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试—史论(每天4h)
同济的史论是重头戏,基础薄弱的同学,早期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史论方面觉得自己还没有做足准备的同学,这两个月一定要注重这方面。小指建议大家每天留出4h左右的时间围绕以下方面进行史论部分的备考。
1. 设计史
首先,保证熟悉往年真题,把握同济的出题风格和考查范围。然后,考虑到时间问题,接下来的两个月不需要全面地过书本内容,可以有针对性地关注比较基础的细节和重要的知识点。(如果前期自己没有做相关的笔记,可以直接某宝上买往届考研的学长学姐的笔记看。)从10月到12月,多背3~5遍。越往后,背的越快,考前基本只要看一遍熟悉即可。
2. 课外必读书目
《人人设计的时代》:社会创新是近年的热点,此书是一定要认真看完并做好笔记梳理内容,是同济大题考查重点。
《新兴实践》:高阶入门书籍,即又难懂又基础,性价比不高。把书中的人名全记住,并与其作品或言论对应起来。往年同济就考察了书中人名,不过2018年没考到。
《第三种创新:设计驱动创新》、《IDEO设计改变一切》以及也都是重点书籍。
3. 论文
娄永琪院长,以及同济其他老师的设计论文都要下载并仔细阅读,整理笔记。论文最好精读理解,可以了解当下设计领域的研究范围和理论。
4. 其他
从同济设计创意学院的微信公众号,还有设计史论公众号里,把可能涉及的课外考点的文章全部阅读并做笔记。
最后再整体上补充没有涉及到的知识点,比如材料学基本内容(今年没考),交互设计,服务设计等理论内容,建立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12月份基本就停止补充新的笔记,全力吸收以上总结的内容。考前冲刺期不再碰任何书籍,完全记忆笔记,或进一步整理。
二、初试—产品快题(11月开始日4-5h)
快题要求的能力是多方面的:设计逻辑过程,手绘技法,产品造型能力,版面排版,以及快题创作速度。
现在已经10月下旬了,这时候的手绘练习,小指建议大家针对不同类别的产品去去思考,做快题练习,比如交通工具类产品、智能交互类产品、厨房卫浴产品等。多看优秀的产品和创意,推荐花瓣网和Behance — 花瓣网里有大量成熟设计师搜集产品的画板,省去了我们搜集图片的时间,而Behance上有外国设计师全套思维过程,包括调研、创意、甚至是后期模型制作,有利于培养自己的完整设计流程思路。
同济快题偏向合理性(设计过程有逻辑或产品可落地),专业性(版面/产品的设计感觉),有创意是加分项。当然最基础的,是快题的完整性。10月中旬-12月中旬这段时间,更要注重完整排版的训练,将前期自己思考的创意和造型进行结合,画出自己的风格,体现自己设计思维的完整性和逻辑性。产品从无到有的过程,不要仅仅关注效果图是否“炫酷”,还要注重产品的表达。12月底,临近冲刺阶段需要反复练习自己曾经画过的快题,与此同时控制自己在考试时间内完成整套手绘。(PS:有些同学在刚练手绘初期由于技法相对不那么熟练,画的比较慢,这个是正常现象,不要过度忧虑,后期有意识地慢慢提速就好~)1. 关于快题内容:
总共两张半,小指推荐大家按以下思路去分布内容:
半张 — 思维导图;
第一张 — 故事板—设计目标—草图发散;
第二张 — 效果图+使用场景图+人机图+产品细节图+设计说明。
这些权作参考,每个人应该自己总结设计方法和快题模板,尽量多体现自己的长处,盖过自己的短处。
2. 关于设计点:
考前总结自己画的快题,把造型,创意点,用到的技术手段都整理记忆,考场上完全原创的可能不高,大部分会拿自己曾画过的快题的某个部分(设计点部分,造型部分等)组合作为快题创作的基础。因此快题的练习要注意范围宽泛,不管是造型,产品种类,技术应用都应该尽可能涵盖不同情况。
关于两个月后的2019年同济大学工业设计考研备考计划建议就是这样啦,想要寻找小伙伴在最后两个月狂虐快题的小伙伴可以加入拾指设计工作坊的qq和微信手绘打卡交流群,扫码可进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