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解读中国书画鉴赏入门的三大要点

解读中国书画鉴赏入门的三大要点

阅读量:3625894 2019-10-21


东朝寻宝
盛世收藏
弘扬文化
方得始终
不忘初心

我们和您,一起记录时代

中国书画艺术的发展轨迹深受中国传统文学、哲学和戏曲的影响。在近现代与西方的美学思想和意识形态相融合、相互转化,整个过程可谓是中国历史的缩影。
因此,在欣赏这些作品时,除了了解文化历史内涵外,掌握中国书画表现艺术的构成要素,也有助于我们欣赏作品的内涵和美感。
通过本文,佳士得中国书画部专家将从中国书画艺术的装裱形式、创作媒介、笔墨技法等方面入手,进一步了解并加深对中国书画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一、裱装形式
中国传统装裱形式主要包含:立轴、屏条、对幅、横批、手卷、册页与扇等。
1、立轴
清·八大山人《山水图》,设色绫本 立轴,158 x 45 cm
2019.5.27 在佳士得香港以38,395,000港元成交
轴为直向展开的装裱形式,长条形,所以画面构图和文本的组成大部分是纵向排列的。
画幅至于正中央称为“画心”,以“画心”为界上下分“天”、“地”,上方区块称“天头”,下方区块称“地头”,而上下轴杆亦分别称“天杆”和“地杆”。
有时,在天头和画心之间加“诗堂”题字,立轴适用于悬挂在房间墙壁上,供朋友欣赏。
2、屏条
清·赵之谦《拟古花卉》,设色金笺 立轴四屏,1868年作
2013.11.25 在佳士得香港以15,640,000港元成交
为立轴与屏风的一种结合体,屏条可分为“独景屏”和“通景屏”两种。
“独景屏”中的每一个作品内容都是独立的、相互关联的,如“春、夏、秋、冬”或“梅、兰、竹、菊”等主题。
张大千《荷塘野趣》
于2013.5.27-28 在佳士得香港以80,510,000港元成交
“通景屏”则为四幅以上排挂相联而成为一个整体的连屏作品。
3、对幅
于右任《书法五言联》,水墨纸本 立轴两幅。每幅 49.2 x 52.1 cm
于2019.5.28 在佳士得香港以2,250,000港元成交
为双幅成对悬挂,最常见为书法对幅,即为“对联”。排挂时右侧为上联,左侧为下联。
“对联”为双幅成对悬挂,最常见为书法对幅,布置悬挂时,右侧为上联,左侧为下联。
4、手卷
宋 苏轼《木石图》,水墨纸本 手卷,画长 26.3 x 50 cm,画连题跋长 26.3 x 185.5 cm,全卷连裱共长 27.2 x 543 cm
刘良佐、米芾、俞希鲁、郭淐题跋,鉴藏印共四十一枚,于2018.11.26 在佳士得香港以463,600,000港元成交
它是一种横向展开的装裱形式,也是长条形。手卷画面构图是一幅横向展开的连续或分段的画。观赏时,观者右手卷收,左手展开,从右向左部分慢慢欣赏。
有时候,在“画心”右方装有“引首”用以题写主题,而“画心”左方则装有“跋尾”供创作者以及历代观赏者、收藏家于观赏后题跋记趣。
由于其开合观赏的特点,该卷适合一个人单独观赏,也增加了观者与作品之间的亲密感。
5、册页
清·八大山人《山水花卉册》,水墨纸本 册页六开
于2016.11.28 在佳士得香港以39,740,000港元成交
有时,画家或收藏家会把一些个别独立的或相关的小件作品裱装成页,集页成册,以便他们翻阅和欣赏,这种装裱方法称为“册页”。
依照装裱方式又分为“折装”、“蝴蝶装”以及“推篷装”。
6、扇
明/清·诸家《山水书法》,水墨/设色金笺,扇面册页十二开,每幅约16.5 x 50 cm
于2018.11.27 在佳士得香港以10,900,000港元成交
依照扇子的形状,可以分为圆形的“团扇”与上阔下狭的“折扇”。团扇是中国传统扇子的一种形式,折扇是宋代由日本传来的扇子一种形式,并普及于明代。
通常为了保存方便,团扇与折扇之扇面会以册页的形式裱装保存,而扇骨尚在的则称为“成扇”。
二、创作媒介
一般来说,中国传统书画常见的创作材料可分为纸、绢与绫三大类,每一个类别都有许多不同的品种,每个时代也有所差异。
纸张也分为生纸和熟纸,前者吸水性强,墨色易晕开,适于写意创作,而后者由涂以明矾加工,纸张坚硬,耐水性强,故适用于工笔创作。
随着工艺技术的发展,一些特殊的纸类媒介开始出现,有时会将纸染色称为“色笺”;涂金银粉的为“金笺”和“银笺”。

绢与绫与纸不同,纸是由植物纤维制成的,绢与绫是由动物纤维制成的,因此,当柔韧性损失很长一段时间时,容易发生脆化,并且会产生少量的褶皱。
绢的纤维成经纬垂直的方式织成,故有十字形纹路;而绫则是斜纹纺织,与绢相比则光滑柔软、质地轻薄。
一般的绢与绫都有用胶加工过,抗水性高,适于工笔创作,若未经加工,色、墨易渗,不易掌握。
三、笔墨表现方式
中国画的水墨表现多以线条为主,这与西方绘画中使用的大面积色块有很大不同。
这样的创作也产生了几种常见的笔墨形式:
1、白描
黄山寿《白描人物》
于2011.11.28 在佳士得香港以400,000港元成交
用细线勾出所绘对象之轮廓,辅以淡墨渲染。
2、工笔
齐白石《贝叶草虫》,设色纸本 立轴
于2018.5.29 在佳士得香港以12,100,000港元成交
绘画时间较长,勾勒渲染一丝不苟。将线条勾画得精致细巧,线条有力而不虚,可辅以颜色创作。
3、没骨
谢稚柳《莲堂过雨图》
于2016.11.29.在佳士得香港以10,860,000港元成交
没骨法介于工笔与写意之间。“骨”即为“骨线”,意指轮廓线,没骨就是指所绘对象没有轮廓线,而仅以颜色或墨色呈现所绘之物像的一种创作方式,通常见于花鸟作品。
4、写意
清·八大山人《荷鹭图》,水墨纸本 立轴,106 x 34.3 cm。
于2019.5.27 在佳士得香港以6,125,000港元成交
与工笔相反,不追求精致细巧,而以流畅自然、着笔甚少的方式写出画意,不求形似而求神似,为一种带有艺术家主观情感的创作手法。
5、泼墨泼彩
张大千《云山古寺》,设色金笺 镜框,1956年作。
于2017.5.30 在佳士得香港以102,460,000港元成交
此种手法可以产生大气磅礡的气势,大面积的墨、色泼洒于画面上,不成物像,后经艺术家的巧思与巧手,将画面中墨、色块的形状加以修饰使之成画。
6、青绿山水
清·钱维城《九如图》,设色纸本 立轴
于2009.11.29 在佳士得香港以26,420,000港元成交
“青”与“绿”分别代表着中国传统绘画颜料中的“石青”及“石绿”。艺术家将石青与石绿涂于所绘之山体上,形成厚实而装饰性十足的山水作品。
7、浅绛山水
清·王原祁《仿黄子久浅绛山水》
于2017.11.27 在佳士得香港以48,475,000港元成交
中国传统绘画颜料中“赭石”的棕红色,即为“绛”色。艺术家先以墨色勾勒皴擦出山水,再施以一层薄薄的赭石,呈现出一种雅致的山水风格。
8、界画
清·吕焕成《汉宫春晓图》,设色绢本 立轴十二屏通景
于2009.11.29 在佳士得香港以9,380,000港元成交
当一幅作品之一部分或大部分需要用到直线构成所绘对象,便称为“界画”。
画者在创作时,因使用毛笔的缘故,不易画出平均挺直的线条,因此当有需要画这类线条时,如要表现山水中庄严宏伟的建筑物、亭台楼阁时,就必须依靠界尺引线作画,产生出均匀笔直的线条效果。
预约热线:020-89812901
邮        编:510623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临江大道57号10楼(东朝寻宝)
往期回顾
百花争艳,万舸争流!第三季海内外推荐征集海选活动开始报名!
(强烈推荐▲▲▲)
台湾最强收藏团体创始人:唐卡涨了4200倍
精品鉴赏:【柳叶瓶】形体颀长,风格含蓄秀美,犹如少女卓然而立
点击上方“蓝字”标题,回顾往期精彩文章↑

关注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
免费获取鉴宝服务
点一下你会更好看耶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