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世界说】联合【读客文化】,为过去一周的留言被选为“优秀评论”的读者送出《战时灯火》这本书。
内容简介
“生活就是‘schwer’(困厄)。”
1945年,14岁少年纳撒尼尔的父母走了,把他和姐姐留给两个可能是罪犯的人照看。
外号“蛾子”的人终日行踪不定,“镖手”的身份似乎也并不简单。他们还带来了一群陌生人,每个人似乎都身怀秘密,似乎都与少年的母亲有着某种关系。
十多年后,31岁的纳撒尼尔还对母亲当年的突然离弃耿耿于怀。他决心挖掘无法理解的往事,试图拼凑出当年完整的故事……
作者及译者简介
作者:迈克尔?翁达杰
世界文坛罕见的“诗歌与小说全才”。1992年,翁达杰荣获英语文学至高荣誉布克奖;2018年,荣获布克奖50周年大奖“金布克奖”;
1943年,翁达杰出生于斯里兰卡,19岁移民加拿大。他凭《英国病人》获得布克奖和加拿大总督奖。2018年,翁达杰新作《战时灯火》在英国出版,再次获得布克奖评委的青睐。
译者:吴刚
上海翻译家协会理事,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高级翻译学院副院长,英美文学博士。从事文学翻译26年,有四百多万字文学翻译作品。翻译代表作有《霍比特人》《美与孽》《莎乐美》等。2016年获得上海翻译家协会颁发的“翻译新人奖”,该奖项每五年评选一次。
媒体推荐
翁达杰的想象力接近超现实!
——诺奖作家石黑一雄
《战时灯火》从第一句话就让人沉迷!一部关于秘密和失去的小说,是翁达杰特别好的作品。
——《出版人周刊》
翁达杰太会写生命的脆弱与幸运了!他的作品构思独特,充满诗意。
——《纽约客》
《战时灯火》没有任何细节或人物是无关紧要的。一切都互相关联,一切都恰到好处。
——《华盛顿邮报》
我写小说就像考古,抽丝剥茧地呈现故事的过去,再回到现在。
我自己从来不愿意写一部结局完满的小说。在结尾处我总要留一扇门。我的故事里有角色消失了25页以后忽然又回来了,但他们并不需要解释之前去哪儿了。
——迈克尔·翁达杰
上榜评论
在国际压力下,伊朗女性权益虽取得一定进展但依旧促襟见肘。而在短短四十年前,巴列维时期的倾向于世俗化的政权下,伊朗女性尚可在这样的土地上呼吸自由的空气,伊朗革命时表示异议的头巾在革命成功以后反而成为了束缚伊朗女性的工具。革命者们希望政权更替带来欣欣向荣却反而让自己、让社会戴上了更深的枷具,这不禁让人喟然长叹。
——形而上逻各斯
医疗行业的罪恶就在于为了牟利,而视他人的健康为无物。信息的不对称使得消费者太容易被欺骗。不作恶这一点,大多数企业都值得视为底线。
——Thea
请以上读者私信小世儿领取图书哦!
(ID:shijieshuozhushou)
参与今日第一条推送 要怎样才能潇洒告别 | 有奖互动,还有机会赢取《战时灯火》哦~
END
责任编辑 | 彭宁楠
运营编辑 | 彭宁楠
版面编辑 | 陈鉴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