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剧,曾称平剧,亦称乱弹、国剧。我国知名戏曲剧种,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京剧艺术博大精深,文戏武戏各美其美。在新疆,充分吸收了这片土壤给予的艺术营养。京剧与历史与琵琶,碰撞之中三者交融。《琴瑟良缘》作为新编历史剧目中璀璨夺目的一颗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走进了人们的眼帘。
1992年初春,中央文化部下达了关于举办《全国京剧青年团队新编剧目调演》的通知。在乌鲁木齐市政府和市文化局的领导下,乌鲁木齐市京剧团成立了新编历史京剧“琴瑟良缘”剧组创作班子。此时,王劲梅先生被邀请参与音乐设计工作。
(新编历史京剧《琴瑟良缘》剧照)
《琴瑟良缘》是以汉代在新疆少数民族中发生的一段历史佳话为主题而创作的新编历史京剧。剧中主人公弟史是汉朝解忧公主的长女,绛宾是龟兹国年轻的国王。剧情是讲述二人通过音乐交往而产生美丽爱情的经历,故且剧名定为《琴瑟良缘》。西汉时期基于军事联盟共抗匈奴,汉朝与西域的乌孙结为姻亲:汉楚王的孙女解忧公主嫁给了乌孙王,解忧与乌孙王翁归靡结婚后生一女,名叫弟史,这位公主美丽端庄,自小跟母亲学习诗书礼仪和音乐,特别善弹“琵琶”。在弟史身上既有草原民族的血液,又有中原汉族的精髓和气质,所以这样的混血儿姑娘必将呈现出文化上的混血特质。乌市京剧团有一位时年22岁的青衣花旦演员,名叫吴江波,由于她自幼随母亲王劲梅习练琵琶,剧组决定由她担任弟史公主这一角色。至此开始了《琴瑟良缘》与新疆琵琶不可不说的一段佳话。
(图左为饰演主角弟史公主的新疆优秀京剧演员吴江波)
(《琴瑟良缘》演出剧照 )
(主角”弟史公主“与“绛宾王”)
绛宾是一个初登王位的年轻国王,统管着一个经济文化繁荣昌盛的西域城邦大国。他主张礼乐治国,非常仰慕中原文化。史籍记载中,他是历史上最早与中原进行大规模文化交流的一代明君,同时他本人也是一位著名的龟兹乐师。通过外交途径和音乐交流结识了弟史公主,亦对其产生了强烈的爱慕之情,非她不娶,龟兹王后非她莫属。最终结为百年之好。绛宾角色由国家一级演员王永利同志扮演。古代乌孙是现今哈萨克民族的主要族源,古龟兹国所辖地区即现今新疆南部的阿克苏地区内库车、拜城、新和、沙雅等地,所住居民主要以维吾尔族为主。
(古代乌孙现址今新疆伊犁)
《琴瑟良缘》虽然是汉文化的京剧,鉴于剧中人物的民族特性,注定要在音乐风格设计上必须突出地域文化的特征,适当地,恰如其份地采纳融合新疆少数民族的音乐成分,吸收新疆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民间古典音乐的因素。由于弟史公主善弹琵琶,所以这两个民族的音乐主题就以两首琵琶独奏曲作了呈示,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了主人公的个性。第一首乐曲出现在第二场:弟史随同冯嫽夫人出使龟兹,在王宫后花园的迎宾乐舞联谊会上,龟兹王邀请弟史演奏琵琶,公主落落大方地弹奏了一首“乌孙情”,这是根据乌鲁木齐南山哈萨克族东不拉曲“愿望”所编写而成的琵琶曲,展现了草原人自由、豁达、活泼的情调。第二首琵琶曲“龟兹韵”出现在第三场:在长安学习音乐的弟史思念绛宾,独坐汉宫后苑,情系龟兹,对月琵琶,那悠扬婉转的乐声,向着西方飘去,传递着公主那无尽的相思。这段音乐素材选自维吾尔族十二木卡姆中“且比亚特木卡姆?太孜”中的音乐成分,曲调优美深沉,表达了公主此刻的心情。于之同时,远在龟兹的绛宾手持五弦,凝望着东方的星辰,期盼着公主早日归来。此处在吸纳了以上两首琵琶曲主题的大段京剧唱腔的独唱和二重唱之间,穿插着琵琶与五弦演奏的交替,汉族京腔与少数民族音乐相互融合,自然流畅,水乳不分,这种交相辉映的效果构成了一组别具一格的交响组合。特别要提到的是扮演两位主人公的青年演员在舞台上都是亲手演奏而绝非他人替奏,这也是本剧的一大特色。
(时为吴江波戏中表演“对月弹琴”片段,全剧演奏均为真实演奏)
1992年12月《琴瑟良缘》被中央文化部确定为参加在天津举办的《全国京剧青年团队新编剧目会演》荣获了“剧目奖”、“表演奖”、“服装奖”、“少儿舞蹈表演奖”,特别是荣获了“优秀音乐设计奖”(属一等奖)。这出新编京剧的诞生,为当时新疆的琵琶业界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在这个平台上不仅展示了新疆琵琶的风韵,更重要的是向广大观众透露着琵琶、五弦与西域龟兹那亘古的情缘和历史信息。
(精美的布景与别具一格造型)
(图为琴瑟良缘荣获文化部奖项,主演吴江波领奖)
(主演吴江波与母著名琵琶演奏家、教育家王劲梅右一,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吴恩信,剧作者刘承节)
(新疆优秀京剧表演艺术家吴江波近照)
曲项琵琶,东去东来,千年枯荣,历尽兴衰。
丝绸古道,风情万千,一路走来,阳光无限。
? 《琴瑟良缘》大概也是新疆琵琶艺术用另一种形式与观众见面的美好记忆,承载着这片土地浓厚的音乐魅力。将美妙的新疆琵琶乐音融进剧目,二者互为增色、相得益彰。在戏曲舞台上留下了一段美妙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