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方“唐诗宋词朗读者”,再点击“关注”。
这里是朗读者的聚集地,你来朗读,你来倾听!
∞ ∞ 邀你朗读 ∞ ∞
一个人朗读,一种味道
细细品味文字间的那一份感触
用你最深情的朗读
来唤醒你那最真挚的情缘
期待,期待,期待
你的朗读
点上方绿标收听唐诗宋词朗读者
咸阳城东楼
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沉 通:沈)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登上高楼万里乡愁油然而生,眼中水草杨柳就像江南汀洲。
溪云突起红日落在寺阁之外,山雨未到狂风已吹满咸阳楼。
黄昏杂草丛生的园中鸟照飞,深秋枯叶满枝的树上蝉啾啾。
来往的过客不要问从前之事,只有渭水一如既往地向东流。
咸阳:秦都城,唐代咸阳城与新都长安隔河相望。今属陕西。
蒹葭:芦苇一类的水草。汀洲:水边平坦的沙洲。
“溪云”句:此句下作者自注:“南近磻溪,西对慈福寺阁。”
“鸟下”二句:夕照下,飞鸟下落至长着绿草的秦苑中,秋蝉也在挂着黄叶的汉宫中鸣叫着。
当年:一作“前朝”。
“故国东来渭水流”:一作“渭水寒声昼夜流”,“声”一作“光”。
这首诗是许浑登临怀古的代表作,通过对在咸阳西楼晚眺景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唐王朝日薄西山的衰朽的无限惋惜之情。
首句 一上高城万里愁,落笔便点明诗人登上咸阳城楼的满怀愁肠忧情。一上表明触发诗人情感时间之短瞬,万里则极言愁思空间之迢遥广大。巧用数字,取得独特的艺术效果。这样的发端,意远而势雄,尤显情韵之不俗。
以下五句全写勾起愁肠的晚眺之景 激发诗人万里愁的触媒。蒹葭杨柳似汀洲,是写诗人晚眺的第一景。诗人凭栏眺望 ,一片蒹葭杨柳杂乱丛生,像是凄凉的沙洲。汀洲多为江南水滨之景,联系诗人出生的润州泽国水乡,可触摸到诗人的思乡之恸。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二句,从空间领域描绘写晚眺之所见 磻溪罩云,暮色苍茫,一轮红日渐薄远山 ,夕阳与慈福寺阁姿影相叠,仿佛靠近寺阁而落,就在这夕照图初展丽景之际,蓦然凉风突起,咸阳西楼顿时沐浴在凄风之中。凄风苦雨,一场山雨眼看就要到了 。这是对自然景物的临摹,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形象化勾画,它淋漓尽致而又形象入神地传出了诗人万里愁的真实原因。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二句,则是从空间领域的下端状摹景物 。山雨将到鸟雀仓惶,秋蝉悲鸣,此时,只有秦汉两代的深宫禁苑才是千古兴亡的见证。秦汉兴亡之事,更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
结尾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系感慨之词,是说行人不要索问当年秦汉兴亡之事,秦汉旧地如今只剩下由西而东流逝的渭水了。莫问二字,并非劝诫之辞 ,实乃令人思索之语 ,它让读者从悲凉颓败的自然景物中钩沉历史的教训 。一个流字则暗示出颓势难救的痛惜之情。
这首诗歌情景交融,景中寓情,妙合无限,互藏其宅。全诗本来是抒发诗人对唐王朝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的衰败形势的无限感慨之情的,但是诗人并未直抒胸臆,而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赋予抽象的感情以形体,呈现了山河的自然美,从而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艺术感染力。其次,诗歌颈联和颔联的对仗也颇工整,给人以纵横开阖而又有构图节奏的美感。另外,诗人善于思索 ,凭着自己的生活积累和科学总结,把风为雨之先导的自然规律,形象运用入诗,铸成山雨欲来风满楼这富于哲理意味的千古名句。
朗读,陶冶情操,升华修养!
提示:您也可来朗读!
步骤:1.关注公众号 >2.回复诗词名(如“水调歌头”“沁园春·雪”)或诗人名字(如“李白”“杜甫”)或数字(1至9)查看内容 >3.发送您的语音或视频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