实,根据学术规范,学术著述必须得有注释,而引证和注释也是力求克服主观性,努力追求学术见解的公允性、合理性、可被接受性的重要途径之一,其本身也是正文论证部分所展开的学术对话的附随性表现。但有必要认识的是,引证与注释的规范要求不是独立的,也不仅仅只是一套技术,即不是可以完全列举在某本杂志的封底那么简单,而是与学术论证的规范要求是一致的,从根本上说是取决于学术论证的规范要求的。就注释的问题而论,当下中国文科各学科领域的学术著述中主要存在的现象,除了您所说的这种情况之外,还存在其他各种随意引证、信手拈来的情形。凡此种种,其实也都是独断主义的表现。  4、盲目追求创新,于是很多学者总是强调自己是国内第一次提出某某观点的学者。重论断轻论证的写作方式导致了哪些问题?应该倡导怎样的论文写作方式?
林:“创新”都已经被说成是“学术的生命”了,我也觉得创新很重要,但盲目追求创新,则未必是对的,而盲目创新,恰恰已成为我国当下文科领域的一种学术痼疾。这与独断主义的“重论断轻论证”当然也是有关系的,可以说就是其主观随意性的一种冒进,有些人更是做到了“语不惊人誓不休“的程度,凡是提出学术见解,都不屑与人雷同,导致的结果是不分青红皂白地排斥他人的一切学说,包括学术通说。而没有考虑到,要推翻一种少数说,和推翻一个通说,其所要承担的论证义务是不同的。这可谓是论证义务的一种比例原则。违反了这样的原则,即使观点再新奇,也可能是无根之游谈,根本不可靠。所以,我认为,学术规范应高于学术创新。这是我们应该警醒的。
至于应该倡导怎样的论文写作方式,这个问题很大,不是这里可以谈清楚的,但我认为最根本的一点,还是要克服独断主义,即要认识到文科领域中存在一定的价值判断,即存在主观性,为此必须防止以“唯科学主义”的名义实行学术研究的专断和擅断,也不能由此就放任主观性,而应力求克服主观性,通过相应必要的学术论证,通过学术共同体内部的沟通或商谈,努力追求学术见解的公允性、合理性和可被接受性。  5、庞大的论文量背后是许多部门和行业的利益纷争。学者们纷纷批量生产学术论文,请您剖析一下深层次的原因。  林:如上所言。  6、您认为,目前学风的根本问题是什么?如何形成良好的学风?日本有无可借鉴的经验?  林:目前我国学风的根本问题是什么,也是一个人言言殊的问题,但在我看来,浮躁确实是一个比较突出的倾向。这一点很多人都认识到了,也有不少人在批评,但有趣的是,连许多学者对浮躁的批评,都痛心疾首到了有些浮躁的程度。为此可以说,或许我们已经彻头彻尾地浮躁了。这种浮躁的学风,不是突如其来的,而是与我们这个大规模、全方位急剧转型时代的社会生态与特有氛围是相应和的,也跟我国对文科学术研究经费的投入规模极小、投入方式单一(主要靠行政机关)的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此一时很难根除。然而,就学者个人而言,必须克服独断主义和盲目创新至上主义,而就学术环境而言,则至少必须改革现行的学术评价制度。
目前,我国学术评价制度基本上存在三大问题:一是评价机制具有外在性,也就是说学术评价主要由行政部门及其相关部门组织和实施的,而不重视学术共同体内部的自身评价,甚至还不存在学术共同体内部的评价机制。这是个大问题;二是评价机制倾向于采用机械的“量化评估”。这种量化评估,比过去靠单纯的个人好恶的评价、或行政长官主观意志的决定好得多了,但我们前面说过,文科领域学术研究中的主观性是难以完全祛除的,对其研究成果的评价同样也是如此,为此全面引进理工科的那种“量化评估”方式也是有问题。“量化评估”看似很客观,其实文科领域有相当部分的评价指标却是无法客观化的,如果刻意加以客观化,反而是不妥当的;第三则是学术评价行为具有短期性,简单说就是往往没有从长远的眼光来考评文科学者的研究成果。以上三者,都是文科学术研究的大忌。要形成良好的学风,首先就要克服这三种流弊。
关于这一点,日本确实有一些经验可以借鉴。长期以来,日本虽然也存在一些外部性的评价机制,但总体上而言,他们已经确立了学术共同体的内部评价机制,甚至形成了一种能够让学者重视自己个人的学术信誉,重视学界同行的口碑和态度的制度。对于文科的学者儿来说,这恰恰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他们不存在短期性的量化评估机制,这些都是值得借鉴的地方。当然,近年来,由于国立大学制度改革,科研经费有所下降,日本学术界似乎也开始出现了一些由国家机构或其他具有公共性质的机构通过课题申报或投标的方式来投放科研经费的现象,为此也开始出现了一些在我国所习见的浮躁学风,值得我们戒备,只不过状况没我们严重罢了,而且将来如何,还有待我们继续观察。但从某种角度而言,这也说明,一旦采用类似于中国的学术制度模式,即使在日本这样国家的学术界里,也同样会出现严峻的问题。

中国文创理论与实践数据库
“元浦说文”公众号迄今已拥有数万篇文章、信息和案例,供企业家、政府官员,特别是大学及研究所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和大学生检索、搜集和使用。
温馨提示如需检索或搜索相关文章、信息和案例,可以在每篇文章的结尾处会看到“文创资料数据库”,下面有我们推荐的一些主题相关链接的文章,或者点击公众号右上角的标志,之后点击查看历史消息,在页面最上面有个搜索的框,直接输入关键字搜索即可。“元浦说文 金元浦文化研究专辑
”学者文章
金元浦访谈|酷青岛时尚产业:以潮引领,以文化城,以科赋能
金元浦、郭羿承对谈城市美学
金元浦访谈:创新引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升级换代与成都突破
西咸新区温度论坛 | 金元浦:街道的温度—-让城市更美好
文化与旅游专辑 | 金元浦等:西江月词二首
金元浦|工业遗产旅游是可期的未来
夜间经济专题讨论 | 金元浦:夜经济彰显城市引领力包容力创造力
金元浦:世界需要中国故事 ——写于曹雪芹诞辰300周年(2014)
欢迎关注:
金元浦的博客:http://blog.sina.cn/dpool/blog/jinyuanpu
金元浦的微博:https://m.weibo.cn/u/2125768333?refer_flag=1001030102_&is_hot=1&jumpfrom=weibocom
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删除。】转载请注明:元浦说文
本文由“元浦说文”郑重推荐

元浦说文每天都在推送好文,辣文,妙文,雄文,巨文,巧文,上文,下文,高文,也有奇文,烂文,有点闲空,有点兴致,就来公众号元浦说文瞄眼!老金这厢有礼啦。
金元浦 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
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教育部文化部动漫类教材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中国传媒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博导公众号:元浦说文“元浦说文”由中国人民大学金元浦教授创办。目标在于速递文化信息、传播深度思考、汇集文化创意产业的业界
和学术精英,搭建产学研的合作桥梁。
投稿及联系合作邮箱:jinyuanpu@163.com;117766194@qq.comQQ:117766194微博、博客:@金元浦
联系人电话:
王博士:15210804944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