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作为《空降利刃》军事编辑,剧终时我来回答十大“逻辑”批评

作为《空降利刃》军事编辑,剧终时我来回答十大“逻辑”批评

阅读量:3626255 2019-10-21


【版权声明】写作其实很有趣第010期;作者:陈翊;首发:写作其实很有趣;配图来自网络; 原创作品,转载请联系授权。抄袭必究。

作者简介陈 翊:湖南湘潭人,2001年高考进入南京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部队侦察指挥专业学习。2005年夏毕业后分配到空降兵特种大队任职排长。2005年11月中旬,调至“黄继光生前所在团”任职。2007年3月调入机关,开始从事军事新闻宣传工作。参与汶川地震、首都阅兵等多项重大任务宣传,在《空军报》《解放军报》等刊发文字稿500余篇。2017年3月转业,同年5月-7月,受邀参与《空降利刃》(当时还叫《锅盖头》)剧本修改工作,作为军事编辑,负责给剧本“挑刺”——消灭逻辑上与真实部队不符合的细节,避免成为“雷剧”。
目前以笔名“李干事”,运营“写作其实很有趣”个人公众号。

     9月15日晚,电视剧《空降利刃》开始在江苏卫视幸福剧场播出。至10月12日,迎来结局。
    作为本剧署名的军事编辑,对此剧的播出期待已久,但由于前阵子单位工作忙,一直没顾得上细看。最近稍得闲暇,回看了一下全剧。在弹幕、评论中,既看到了“节奏明快不拖沓,进入实战很紧张,是近年来难得的军旅剧”这样的好评,也看到了“感情戏多,不喜欢女主角”之类的差评。
    说实话,对于有些眼光犀利的批评,比如负重跑的过程中背囊晃动剧烈、一看就是内装泡沫之类的,比如张启在航空兵部队过“30岁”生日、来特战团“一年”多后又过“31岁”生日的Bug之类的,我也有同感。但有些批评,却让我觉得:
    某些网友,可能完全只从课本上、报纸上、小说上、影视剧上……了解部队,然后就把自己当成“军事通”了。
    鉴于个人两年前受邀参与本剧,所负责的工作,正是力求所有的逻辑、细节,尽量贴近真实的部队、部队的真实,才能达到宣传我们的军队、我们的军人的目的。于是,忍不住要站出来,就此跟大家交流一下。可不能瞎带节奏乱带偏了。
    不啰嗦,就选10个有代表性的问题吧——

01 潘野当了16年兵才少校,太假了。怎么可能那么慢?
答:
16年军旅,换一个少校慢吗?
那就要分人了。
按照我军的授衔规定及军官成长渠道——
如果你能一直读到博士,那么毕业直接授予少校军衔、正营职务(跟潘野一样),按18岁高考(上军校)、本科4年、硕士2年半、博士2年半计算,你只需要戎装9年,27岁就能实现。
但现实中,如果你是一名和潘野一样,从野战部队基层成长起来的干部——剧中潘野的设定,从战士考学。那么,当兵2年,考上军校3年(大专),毕业后授衔少尉、职务排长(本世纪初,部队战士考学的大多如此。后来才普遍改为了本科),顺利点,2年后提副连长、授衔中尉。这时候军旅已经7年了。接下来要在9年内生到少校、正营,意味着任职每满3年就要提一级(正连、副营、正营)——剧中的潘野,明显是老营长,所以必须是因为表现优秀,才能有一到两次都提前晋职了。甚至可以推断,他是在不到8年的时间就晋升了正营,职务晋升带动了军衔提前晋升。
所以,潘野慢吗?对于野战部队的军官来说,他真的很快了!不知道多少野战部队的兄弟,看这部剧时,会羡慕潘野!

2 营长和副营长都是少校,太假了,怎么区分上下级?
答:
我军至今没有完成军衔主导、一衔一职的改革。别说营长和副营长都是少校没问题,加上副团长都是少校都没问题。
举个最典型的例子,真正懂得一线部队现状的人,就知道什么叫做“一连七上尉”,即某连队,连长、指导员、副连长、副指导员和3个排长,都可以是佩戴上尉军衔。
因为上尉这个军衔,可以对应从副连职(排长)到正连职务到副营职务3个职务。
还是不懂?请自行上网了解详细规定。

3  新兵齐小天、叶飞直接进特战团当特种兵,假?
答:
特战团不能有新兵?
这种想当然的批评,我只能说您对部队的全部了解都来源于影视剧。因为影视剧里,比如大家最熟悉的《士兵突击》中的老A,就是全军选拔优秀者进入。
但在实际中,新兵入伍后,就是先定大单位、再定小单位(逐级)。
所以,特战团当然会分到新兵。不然的话,每年退伍的老兵的缺口怎么补?
然后,特战团会有如何将一名新兵培养锻炼成为合格的特种兵的训练计划方案,这个,就不用我们来操心了。

4 齐小天一犯错就关禁闭,太简单粗暴,我军干部就不懂教育学?
答:
大兄弟、大妹纸,那是部队,是空降兵,是特战团。
特战团的兵是巨婴还是幼儿?用得着那么细心耐心呵护备至?
特战团的军官得有多闲,时间精力不去钻打仗谋打仗练打仗,天天捧着教育学心理学,碰见个犯错的兵就想着和风细雨感化教育?
剧中的“张妈”凭借温柔耐心收获了很多粉丝,我当然不说“张妈”不好,但“张妈”本身的职务只是个副班长,如果我军的特种部队,军官们都是张妈那种性格,你觉得还叫特种部队吗?还有战斗力吗?
什么叫做“部队是个大熔炉”“将铁都炼成钢”?炼钢是和风细雨炼得出来的吗?
顺嘴说一句:十多年前,我毕业到剧中的特战团(那时候叫特种大队)报到,所在连就正关着两个下士的禁闭(具体原因就不说了)。

5  天蝎行动,乔梁牺牲是对我军特种部队战斗力的高级黑?打几个雇佣兵都那么费力?
答:
我们知道美国队长是打不死的,超人是打不死的,蝙蝠侠蜘蛛侠是打不死的……
但实战,真的是有牺牲的。
几个从未经历实战的特战军官,首次执行任务,对阵心黑手辣的雇佣兵,说真的,牺牲个把人,太正常了!
不要看了一些所谓的军事大片,就把包括我国特种部队在内的世界特种部队的官兵,都想成刀枪不入、所向无敌、永生不死了!
抗洪有牺牲,跳伞有牺牲,飞行有牺牲,救火有牺牲……这些非战争军事行动,我们都从报纸上、网络上,读到过一个个朴实的名字。
然后,特种部队的实战任务,还是陌生地域、陌生环境、临时突发任务,有牺牲不是很正常的吗?
连这都接受不了?难道是抗日神剧看多了?

6 “荒野之王”奥列加卫星导航仪,因为是俄文说明书,搁置仓库半年无人问津,太假?
答:
关于这一个例子,我唯一能告诉大家的是:是有原型的。具体就不详细展开讲述了。
这些年的军改,我们的部队在一点点、一步步向前、更好。
但大家应该不会忘记:
原军委副主席徐某某、郭某某,原武警司令王某某,原空军政委田某某,原总政治部主任张某,原总参谋长房某某……那些落马的“军虎”。
上梁不正,下梁容易歪。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祛疾除病,非一日之功。
 “练为演”“练为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正之风……在本世纪的前些年,在我们的军队是真存在的。包括我们的解放军报,对此也曾多次报道过。
新装备配发后,畏难情绪、怕担风险、不愿当出头鸟、习惯了老装备……在前些年的部队,这种思维、以这种思维来考虑问题的人,不在少数。
考虑个人权势、前途、利益的多了,考虑打仗的时间、精力、心思,自然就少了。
就说到这吧。不展开。你懂。

7  张启到特战团练一两年,就在各种科目的PK中赢老特,太假?
答:
这个剧情,最开始修改剧本时,我就跟编剧讨论过。
狂喷这一点的人,很多都没注意我为此特意加入的一条设定——
张启的本科是特战专业。毕业后才招飞。
这就表示:张启在军校四年,就特战的各个科目,曾经打下过深厚的基础。
他从航空兵部队调到特战团后,很多特战科目,只是需要时间来重新拾起曾经的身体记忆罢了。
什么?学特战专业的不可能去航空兵?
我还是那句话:请尊重内行。这样的调动,这样的设定,同样是以我某个军校同学作为真实原型的。

8  航空兵到空降兵,调动太容易了?
答:
飞行员停飞,调离航空兵部队,这不是很正常吗?
作为曾经的王牌飞行员,考虑个人意愿和能力,调到空降兵部队,这不也正常吗?
至于还有说什么空降兵是陆军,说航空兵部调到空降兵部,是跨军种调动……那对于这样完全小白、不懂装懂的言论,我就只能呵呵了。
好吧。考虑到确实很多读者对空降兵不够了解,结合2010年空降兵成立60周年时本人撰写的新闻宣传稿,还是简要介绍一下相关历史知识:
1950年春,根据毛主席 “要组建空降兵部队作为台湾登陆之用”的指示,中央军委命令,从37个军和3个军区抽调上万经过枪林弹雨考验的作战精英,最后遴选出数千人组成了新中国首支空降兵部队。其中共产党员占73%,战斗英雄、功臣模范占93%,军政干部全部降一到两级高职低配。
同年9月17日,空军陆战第一旅在河南开封正式宣告成立。组建11天,就有62名官兵实现了“从天而降”的梦想;不到半年,全体官兵就完成了普及跳伞。
上世纪60年代,面对蒋介石要反攻大陆的叫嚣,中央军委作出重大决策——扩建空降兵。运筹帷幄的将帅们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多支骁勇善战的部队中反复遴选,最终选中了曾在上甘岭让世界震惊的陆军第十五军。时任空军司令员刘亚楼说:“十五军是个能打仗的部队,在上甘岭打出了国威,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全世界都知道有个十五军。作了比较之后,军委就决定下来了。”
对,十五军原来是属于陆军的。陆军十五军改成空降兵十五军后,就隶属于空军序列了。

9  半夜翻墙外出,破坏了我们心中的军人形象?
答:
这个嘛,虽然可能破坏了某些粉丝对军人的美好印象和完美情结,但我还是不得不忍痛承认:
在真正的部队,这个真的是很正常的。
特别是作战部队,翻墙战士和纠察的游戏,十分……有趣。
不理解的人,可能是不知道作战部队的兵,管理有多严,正常请假外出的指标有多缺,生活又有多么枯燥……
20来岁,荷尔蒙分泌最盛、精力最旺的时候……
然后,不能玩手机,不能上网,不能玩游戏,不能……
不折腾一下,怎么甘心?
就连我和我的军校同学们,当年也曾经创造过一个晚上数十人熄灯后跑去网吧上网的记录……当然最后是被队长发现,拉紧急集合,写检讨……
哎……往事,不堪回首明月中。
不多说了。你们懂了就行。我相信你们懂的。

10  女人戏多了显得假?老百姓就不该随意生活在部队的营区?
答:
我个人也觉得最后剪辑播出的版本,有些戏的节奏慢了点。毕竟,这部剧一开始是按35集考虑的,现在播出足足50集。
但你们又是否知道,我们很多军营并不封闭?比如你们在《真正男子汉》中看到的“黄继光生前所在团”,就是我的老部队。营区里有村民种地,有小商户开超市、理发店、洗相馆……
至于是不是因为部队买不起、征不起地,那就需要问专业人士了,我无权多言。
所以,诸如莫小洛等生活在营区里面的老百姓跟官兵接触多点,至少在逻辑上没问题。
至于军人该不该谈恋爱、军旅戏该不该有军嫂(准军嫂)、军营该不该有女性,我个人认为,观众众口难调,“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导演和编剧设计了那么些戏,想要反映军恋、军婚的一些现状,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过分纠结于此,没有太多必要。

最后,想对某些看见国产军旅剧就为喷而喷的键盘侠说一句:
无知不是错,遇到疑问不会查资料、问内行,反而不懂装懂、随口胡言,就只能徒惹人笑了。
军人职业不容易,请多一些尊重,请用心去了解!
生产一部好的国产军旅剧不容易,请尊重那些尊重军人、热爱军人的工作者!
事非经过不知难!动动嘴皮子,永远比潜下心来克服各种困难去做成一件事容易得多!
号主简介
李干事,转业军官一枚,北上广深跑遍,解放军报南方都市报都待过,全军征文奖全国新闻奖都拿过,公众号上原创评论10w+爆文十多篇。现定居长沙。希望跟更多朋友交流学习写作心得。
今天的交流你喜欢吗?你希望看到更多哪方面的内容?
欢迎在留言区跟干事一起聊聊你对《空降利刃》的看法,别忘了在右下角给干事点个“在看”哦!
推荐阅读——
初七上班同事拜年=作风散漫?如此媒体监督曝光对吗?
创1949年以来最低!中国人都不愿生娃会带来啥后果?不仅是你的养老金 
新号“高校军训自训联盟”推荐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