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0日,由腾讯网主办,腾讯教育、腾讯出国联合举办,校胡同传媒独家承办的第13届 · 腾讯网2019“长三角”上海国际学校择校展如约而至,于上海宝华万豪酒店拉开帷幕。助力上海择校家庭,召集上海80+知名国际学校,给上海的家庭带来一场国际学校盛会。
作为择校展的重头戏,三场论坛也依次拉开了帷幕。论坛环节我们邀请了15位重磅嘉宾分别组成《家长论坛:你想给的教育》《学子论坛:我想要的未来》《校长论坛:认清状态 冷静思考 合理规划 静待花开》三场论坛的嘉宾。他们有独特视角和观点的学生家长;有各个学校的优秀学子,未来冉冉升起的明日之星;有从事国际教育20余年对上海的国际教育了如指掌的专家校长。关于择校、关于未来,他们可以给大家带来更多想法与思考。
感谢各位嘉宾的精彩分享,接下来即将进入的是本次展会的第二个论坛环节——学子论坛《我想要的未来》。在国际学校的择校过程中很多家长都会好奇国际学校学生的真实生活,国际教育会给孩子带来哪些变化,国际学校的学习生活节奏有何不同,今天我们的论坛邀请了几位优秀学生代表,下面让我们掌声有请:
陈畅远 上海光华学院剑桥国际中心学生会主席
朱远致 上海教科实验中心在读学生
杨煦 海亮外国语学校国际学院优秀学生代表
狄洋 上海新纪元双语学校在读学生
金思宇 美达菲集团上海铭远校区高三IB学生
01主持人:刚刚听到家长讲了很多,孩子们在下面也听了不少,首先请孩子们自我介绍一下。
陈畅远:各位家长下午好,我是来自上海光华剑桥学校的陈畅远,现在就读于高三,是学校和学生会主席和辩论队副队长。
朱远致:我的名字叫朱远致,来自上海教科实验中学,目前是我校优秀学生之一。平时的兴趣爱好有曲棍球、橄榄球等球类运动,请多多关照。
杨煦:我是来自海亮外国语学校的杨煦,现在就读高一,学校的优秀学生代表之一,我的爱好是篮球。
狄洋:各位家长好,我是上海新纪元双语学校国际部的狄洋,现在就读高二,现在是国际部学生会主席。
金思宇:我现在就读于上海美达菲学校,现在已经高三了,我的爱好是做志愿者和国画。
02主持人:刚刚听到上一轮家长谈到孩子是没有选择权的,你们可以提供建议,但是还是要家长做选择。第一个问题是你们来到现在的学校,是家长选的还是说有自己的想法在里面?是不是和父母一起进行规划和分工沟通的?
陈畅远:我在初三选国际学校的时候,是个非常普通的体制内的学生,准备的是中考。提供资料和信息方面,主要是父母参加了很多国际学校校长论坛,给我带回来很多手册,以及当时光华剑桥校长写的一本书《做最好的自己》,我发现原来世界上还有这样的体系,可以在这样的体系里做和体制内学生完全不一样的事,所以在整个择校过程中,都是爸妈替我搜索资料,因为我当时确实没有时间做这件事情。
朱远致:我在初三时完全没有考虑过国际教育,当时我是普通复旦二附中的一名中考学生,当时中考成绩已经达到了复旦附中的水平。我和父母讨论过我拒绝升入高中,我觉得自己不适合在一个看重基础知识的学校里,或者说对一些知识的继续学习,我觉得很枯燥。我考虑过国际学校,和父母沟通后,父亲当时做关于国际教育的事情,我和他们沟通过我的目标学校可能在加拿大。我以前做过中方和加方的交流生,我对加拿大多伦多做过采访,写过很多报道,给我的印象不错。
我和父母商量,父母会在网上、书本上以及咨询朋友们,积极和我商量和寻找资料,接着他们把资料汇总之后交到我手里,我通过自己的寻找,或者说综合一下自己的志向和兴趣,最终觉得BC,上海教科实验中学的BC体系是最适合我的,这是我的选择这所学校的原因。
杨煦:在初中的时候我也是在普通公立学校学习,我之所以来到国际学校,是因为中考阶段非常努力,但是最终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对我的信心有一定打击,对于高考没有那么多的信心。我和家长商量之后,我选择来到国际学校,因为我之前去过英国,被他们的文化所感染,最终选择了英国方面的学校。择校过程当中,家长和孩子是要商量的,但是因为最终学校是孩子自己要上,家长可以给很多意见,但是决定这方面不是说家长不重要,家长和孩子是各占一半的,我的观点就是这样。
狄洋:其实一开始我来到国际学校这条路也是机缘巧合,当时并不是自己主动寻找学校的,是陪我的堂哥一起找学校,参观的过程当中觉得这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风格非常适合我。再加上我之前在体制内的时候成绩并不是非常突出,结合自身情况,我主动和父母提出想要去国际学校试试,之后参加了学校的冬令营活动,整个活动下来之后,觉得这才是适合我的路。整个过程更像是我的父母给了我一粒种子,我埋下去了,于是我就在这儿了。
金思宇:我和前面几位同学不一样,我初中时是读过国际学校的。初中读国际学校的原因是在刚升上初中的时候我和朋友一起去了一趟美国,在美国的洛杉矶待了一个月,做了一次游学活动,那个时候就觉得美国文化是很吸引我的,不像国内一直说的要写作业,要参加活动。当时爸妈就商量要我去读国际学校,我妈妈也找了很多资料,最后我们商量了一下,如果我真的很想出国的话,如果这件事情并不顺畅的话,要有自己承担风险的责任感。我告诉妈妈我可以承受接下来的所有结果,他们才同意让我去国际学校。后来因为一些事情也参加过中考,但是中考成绩由于我当时在国际部,不是那么理想,因为学的都不一样,就是因为这次中考,间接让我坚定了出国的决心。又继续和妈妈商量,决定高中也要去读国际高中。美达菲学校,因为我妈妈闺蜜的女儿也在这边,我们从小一起长大,其实国际学校带给她的有很多,也让她自信了不少,和她也有交流,和她父母也有交流,最终选择了国际学校,自己走下去。对于择校问题,家长和学生各一半,但是我觉得最终决定权应该掌握在学生自己手里,需要对自己的未来有责任感,需要对自己的将来,不管是择校还是将来都要有责任感。
03主持人:家长在孩子当中的定位就像人生路上的调研员,给孩子搜集资料,把资料整理好,让孩子们自己选择,这也不错。现在进入了自己理想学校,首先谈一下学业,当前的学习节奏是什么样的,学习生活当中有没有好的习惯可以给学弟学妹们介绍的。
陈畅远:其实谈到学习节奏这个问题,我认为高中三年每年的学习节奏都应该是不一样的,因为三年有三年不同的任务,高三这一年用来申请,高二要参加大考,就是说要拿高二考出来的成绩去申请大学,高二这一年最应该专注的地方一定是考试和学习。高一这一年通常是探索自己,会学习各种各样的课,在课余时间学习比较难的领域,看自己是否适合学习,高一的基本任务就是探索自己的兴趣,找对自己的专业,还有就是多多参加社会活动,体现自己学习之外的能力。高二这一年,当时在辩论队只做指导高一新辩手,自己并没有打很多比赛。高二这一年,学习花费比较大的精力。高三我在保证学习和课外活动的基础上,又拿了大部分精力在申请上,因为申请要写很多文书,每篇文书都不一样,大家在每年都一定要认清自己这一年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不要把精力放在不相关不适合这一年做的事情上。
朱远致:我目前处在高二年级,高二应该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学习阶段,我觉得高二学习应该更多的是注重学习的考试,一些测验和一些学术能力。在高一我并不像其他同学一样,高一的时候我也挺忙的,我忙的更多的是如何为高二和高三做铺垫,如何为高二和高三有一个更加好的竞争优势或者说有更好的学术能力打基础。面对写文书,面对雅思、托福、SAT这种非常专业的新考试让自己变得更轻松,所以我在高一的时候会更多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当然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基础,多探索,这非常重要。
在高一的时候刚入学并没有什么明确的想法,我要做什么,未来要做什么,我要读什么,我要读理科还是文科还是商科完全没有想法。不要说我没有想法,我周围的人其实和我也是如此,于是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参加课外社团活动,我也顺利拿到了国赛资格,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去培养你对商业文化的兴趣。这些都是我在高一做的事情。高二的时候我创建了一个演讲社,总的来讲我高二的节奏比较快,有更多的考试、小测验,并且高二的成绩会被计入大学申请里面,老师也会特别看重。另外就是身体素质方面,我并不建议一头扎进学习,不管自己的身体素质,就算再忙也要抓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
杨煦:因为现在我只是高一学生,我说一下高一,对于我这样一个从公立学校出来的学生来说,英语是比较困难的,高一的时候无论是哪个学科,从汉语一下子变成了英语,有很大压力,高一相对轻松,但是在我的理解,英语背诵和积累非常困难,一天在其他学科里面花的时间可能不到英语的一半,比如说物理、化学,初中的时候多多少少上过一些。只不过是语言的问题,要把它变成国内学校学习一样,只要在英语上花费大量时间,这是第一点。需要在课余时间,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同时在高一的时候要处理好自己的人际关系。高一的时候可能有一些体育运动,这个时候可以参加一些社团,和社团的人有更多的交流,这样的话可以扩宽自己的人脉,高二高三的时候可以互相帮助。上课的时候要非常认真,如果上课时不认真,又有语言问题,需要课外花更多的时间弥补上课的时候没有听懂的部分,有些时候要问老师,有些时候要问同学,高一的时候英语、听课、人际关系培养是最重要的。
狄洋:现在处于高二阶段,课业压力是最大的,同时要分散一些精力放在学生会工作和户外活动上,对于我的精力、体力、脑力都是比较大的挑战,我会选择周末或者周五下午放空自己,给自己放松的机会,为接下来高强度学习做准备。还有就是学习上要问问题,多问一定是好习惯,学习上不管遇到什么问题,不管是问老师还是同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当天的问题一定要当天解决,小学开始就有老师和我说,不管遇到什么问题,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要带着问题入睡,现在一直陪伴着我。通过问问题一定会在学习上给大家一个很大的帮助,会体现你的思考过程。
金思宇:我们现在高三了,目前会花一定时间去完成文书,上面一位高三同学有亲身经历,文书这个东西各国标准都不一样,我们要花很多心思在这方面。高一是语言水平培养的重要时间,因为高一的时候很多同学已经提到了,课业不会这么困难,有很多基础性的东西在初中时已经通过中考了,大家的基本功应该挺扎实的,重点就在于语言问题上,除了语言问题还要寻找自己的兴趣爱好,这些兴趣爱好不是单纯的打篮球或者怎么样,更多的是除了兴趣爱好之外的根本的东西,说起来有点功利,但是你申请的时候软实力是非常重要的,参与的比赛,参加过的志愿者活动,这些东西都是很重要的,但是这些比赛和活动种类是非常多的,不是每个种类都适合你自己,高一的时候如果想在这方面有一定努力的话需要多尝试一些不同的活动,让你自己感受到我是否适合这个活动,可以就着这个活动做下去,并且做出一定成就。
高二的时候我正式开始IB,其实有正式选课,高一的时候上过很多课,去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可能有些人擅长物理有些人擅长化学,要权衡这门课是不是和你想要申请的专业有关,对于我来说,确实这门课我能拿到分数,高二的时候花了很多心思搞课业,把成绩提上去,再用高二的成绩放在高三去申请大学,会比高一的节奏快。高三的节奏更快,因为我的论文,我的paper,我的一些成绩都要提上日程,类似于快马加鞭,除了申请要花很多时间,同时在课业上也花很多时间。我的朋友说高三在很忙的时候,睡眠、成绩和社交不能做到三者兼备,这是蛮困难的。对于我来说,我只能把时间分布在其中两个,对于我来说,牺牲掉了一定的睡眠时间。我们追求成绩的时候还是要多关注一下自己的身体,自从牺牲睡眠时间之后,头发掉的更多了,希望大家要好好学习,但是还是要关注身体,因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04主持人:讲一下自己的兴趣爱好是什么?兴趣带给你什么变化?对学业和生活有益的地方在哪?
陈畅远:高中阶段专注的兴趣不仅仅是辩论,还有一个就是篮球,我是学校女篮球队的一员,选择篮球和辩论作为主要的兴趣爱好是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可以利于我们的社交。从篮球角度考虑,如果你会打篮球,尤其篮球是美国非常风靡的活动,你就算和他们有文化差异,因为有这样共同的兴趣,你们的距离也会快速拉近。
辩论我们虽然参加了各地区的比赛,但是报名是无限制的,我们会遇到来自全国各地的辩手,他们不仅和我有共同的兴趣爱好,也可以延伸到对社会政策,对于现在比较新兴的科学技术,和他们交流交往,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学习到一些东西。我们可以尝试多元化,是否有利于我们融入职场。我们现在马上就要成年了,成年之后要去大学,我们会遇到来自世界的同学,毕业之后我们去了公司,我们的同事也是来自全世界的人,所以其实充其量过一两年,我们就要面向全世界了。我觉得从国际高中入读以来,我们专注的兴趣一定要和社交有关系,一定要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为未来的一切去铺路。
朱远致:很多人包括家长同学老师一直在问我一个问题,朱远致到底喜欢什么,兴趣爱好到底是什么,我感觉什么都不喜欢。也可以说我这个人根本没有什么兴趣爱好,也可以说有,因为我什么都乐于尝试,篮球、羽毛球、曲棍球,包括我商业的兴趣,管理能力、演讲,都可以当作是一种兴趣,或者说我的兴趣没有一个明确的东西,比如说之前这位同学提到的篮球,我对篮球挺有兴趣,如果一定要给自己的兴趣下定义的话,我的兴趣是专注于提升自己的个人能力,比如说我身体素质,身体素质不能比学习差,我每天放学花一两个小时在健身房提升身体素质。我喜欢管理,以后想要成为一个管理人才,放学后花一两个小时的时间看管理学的书,和商科老师进行讨论。如果我觉得应该提升英语口语能力,英语老师会专门定制一个如何提升口语能力的方法。
我初中的时候不像现在这样,是一个非常内向的男孩子,不要说像现在这样坐在这里说话,别人和我说话都不敢理,每天上课坐最后一排听老师讲课,下课没有朋友,一个人做作业。但是变成现在这样敢于表达自己,我的兴趣爱好就是提升个人能力,中间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我想变得乐于社交,我觉得社交是国际学校非常注重的,提升你的社交能力,尤其是我以后可能会读管理类,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非常重要,拉近人与人的距离,让外教更了解你的想法,国外的教授最看重的并不是这个人英语说的怎么样,也不是看你帅不帅。是看你对学科有没有热情,有没有积极表达的态度,这才是需要培养的。于是慢慢将社交变成了兴趣,曲棍球、篮球、羽毛球这些运动我也有做,都是为了锻炼身体素质的同时和人进行交流。当你吃饭的时候,你一个人吃饭的话,没有周围人陪你,你应该感觉到耻辱,因为你浪费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时间。社交给我带来了什么,我觉得社交给我带来了不能说是学习上的一些东西,改变了我很多地方,让我变得外向,让我变得更加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是扼杀自己的想法,让别人听到你在说什么,这才是兴趣爱好给我带来的东西。
杨煦:我觉得兴趣这个东西在国内公立学校里面有和别人同样的兴趣,你就有更多的共同话题,就更加有利于社交,这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现在很多学校的学生会被孤立,有各种各样的负面情绪,很多原因是因为他们没有共同兴趣和共同话题,这是非常可怜的,所以培养和周围环境的人相同的兴趣爱好不仅可以让自己变快乐也是一种保护自己的手段。大部分中学生都喜欢这两样东西,特别是我这样的男生,游戏和篮球,十个里面八九个都喜欢。但是到了高中,我培养了足球这项兴趣,英国很多人踢足球,现在开始接触足球,以后到国外就算我没有和他们相同的地方,至少有共同语言,可以和他们当朋友,这样可以让我更快融入国外环境,兴趣这个东西给我带来的就是更多的朋友。
狄洋:我觉得独处是非常重要的,在独处的时候可以静下心来探索自己内心的变化。我独处的过程当中发现我从一开始,就是非常内向的女孩子,现在可以非常淡定自如地和这么多人分享我的经历和想法,独处的时候还可以帮助我去探索世界。有的时候一个人旅行也不是坏事,因为它可以让你非常专注地想你自己应该去想什么。其次可以探索未来,在剖析自己剖析未来剖析世界的过程当中我们应该会得到更多让自己有利的东西,你得到了这些有深度有内涵的东西之后再分享,可能就会形成你自己的个性和气场。现在不管我走到哪,不管我在做什么,我所经历的,我改变的,我成长的都会站在我身后支撑着我,让我不放弃。
金思宇:我觉得社交确实是很重要的事情,如果你不经历独处,只有自己,想要做什么,不知道自己对别人的意义和别人的流言蜚语给你带来的是什么,对自己有一个模糊的印象,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当你社交的时候,可以喜欢这个可以喜欢那个,其实对自己不了解,对于我来说,对于自己只有模糊印象,别人喜欢什么我就喜欢什么,类似这种随波逐流的心情,有点迷茫无助,我会觉得不知道我是谁,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情况下,考试前或者有压力的时候,有些人喜欢和朋友分享,但是每个人不一样。对于我来说,我喜欢一个人消化这件事情,我喜欢冥想,让我有实力面对这些事情,把这些事情做好,再把这些做好的事情作为一个基础,让我在这个基础上继续提升。我觉得独处很重要,这也是一个其中的原因,为什么我从小到大很喜欢国画,以前我可能比较急躁,说我一句什么,我如果不高兴了就立马会说我不高兴了,但是现在不会这样了。因为我本身就喜欢画画,这是一个很花时间的东西,一个人作画的时候,对于我来说,画国画是第一个带给我需要在这么嘈杂的环境下,需要独处,要安静待会儿,知道自己要什么,让我这么长时间内自己待下去。我想说兴趣这个东西其实并不是固定的,要看你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完成你的兴趣,进行你的兴趣爱好的时候要学会和自己做朋友,要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05主持人:孩子们对各位家长说一句话。
陈畅远:各位来这里都是为了了解国际学校的,尽管国际学校听上去没有体制内学校对孩子的压迫那么大,不会强推着同学们做很多作业,但是一定要相信国际学校,在国际学校里同学们都有很强的自律性,以光华剑桥为例,高二考A-Level的时候,大家都在做题,家长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孩子,要达到好成绩,比体制内要容易一些,体制内的等级考,对于大多数肯努力,天赋不好的同学而言,都能拿到好成绩,都更容易升名校,这是我认为国际学校,尤其是A-Level体系可能会比体制内要好的地方,更能够给孩子们带来冲向名校的机会。
朱远致:我讲一个我同学的故事,他的英文名叫Ace,他的家庭比较特殊,父亲是日本人,母亲是中国人,他是中日混血,他出生之后父亲回日本了,父母离婚了,日本的父亲在遇见他母亲之前已经在日本有了家庭,母亲一直不告诉他事实,直到去年十月份觉得瞒不住了,告诉了我的同学。我的同学几乎崩溃了,没有哪个十五六岁的孩子能够接受自己的家庭是这样的,我也遇到过很多家庭,都是非常不和睦,父母经常吵架,牵涉到我们,非常多不理解。我深刻理解父母是爱孩子的,我父母让我上国际学校,是非常爱我的表现,我们家不像其他人,十五万相当于我父母每年赚的一半,我父母爱我,他们从小也理解我,但是我想说的是在国际学校,选择来国际学校的各位家长,感谢你们让自己的孩子选择国际教育,让自己的孩子吸收西方知识,巩固提升自己。这是感谢,我提一个请求,你永远不知道孩子怎么看待你们,尤其是初高中,孩子是爱你的,但是很多时候不理解。我相信更多的是父母不理解自己孩子在想什么,沟通很重要,就像我之前讲的,父母之间的沟通是孩子在这个阶段除了学习之外最重要的最有必要的一件事情。有多少孩子是因为和自己家庭的不睦,每天躲在教室里哭的。我见过很多,你们可能觉得给自己孩子一个优秀的教育,一个完美的家庭,孩子会很开心,但是他们真正需要什么?我觉得孩子在这个阶段,更需要各位家长的理解、支持与关爱。
杨煦:刚刚这位学长说的是给家长的话,我是想和在座的学生说,我刚来国际学校的时候可能一部分原因觉得比我在国内高中更轻松了,所以我来了。刚来的前半个月我感觉非常放松,没什么压力。基本上学的东西都是我学过的,自己超厉害,后来看到一些学姐学长拿到了offer的时候,我在想真的是那么简单吗?我就问老师,问同学,问那些比我资历深的同学,关于这个课程究竟是怎么样,然后才了解到,国际学校课程不是放松,而是想让学生更加自律,不是简单而是更加多元,有很多不同方面的东西,如果要来国际学校学习,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自律,不能放松自己,所以说我觉得自律是我想送给大家的。
狄洋:我觉得选择国际学校的路之后,所有人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大到去哪个国家,选择去哪个专业,小到住二人寝四人寝还是六人寝,所有人都在面临选择。在成长路上家长们永远都是最无私的人,我相信面临选择的时候,希望各位家长可以尊重孩子,倾听孩子,相信孩子,因为孩子一定会给您一份满意的答卷。
金思宇:在座的各位大家都是家长,我作为一个晚辈,作为一个孩子,你们可能会想,你想这么多做什么,我们做了这么多还不是为你好。你这个年龄能有什么压力,你除了读书需要赚钱养家吗?妈妈这么说对你好,你怎么一点都不听妈妈的劝。我其实也挺好奇的,大家对这几句话挺耳熟的,又或者是否这么对自己说过,父母一直觉得没有什么压力。很多人对于国际学校的学生有点偏见,读国际学校的学生成绩大概都不好,他们是不是很轻松,其实我想说不是的,因为前面的同学有说过,有这么多的选择,但是家长是爱我们的,会搜集很多信息,不管是经济支持还是思想支持还是其他方面的支持,会给我们所有他们能给的一切。但是选择学校这件事情,家长可能真的尽力了,孩子们的感受才能真实,很多孩子像我一样,出过国,游过学,我们是多多少少都自己有感觉,这种条件下,我们想要对自己负责,我们身上真的承担了很大很大的压力,我想说希望各位家长能够理解我们,在很多事情上对我们进行放权。不是说完全不管我们,只是大方向上,我们像一棵小树,大方向上长到哪里,父母是可以把控的。在某些小事上,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想从事的事业,想学的专业,可以给我们多一点自由选择的机会,让我们真的敢于把自己的想法向家长表达出来,打造一个互相都能理解的好状态。
06主持人:孩子们最想表达的就是希望家长可以相信他们,他们真的可以做好,他们真的可以对自己的未来做出很好的选择和规划,让我们再次把掌声送给他们。
▼推荐阅读▼
活动咨询择校小助手
1500120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