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牌仪式
2019年10月18日,浙江省徐霞客研究会浙江大学分会成立大会在浙江大学玉泉校区邵逸夫科学馆举行。杨树锋任浙江省徐霞客研究会浙江大学分会会长,金平斌任浙江大学分会执行会长,陈宁华、徐永明任副会长,范今朝任秘书长,杨雨蕾、汪波、李睿任副秘书长。
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一级巡视员、浙江省徐霞客研究会会长张国斌,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叶民,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杨树锋,浙江省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徐建春,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党委书记王苑,浙江大学徐霞客研究会分会执行会长金平斌在主席台就坐。台州市徐霞客研究会会长王俊友,浙江大学分会副会长陈宁华、秘书长范今朝及嘉宾、师生共60余人参加大会。王苑书记主持会议。
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叶民致欢迎词:
对徐霞客研究,我们浙江大学有着优良的传统,在浙大西迁至贵州遵义办学的时候,当时的浙江大学文科研究所史地学部,就隆重举行过“徐霞客先生逝世三百周年纪念会”,会上竺可桢老校长作了《徐霞客之时代》的报告,其他著名教授如任美锷、黄秉维、谭其骧(后来都是院士)等都在会上宣读了他们的论文,会后张其昀先生(当时的史地系主任)将论文汇编成《徐霞客先生逝世三百周年纪念刊》。现在由地科学院和人文学院的老师和同学们组成浙江大学徐霞客研究会,接续前辈们的研究,这是一件大好事。他们都来自不同的学科,有着良好的专业研究基础,可以充分发挥我校多专业多学科的人才优势,可以为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实施和浙江大花园建设以及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贡献浙大力量。
叶副书记对徐霞客研究会浙大分会提出了三点希望和祝愿:
第一、聚焦学术,多出精品。浙大有悠久的徐学研究历史,也在徐学学术研究方面取得过突出的成就。徐学研究会成员,要学习前辈学者、浙大先贤的治学精神,沉潜问学,求真求是,多出徐学研究精品、力作。学术方面的深入耕耘,既是徐学研究的基础所在,也是浙大的优势所在。
第二、交融协同,整合集成。除了学者个人的潜心治学,徐学研究会也要发挥组织的凝聚力,组织会员,发挥浙大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发挥史、地结合的优势,发挥文史研究与技术手段结合的优势,凝练方向,形成集成性、统合性项目,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建设的需要。
第三、引领学术,搭建平台。徐学研究会要有学术意识,要找到一条大学中组织发展与学术研究的交融、并进之路。同时,研究会也要有普及意识、传播意识,搭建平台,在大学生中开展多样化的活动,弘扬霞客精神,推动学校教书育人工作,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助力和补充。在开展学术研究和开展普及活动的过程中,找到自身的发展之路。
金平斌教授介绍分会筹备情况:
今年4月份,浙江大学徐霞客分会召开了第一次筹备会议,浙江省徐霞客研究会秘书长张小宇、副秘书长祝建国,地球科学学院金平斌、范今朝、汪波、李睿,以及人文学院徐永明、杨雨蕾等参加会议。会议主要讨论了成立徐霞客研究会浙江大学分会的宗旨以及主要学术研究内涵、会员发展要求等事宜,并成立了筹备组。9月下旬,筹备组初步确定成立大会召开时间并开始了会议的筹备工作,10月上旬向学校有关单位完成备案手续。
截止目前,浙江省徐霞客研究会浙江大学分会共发展会员68人,其中教师会员12人,学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会员56人。会员主要来自地球科学学院和人文学院。专业背景涉及地质学、人文地理学、历史地理学、文学、图书馆学、植物生态学、遥感等学科。
浙江大学徐霞客研究会分会力求从不同的学科视野探究徐霞客游记所包含的自然、社会及人文科学内涵,挖掘其科学价值,结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开展相应的探索性和应用性研究。主要从地质学、地理学、历史学、旅游学、文学及地方文化、植物生态学、地理信息科学(GIS)的融合运用等角度开展研究,形成相应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拓展徐霞客研究的学术内涵,形成良好的学术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台州市徐霞客研究会会长王俊友致贺词:
浙江大学从求是书院起步,历经120多年,秉承“求是创新”的校训,拔尖人才辈出,名家大师涌现,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高等学府。跨入新时代的浙大致力于传播与创新知识,弘扬与引领文化,服务与奉献社会,加快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浙大多年来依托自身的学术资源和人文优势,在徐学研究上取得了丰硕成果。
今天,省徐霞客研究会浙大分会的正式成立,无疑又给近30年来蓬勃兴起的徐学事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必将进一步发挥学术平台作用,开枝散叶,在徐学的百花园中绽放出异彩。
希望浙大徐学分会发挥学术引领作用,并与我们市县徐学组织协作共建。2021年,我们将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举办第三届中国徐霞客诗歌散文奖,同时举办中国徐霞客文学名家论坛,期盼浙大徐学组织师生写出优秀的作品精品来摘取大奖。
我们要重点对徐霞客美学思想、科学精神的研究,推动古道、古迹、古村的保护和开发,助推浙江大花园建设,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一要依托学术交流的平台,不断挖掘霞客古道的人文内涵,不断丰富霞客思想、霞客精神中的当代元素。二要依托地方自然资源和规划以及文化旅游部门的配合支持,不断完善古道、古迹、古村的保护修复申遗的技术路径。三要依托研学基地教学实践研究的资源优势吸引更多的高校徐学研究师生来徐霞客三次游历考察的天台山考察指导,我们将尽力提供各方面的服务。四是加强明代人文地理学家王士性的研究,王士性,台州临海人,早于徐霞客40年,从赴杭州就学开始到为官各方,写下了多本人文地理学专著。
杨树锋院士代表新成立的浙江大学徐霞客研究分会讲话:
在浙江大学成立徐学研究浙大分会,适逢其时,具有重要而特殊的意义。我相信,浙大分会的成立,对于传承学术薪火,深化徐学研究,以及在学校和社会中广泛弘扬霞客精神,都具有重要作用。浙江省的徐霞客研究与浙江大学有密切关系,可以说,在近代以来对徐霞客的研究中,浙江大学的师生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1年是徐霞客逝世300周年。当年12月20日,西迁至贵州遵义办学的浙江大学文科研究所史地学部,在遵义老城柿花园巷的浙大教职员工俱乐部,举行了“徐霞客先生逝世三百周年纪念会”。会议之前,时任史地学系和文科研究所史地学部主任的张其昀先生,约请了国内及校内的各界学者撰写纪念论文;在竺可桢先生的日记里,还能够查到他记载的准备和修改提交会议文章的情况。会议在12月20日下午3点召开,张其昀先生主持。张其昀先生致开幕辞后,首先由时任浙江大学校长的竺可桢先生作了《徐霞客之时代》的报告,其后,叶良辅先生、方豪先生、任美锷先生、黄秉维先生、谭其骧先生等均在会上宣读了他们的论文。张其昀先生在会后,主持将各篇论文编成《徐霞客先生逝世三百周年纪念刊》(国立浙江大学文科研究所史地学部丛刊第四号,1942年12月印行)。抗战胜利复校回杭后,又在《纪念刊》的基础上于1948 年在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了《地理学家徐霞客》一书。这一纪念活动和相关书籍的出版,可以说是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较大规模、较为系统对徐霞客进行研究的学术活动和学术成果,初步揭示了作为地学家的徐霞客的科学贡献,更高度肯定了徐霞客的探索精神和求是精神。陈桥驿先生曾经对该书给予了高度评价:“《徐霞客先生逝世三百周年纪念刊》确实是当年徐学研究的杰出成果”。
1949年后,原浙大史地学系师生虽然分散各地,但仍然继续开展徐霞客研究。1940年代任教于浙大的任美锷先生,求学及任教于浙大的陈述彭先生等,整理徐霞客对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的记载,研究西南地区的喀斯特地貌,验证徐霞客的记录,发掘其自然地理贡献。194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史地系的谢觉民,留学执教美国,在《美国地理学年刊》介绍徐霞客,肯定徐霞客近代地理先驱的地位。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逐渐恢复徐霞客研究。在这一过程中,我院的陈桥驿先生起到了独特的作用,他率先将《徐霞客游记》一书与《水经注》一书类比,从研究《水经注》而成的专门学问“郦学”出发,1983年参加在无锡举行的全国纪念徐霞客诞辰400周年筹备会议的发言中,首次提出了“徐学”一词;在其于1985年初撰写的《郦道元与徐霞客》一文中,陈先生更满怀希望地提出要发展和繁荣“徐学”研究。最后,我借用张其昀先生文章结尾的几句话,作为我讲话的结束。张其昀先生在1941年12月20日纪念会开幕辞的最后说:“霞客先生精神不磨,昔贤求是之精神,皆为宝贵之种子。吾人在此抗战垂成、建国开始之际,举行霞客先生逝世三百周年纪念会,弥感有深长之意义。”
同样,今天,我们也可以这样说:“‘霞客先生精神不磨,昔贤求是之精神,皆为宝贵之种子’。我们身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伟大的新时代,成立浙江省徐霞客研究会浙大分会,以传承学术薪火,深化徐学研究,弘扬霞客精神,也同样具有深长之意义。”
张国斌会长讲话:
浙江大学历史悠久,是我国著名的重点大学,在国际上有重大影响,是我国学科最为齐全的高等学府之一。浙江大学与徐霞客研究渊源深厚,浙江大学是近现代最早开展徐霞客研究的高校之一,浙江大学成立徐霞客研究会分会,具有特殊的意义,既是拓展徐学研究新领域,深化徐学研究,提升徐学研究水平的迫切需要,也是我省培养徐学研究人才,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迫切需要。
希望浙江大学徐霞客研究会分会成立以后,在浙江大学和地球科学学院等有关院系的领导和指导下,发挥老中青专家学者作用,开辟徐学研究新领域和人才培养新高地,紧紧围绕学术研究、人才培养、服务社会、文化传承等诸多方面,广泛开展基础理论、霞客文化、霞客科学精神研究,多出高水平学术成果,为浙江省乃至全国徐霞客研究探索新路子,引领新作为。
赠书仪式
最后,张国斌会长对浙江大学徐霞客研究会分会提出了三点希望。
一、构建徐学学科体系,提高徐学研究水平
我省徐霞客研究会成立于20世纪九十年代,二十多年来,徐学研究不断取得新成果,对带动地方文史研究、带动人文旅游发展、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方面作出了贡献,随着徐学研究的不断深化、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建设徐学研究学科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也是当今时代徐学研究蓬勃发展的迫切需要。浙江大学徐霞客研究会分会要发挥高水平学术研究特色和多学科综合性优势,把徐霞客研究从单纯的文学、旅游、地学发展到包括地学、地理、生态文明、自然资源、人文历史、旅游文化等多个门类,全面、深入、系统地研究徐霞客的文化、科学精神,以及徐霞客游记的整体内容和内在联系,这不仅是徐学学科体系完整性的需要,也是浙江大学徐霞客研究会分会的历史使命。
二、培养徐学研究人才,建设年轻优秀的专业队伍
这些年来,我省徐学组织人员老化、知识老化,活力不足,中青年专家学者数量少,梯队建设结构不合理。浙江大学要发挥人才优势和专业优势,注重培养一批中青年学术专家和人才,形成年龄结构优化、老中青比例适当,能发挥传帮带作用和引领徐学研究的创新型、综合性人才。要在广大青年教师和青年学生中吸收会员,在各学科、专业中结合徐学研究,融入徐霞客文化元素。让徐霞客文化成为浙大徐霞客研究会分会研究的重点,成为传承徐霞客求索、求知、求真精神的高地,成为青年学生人生追求的楷模,做新时代“徐霞客”传人。
三、引领徐学研究,占领徐学学术高地
浙江大学学术研究在国内外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徐霞客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性人物,在新时代增强“文化自信”、大力弘扬和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加强与国内外社会各界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徐学国际化进程,推动徐霞客研究进一步走出去。浙江大学徐霞客研究会不仅要在省内外要抢占先机,引领学术研究,还要加强国际徐学研究交流与合作,讲好中国故事,在扩大徐学国际影响、促进海外徐学研究、吸引海外专家学者共同参与徐学研究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和成果。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我们成立浙江省徐霞客研究会浙大分会,既着眼于传承学术薪火,拓展和深化徐学研究,更是希望以此推动霞客精神在大学生以至中小学生中广为传播,为推动徐霞客文化和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传承、弘扬和走出去作出新贡献。
编辑:浙江省徐霞客研究会
摄影:鲍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