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案例分析,约有1100字,阅读需要5分钟。
“ 星期天、下雨天,一觉睡成小傻瓜……宅在家的时候,我们最常做的事情就是打开手机——点!外!卖!那么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外卖app「饿了么」,是怎么给用户带来良好体验的呢?带着疑问,笔者试着对「饿了么」的设计细节做了一些分析。
”1.
>>>订餐流程中的设计<<<
「订餐前」,饿了么会给出“预计XX时间”送达的文案,给部分对时间敏感的用户打了一剂“预防针”。
「内心os:预计配送30分钟,这家店送餐速度还算快。」
「订餐时」,店铺特色、好评展示吸引用户点击进入。
「内心os:“东北烧烤”,有点想吃,点进去看看吧。」
曾经消费过的店铺中,商品列表优先展示购买过的商品。
「内心os:嗯,饿了么很懂我的喜好。」
红包兑换、满减政策一系列折扣下来, 让人眼花缭乱的同时,也觉得省了不少钱。(实际上为了达到折扣去凑单,反而多花了钱……)
「内心os:满68减20,还差15块钱就能减20块了,不够就有点亏啊,继续点!结果单人笔笔订单都在50块钱左右……被套路了。」
「订餐后」,“店铺位置、配送距离、商家接单和配餐、骑手取餐、送餐”等一系列过程在订单列表中可视化动态呈现,用户可对服务状态实时感知。
「内心os:嗯,商家配餐了,还挺快;哦,现在送货了;正想着,“丁零零……”电话响了,卧槽居然这么快!」
除此之外,首页顶部也增加了配送状态轮播的展示窗口,增加了配送状态曝光度。整个过程方便查看,可以有效降低用户等餐的焦虑心理。
「内心os:哇,首页还能看到送餐状态!」
「服务评价」分为对“骑士服务质量”和“商家餐品质量”两部分。设计采用了问卷设计中常用的“追问逻辑”。即用户勾选不同的评级后,会展现细节追问部分,需要进一步选择。这种设计方式不仅节省了版面空间,也降低了操作成本,有利于促使用户填写评价。
「内心os:评价也不用写什么嘛,选一下好了。嗯,还要写15字才能发表……既然都填一半了,那干脆就写完吧!」
值得一提的是,当用户评级在3星以下时,会被自动勾选“匿名评价”,这个细节可以打消用户的顾虑。
2.
>>>用户取餐时的设计<<<
「学生、白领等」
笔者即将告别最后的学生时代了。在学校时,几个人在宿舍边打游戏边等外卖的场景仍历历在目。点的3份外卖同时送到,派1个人下楼取就行了,那么历史性难题来了——谁是这个“幸运儿”?猜拳、发红包比大小、还是比谁愿意当“儿子”?
针对这个场景,「饿了么」设计了「谁去取外卖」的功能。在订单页,可以找到该功能入口。每点击骑手一次就会自动生成1个数字。其中数字最小的人就负责去取外卖啦!
「骑手」
骑手配送过程经历了「抢单」-「取货」-「配送」的流程。如何利用设计去提高整个链路的效率,「饿了么UED」设计团队给出了关于物流的场景化设计思考。
传送门:物流的场景化设计
好了,本周的细节小盘点就到这里啦,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配图来源:创客贴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