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我学医,在华中同济

我学医,在华中同济

阅读量:3628008 2019-10-21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今天有幸能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生活,一时间却有点语塞。就像月光下的大海,庞大、安静,想证明给别人看的时候,却只能拍出一团焦糊的黑暗。如果不碍事的话,就请大家听一听吧。
1
小城生活的终章
    去武汉前的最后一天,我回了一趟镇海中学。很多老师有事不在学校,我只见到了我们班的史老师和杨老师。
    我是历史组办公室的常客了,又一次见到我,史老师很开心,历史组里也一下子热闹起来。他说欢迎我到他的家乡湖北来,他夸赞说“华科的医科比浙大好太多”;他说华科的某某院长是他同学,如果以后分流选科有事可以联系他;他还问“找对象没有?我认识一个慈溪中学的女生去了你们学校材料学院”......
    旁边的殷老师拍拍他,笑着对我说:“你史老师啊,就是从学业到恋爱,都想给你安排好。”
    我在历史组一坐就是一个小时,我们聊起同学们都去了哪,聊起国内各地的医学院校,当然也聊起了过去和未来。他问我:“你要是历史多考那几分,你会去哪?”我告诉他是广州的一所大学。他笑着说:“那也差不多,没啥影响嘛。”还夸了我一句:“其实李浩的历史学得是可以的。”
    临走时他说:“祝你学业有成,也常回来看看!”
    去见杨老师时,他嘱咐我:“你这八年本硕博期间,不要把自己放在象牙塔里,要多和社会接触。”“常回来看看,未必要等到八年以后。”
    老师们都说“常回来看看”,我也想来;但又觉得那样像是离不开家的孩子,显得幼稚。总想着,只有当小有成就时,我才能心安理得地回来见老师们。在那之前,难免有些忝列门墙的羞愧。这差不多是少不经事的我对“近乡情怯”的理解。
    时间不等人,我只有随手拍几张照作为留念,回忆经不起消费,我们也不可能活在回忆里。第二天一大早我就出发去武汉了,武汉很热,而我们要在烈日下军训。教师节那天,我给一位老师发了祝福,很意外,他回我说:“武汉是火炉,夏天热、冬天冷,武汉人性格暴躁!慢慢适应,历练人生!”
    这句话也送给在全国各地,已经开始新生活的大家:“慢慢适应,历练人生!”
2
A Doctor to Be—八年制医学生的日常
    先来介绍一下我的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简称华中大或者华科,以工科和医科见长,它在武汉和武大是双子星(可以类比北京的清北或上海的复交)。但我们大学过于低调,这和它近年来取得的科研成果以及越来越高的录取分数线是不相匹配的。
华中科技大学
    华科建校于1952年,是在共和国的光辉下成长起来的。而我们的医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又比较特殊。也许有同学会问:“同济不是在上海吗?和你们是什么关系?”
同济医学院
    听我说,是这样:1907年德国人在上海创办了“上海德文医学堂”,在此基础上又设了工科,建立了同济大学。而在1950年,为支援中部地区医疗事业发展,同济医学院整体迁至武汉,多年后又与华科合并,就有了现在我们的学校。因此,我们同济医学院的历史更悠久,和德国渊源更深(上个月德国总理默克尔刚访问了我们学校和医院),后来的同济大学也是以我们为基础建立的。正如我们老师所说:“谁是老子谁是儿子要搞清楚。”
    作为医学生,我们的日常是这样的:
听说这是学医八年里最空的一个学期?
八年中的前两年我们在化学院学习,这是在参观实验室
除了思修都是英文教学哦
生命科学导论课上的不速之客,老师说:“我们这节课不研究橘猫”
3
一些闲言碎语
    我的三个室友:一位加了四个学生组织,非常积极地参与各种活动,说是要“锻炼自己”;一位每天打游戏、逛B站;一位每天晚上和npy语音,常常会做些读诗或者弹吉他之类的事。
   而我不爱社交、不打游戏且没有npy,我在忙什么?

    我在忙学习。
    学习是我目前能想到最酷的事情。
    大学不再是高中了,该怎样过取决于自己。你可以去参加学生活动,可以恋爱,也可以玩游戏什么的,我相信每一种都可以很精彩。
    而我学医。医学发展到现在这个时代,一个好医生不仅得善于动手术、开药方,也必须能进实验室,做出研究成果。因此,在接触医学知识前,我们会用两年的时间学好数学(微积分、线代、概率论)、大学物理、化学(基础、有机、分析、物化)、生物、计算机等课程。目前我清楚自己的数理基础比较薄弱,比起广泛地体验校园里的声色犬马,我更应该,也更喜欢专心做好学习这件事。
    我很庆幸身边有不少志同道合的同学。他们很优秀、很努力,因为理想,很多都是“本来能去xx大学,但是来了华科临八”。每天早上七点半,一百人的课堂已经到了七八十个人;每节课后,总有一批同学围着老师。我常常想,未来他们大概都会成为中国医学界的精英吧。
    作为“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浙江人,“追求卓越”的镇中人,我也不能落后。
    我很忙,有时也累,但感到很充实,因为每天都能学到新的东西,每天都离自己的梦想会更进一步。只有走上坡路的时候才会感到累,这说明我们在进步。”
    那么各位也要好好加油鸭!就像某位同学曾在总结中说到的“我们都是人中豪杰,他日必成大器!”
    我是李浩,五班的副班长、数学课代表,逗猫草运营团队中最没有存在感的一位,现就读于武汉华中科技大学,临床医学八年制(本硕博贯通培养)专业。
    有时我会和室友谈论起中学时代的事情、看见班级群的消息,就会怀念小城生活,还有在五湖四海的大家。五班人“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五班在,逗猫草就会在。无论是你的生活、哲思以及你想分享的一切,我们期待你的来稿!
扫码关注我们
暮光里的逗猫草
投稿邮箱:doumaocaoTG@163.com

文案 | 李浩
排版 | 郑业腾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