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FIO8OeuiaIUkEf2mnHxK250lKp83c6ibpcXdf3UyFwZ1FqYx7vGeFUJ2ks5Y9r4w1BYjgD1YErRy98QjCqkJRz8Q/640?wx_fmt=jpeg)
作者 | 唐一
来源 | 阿何有话说
(ID:aheshiwo)
推荐 | 良大师(ID: liang_da_shi)
个人微信号:liangshujiushiwo(不闲聊)
![](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FIO8OeuiaIUltwf5jQ5XKx3WkhdiciatzxiaVCNACR0JVCiaQeOybuo0hibw5RibicxNEnNbYyaqK4pxBj4NSV40o4ztZA/640?wx_fmt=gif)
良叔叮叮:
我们一直在谈自律,希望通过高效使用时间,来保持一种身心健康,且做事效率也能达到理想状态。
于是乎,一天24小时,恨不得将每一分每一秒都计算安排的无比精准。
但真的能按照这样的时间安排来做事吗?
今天推荐的这篇文章,将告诉你「如果想利用好时间,不靠打鸡血,到底应该怎么做? 」
如果你喜欢今日的文章,欢迎文末留言、点赞、转发,期待各位添加良叔的微信:liangshujiushiwo。
![](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FIO8OeuiaIUltwf5jQ5XKx3WkhdiciatzxiaotZPYUAIQj4GWyD3OC3cnhAZMGGvpAe6burokbxWl9aiavHyegQJCVA/640?wx_fmt=gif)
10月14日,清华大学官方微博发了这样一条微博,很快就刷爆全网。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UU5mR5gmBcCeyR8wpl8iahXJVugbJQ9oMc7k82oQlXia4gbyz9n0qfjG4w1WHtfZia3pnRb5efoyByjeIYH1iaToKw/640?wx_fmt=png)
这份计划表是清华校史馆举行的“清华大学优良学风档案史料展”中一份展品。
来自一位本科生,上面写满了她“每天的计划”:
凌晨1点睡觉,清晨6点起床,6点40开始学习。
上午上课,中午两个小时吃饭,下午四节课,晚上9点开始到凌晨一点才睡觉。
每天学习17个小时,只睡5个小时。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UU5mR5gmBcCeyR8wpl8iahXJVugbJQ9oMyu3Bj1wPia88yVxpCBeG1w7Cv98SlKrJcrsV3ELiajicZ7U8Xv80LiaM5A/640?wx_fmt=jpeg)
▲图:@清华大学
“清华学霸”的作息表一公布,不少网友纷纷留言:学霸之所以是学霸,真的是有原因的!
我和他们一比,真的差得远。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UU5mR5gmBcCeyR8wpl8iahXJVugbJQ9oMpJVCYynydxmexSqG2kKHzOlBV0ovn3FeIEopYQswk84etGtUWTEiaHw/640?wx_fmt=png)
一时间,网上被一种浓烈的担忧所笼罩。
仿佛我们没考上清华,只是因为我们不够努力,只要我们努力了,一切就能变好了。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每天只睡5小时,学习17个小时,真的能做到吗?即便能做到,又能坚持多久?
很快,网上爆出了真相:
这个所谓的“清华学霸作息表”,根本不是真的!
清华大学博士、知乎答主D.HAN曾经亲自问过这个手稿的制作者——清华学霸马冬晗。
马冬晗表示,这不是自己的计划表,而是记录表。
也就是说,这上面的事项不是事先定好的计划,而是她在这一天结束后,把自己今天所做的事情填了进去,就和日记差不多。
她自己也说,如果这是一张计划表,根本不可能有人可以完成。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UU5mR5gmBcCeyR8wpl8iahXJVugbJQ9oMnNCmEXGmrX62lROwwzrCs8trpPxTJrrmd2TmibIDOc5gibicD01EUOIjg/640?wx_fmt=png)
在我们这个时代,不少人都觉得非常忧虑。
想要成功却苦无办法,只能用最简单直接的办法——不断努力。
不少营销号也鼓吹:
如果你要成功,就要非常自律,尽可能地压榨娱乐、休息的时间,抓紧一切时间来学习。
问题是,努力固然重要,但不是成功的唯一要素。
一味只强调努力,却忽视方法,只会让人在一次次失败中自我怀疑,最后失去了成功的动力和决心。
“乱打鸡血”,往往比懒惰更加容易毁掉你。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FIO8OeuiaIUkEf2mnHxK250lKp83c6ibpct3zQiaT5xDfnfoltiaxXDjx7LnZ79n8iazYic7mN5oeZG5rFkntmgM7ibYA/640?wx_fmt=png)
▲点击图片可分享至朋友圈
1
如果只靠努力就能成功
富士康的工人才应该是百万富翁
你见过半夜3点钟的北京吗?
你见过凌晨4点就起床学习的学霸吗?
你见过早上6点才准备下班的白领吗?
……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类似的句子成为了朋友圈勤奋人群的代名词,也是网络上争先报道的正面形象。
不少人看到类似的报道,总会有一种无法压抑的忧虑,仿佛有人在对自己说:
“你在玩游戏看剧,人家在挑灯夜读。
你不如人家,就是因为你不够努力!”
所以,不少人也开始了所谓的“自律”:
尽可能压缩睡眠和娱乐时间,挤出所有时间来学习、加班……
如果累了、困了,他们就会痛骂自己是根“懒骨头”,喝杯咖啡继续熬夜苦读。
问题是,这样的“勤奋”、“努力”,真的有用吗?
有一个比喻很形象——
如果光靠努力就能成功,那么富士康的工人才应该是百万富翁。
心理学家叶克斯与杜德逊曾提出一个叶杜二氏法则(Yerkes-Dodson Law)。
这个法则认为,压力和业绩是倒 U 型关系。
适度的压力可以让你的表现达到顶尖状态,但过大或过小的压力都会使效率大大降低。
不少科学家也验证了叶克斯与杜德逊的说法。
大量研究发现,加班只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产出,一周工作40到50个小时能使劳动效率最大化,超过这个时间效率会直线下降。
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极限。
在这个极限内,你能做到效率的最大化。
一旦超过这个极限,哪怕你再努力,无论学习还是工作,效率只会直线下降。
作为自由撰稿人,我对此深有体会。
我每天都处于高强度的写作状态,我发现只要我连续写作超过3小时,我的写作效率就会大大下降。
主要表现为:
注意力无法集中、开始胡思乱想、写出的东西没有章法……
机器尚有需要整修维护的时候,人就更需要休息了,这是人的生理需求。
和吃饭、喝水一样,不是你靠打鸡血就能熬过去的。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FIO8OeuiaIUkEf2mnHxK250lKp83c6ibpcK38c4rpCDdTYYD1877y08ic2a6AKdvn8VFBic19Okn2HbNVqOKDjp14w/640?wx_fmt=png)
▲点击图片可分享至朋友圈
2
名人故事,你信就输了
或许你会说:我曾听说过不少名人的成功案例,他们都是靠着努力才赢得最后的成功!
那我就要不得不提醒你,这些名人故事,往往都是有水分的,都是他们成名之后,大家一厢情愿打造出来的传说。
科比“凌晨四点的洛杉矶”的故事人尽皆知。
但科比的老婆瓦妮莎却说,科比只试过几次凌晨四点去训练,而且训练回来就要补觉。
日本首富孙正义,曾说自己在生病住院的一段时间里,足足看完了3000本书,积累了庞大的知识量,最后才创业成功。
后来日本作家井上笃夫为孙正义写自传。
他也是较真,专门找到了孙正义当年的主治医师,求证这个故事。
时隔多年,主治医师还对孙正义很有印象,他说出了真相:
“3000本书应该是有的——不过都是漫画书。”
马云和他的“十八罗汉”的创业故事,大家都津津乐道。
这十八人是当年跟着马云一起创业的初始员工,现在大部分在阿里身居要职。
但财经作家吴晓波一针见血地指出,“十八罗汉”一点也不神奇,在当时只是一群乌合之众:
“当时只要愿意跟着马云干,愿意每个月只领600块钱工资,就可以成为创始人。”
所以说,哪怕名人们的成功真的有努力的因素在,也不意味着努力就是唯一因素。
机遇、坚韧、智慧、谋略……这些因素同样重要。
如果你深信“努力就能成功”,那你在努力过后,很有可能依然得不到回报。
这时候,你很可能就会心灰意冷,对自己的未来失去信心:“我都努力过了,还是一点用没有,我还是继续混吃等死吧。”
所以说,“乱打鸡血”,往往比懒惰更加容易毁掉你。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FIO8OeuiaIUkEf2mnHxK250lKp83c6ibpcay9ZXjZWfiaaqEsqXSNicvGvxrtzJHricF2zgm1QVhqPmPgJib9mniam0UQ/640?wx_fmt=png)
▲点击图片可分享至朋友圈
3
除了打鸡血,还能怎么做?
说到这里,或许你会问:
如果我想利用好时间,不靠打鸡血,到底应该怎么做?
简单来说,就是做到以下三步:
第一步:记录你当前的时间使用情况
其实开头所说的清华学霸马冬晗,就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办法:
在这一天结束后,她会记录下一天的行程。
记录你当前的时间使用情况,就是管理时间的第一步。
作家张佳玮曾突发奇想,抽出半天当样本,来了个掐表实验:
自己每逢做什么,便掐表记录,计算时间。
他这才发现,自己在这半天里,他刷网页,看微信,跟朋友聊天,打游戏。
真正花在读书、写东西上的时间少之又少。
在没统计之前,连他自己都没注意到。
只有知道自己每天的时间都花在哪里,你才能知道自己的时间利用效率,为下一步的计划做调整。
第二步:理清自己的目标,让自己的时间紧紧围绕着这个“目标”去做。
要记住,我们之所以想要制定种种计划,并不是为了节省时间而节省时间,而是希望能够最大效率地达到自己的目标。
如果你连自己想要达成的目标是什么都不知道,那节省时间又有什么意义可言?
所以,如果你真的想做好时间管理,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有效率、更有意义,那你就要先问清楚自己几个问题:
我这一阶段学习、工作、生活的重点是什么?
我的时间应该如何根据重点事项来调配?
我目前的时间安排,存在着什么样的缺陷?
等你弄清了这些问题,你就能把自己的时间,调配到自己最想做的事情上了。
刚刚毕业的时候,我对社会上的一切都觉得很新奇。
一到周末就到处去玩,约朋友聚会。
我过得非常充实,但并不开心。
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我自己也非常迷茫。
后来我好好思考了一下,才清醒过来:
刚毕业的我最应该做的是提升工作能力,融入职场,而不是想着去聚会、玩耍。
于是,我把时间更多花在学习和工作上。
我在职场上慢慢站稳了脚跟,自信心也增强,也不再为了未来而迷茫。
请记住,没有意义的努力,是没办法坚持下去的。
如果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把时间省下来能有什么用,那在你心里,估计你也不觉得节省时间是什么非做不可的事情。
第三步:根据自己的最新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计划。
时间管理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
不少人制定了一个计划,就打算一辈子执行下去,这样是不对的。
人生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阶段的重点。
此时,时间就应该往这方面倾斜。
因此,你应该根据自己的最新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时间安排。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FIO8OeuiaIUkEf2mnHxK250lKp83c6ibpcxpUzhEzaYHNe9Ph5ZHWA1v1ksl7TOUgBSxe8AdiaR2aY7oOuahltQNg/640?wx_fmt=jpeg)
4
一味强调努力
其实是另一种懒惰
说到底,时间管理的本质,不是把注意力放在“时间”本身,而是关注自己的真实需求。
不少人心目中的时间管理,不是压缩娱乐、休息的时间,就是把各种看起来有趣的事项。
比如健身、烘焙,一股脑地塞进自己的时间表内。
这样是不对的。
我们最终的目的,是通过高效的安排,让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而不是压榨自己,强迫自己去做不想去做的事情。
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舍得放弃不重要的事项,这才是时间管理的王道。
同时,也不要再用打鸡血、熬夜这样的行为来标榜自己很努力。
这种行为除了心理安慰,其实毫无用处。
一味只强调努力,其实是另一种懒惰。
只是在舒适区中来回打转,用无用功来麻醉自己。
它就像一种毒品,让你得到暂时的兴奋。
过后却是现实的打击和无尽的空虚。
与其一味地埋头往前冲,不如静下心来想一下,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能把事情做好。
不要被自我感动式的努力毁了自己,要带着目标工作、带着脑袋去工作。
请记住:一个人的成就,不在于他做了多少事,而在于做了多少正确、有价值的事。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FIO8OeuiaIUkEf2mnHxK250lKp83c6ibpcVMpTg1d3dQUicHanCwrktEpvG1Amt5UnwAFONT0bgR9lh4NiaPmy1xibg/640?wx_fmt=png)
▲点击图片可分享至朋友圈
![](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FIO8OeuiaIUltwf5jQ5XKx3WkhdiciatzxiaotZPYUAIQj4GWyD3OC3cnhAZMGGvpAe6burokbxWl9aiavHyegQJCVA/640?wx_fmt=gif)
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阿何有话说(ID:aheshiwo),作者唐一,职场老司机,专注于个人成长和职场心得,多篇文章全网阅读量过千万,立志为所有向上努力者提供力量,现居广州,知乎@唐一。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FIO8OeuiaIUmeam3Gc9luuagkYkKL7eKydfzhGWGhCO5rCuJSNZ4k78Dduc4hZm0A1hdpLJmcLolJ3HUQdLGHRg/640?wx_fmt=png)
良叔的新书《超级个体:打造你的多维竞争力》,现已在当当、京东火热开售。
如果你想提升表现力、执行力、专注力、社交力、领导力、共情力、认知力、精进力以及钝挫力,欢迎大家来捧个场~
点击下方图片
即可进入购买页面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FIO8OeuiaIUmeam3Gc9luuagkYkKL7eKymblfM7DJsxnzb8lZ7Swj5bUOFmGSADEmWFlhe16TALeibib9sEzFWK8g/640?wx_fmt=png)
——END——
我是良大师
畅销书
《超级个体:打造你的多维竞争力》作者
原500强高管
著名咨询公司联合创始人
良分文化CEO
平时给大家解答工作、生活中的疑难杂症
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良叔”
欢迎大家添加我的微信,与良叔亲密接触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FIO8OeuiaIUnOqa2FFmLhhZb0pkYibdoGpKz3tgqTO904kQs4I7po2TWU8jxiaNcQU9FbAezE3b1qUGlTPs91ZNhw/640?wx_fmt=png)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加我微信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FIO8OeuiaIUnOqa2FFmLhhZb0pkYibdoGpibXeYugLJq8RoaX2gkwrwemBstGtN7GmUXqMBXBGTgnGeok8PUcIoIA/640?wx_fmt=png)
消费主义是如何把你掏空的?年过40,人生半坡,你要杜绝这5件事
中国老龄人口将超1/3,真相可能比想象更残忍脸书38岁浙大学霸跳楼,让我看到中年男人的三副面孔马云一段趣事的启发:比能力更重要的,是你的底层系统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FIO8OeuiaIUlD2GomCPoOeLx6g0HwUvcL6MahJAA0HzUxtNW1ibM2U2slcatZNicuYTlXTmA1TgBTVYeaQPoiaGAsQ/640?wx_fmt=png)
点击阅读原文,跟良叔学多维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