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居民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的挺高。很多企业看见了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后纷纷选择来到中国发展,但近年来大家会发现,不少来中国发展的外国品牌都在“悄悄”地离开中国市场。
难道是中国消费水平不行了吗?其实并不是,原因在于中国的消费市场引来了很多外国企业进驻,企业多了竞争也就大了,除此之外中国本土品牌的崛起更是加剧了市场的竞争。像亚马逊、麦德龙、家乐福等国家外国企业都纷纷“败走”中国了。而最近又有一家国外品牌开始裁员了,它就是著名的7-11便利店。
10月11号时,7-11的母公司就宣布将进行内部调整,还宣布了将在2022年之前裁员4000人和关闭1000家7-11便利店。在2016年时7-11的全年净利润达到了100亿人民币,到了如今这么就不行了呢?
7-11可以算得上是零售行业的“鼻祖”了,在东京和台湾可以说是非常受欢迎的,但在大陆7-11的发展就要差了那么一点。7-11在东京就有上千家门店,可以说在日本没有一家便利店能竞争过7-11的,但在中国7-11却没有那么“光彩”。在北京和上海7-11的门店数量也只不过只有上百个门店,相比于竞争对手的上千个门店有点“小巫见大巫”了。
7-11在中国“混不下去”的主要原因在于7-11来到中国时,本土化做得不够深入,一直用对待日本人的方式服务中国人。
就单从7-11的食品上来看,7-11的店中大多数就饭团、寿司这种冷食,这种食物在日本会很受欢迎但在中国却“不受待见”。中国人更喜欢热腾腾的饭菜,7-11却依旧坚守自己的“理念”,所以一直没有得到中国消费者的“钟爱”。
其实就是7-11在中国的运营能力太差,基本上看不到7-11过多的宣传和创新,没有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发挥出来,使得自己在中国市场显得“一无是处”,最后慢慢的被同行甩在了后面。
还有就是相比于其他便利店7-11的开店成本太高了,有人统计过7-11的开店成本是同行的3倍左右。高成本也极大的限制了7-11的发展,这也是为什么别人在上海、北京有上千家门店,而7-11只有几百家的原因。中国人讲究的是实惠,能不多花钱就不多花钱。
7-11“溃败”的另一主要原因就是电商经济的崛起,众所周知电商经济对于实体经济会产生一定的冲击,7-11在这样的冲击下也没能幸免,相比于日本人中国人更加热衷于“网购”。在加上7-11“本土化”做得不好,没能让中国消费者接受。所以7-11“败走”中国也是情理之中。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一不留神就可能会时代和对手淘汰。虽然7-11在中国的日子并不不好,但在日本7-11仍活的“逍遥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