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直击腾讯上海择校展 | 校长论坛《认清状态 冷静思考 合理规划 静待花开》

直击腾讯上海择校展 | 校长论坛《认清状态 冷静思考 合理规划 静待花开》

阅读量:3623806 2019-10-21



2019年10月20日,由腾讯网主办,腾讯教育、腾讯出国联合举办,校胡同传媒独家承办的第13届 · 腾讯网2019“长三角”上海国际学校择校展如约而至,于上海宝华万豪酒店拉开帷幕。助力上海择校家庭,召集上海80+知名国际学校,给上海的家庭带来一场国际学校盛会。
作为择校展的重头戏,三场论坛也依次拉开了帷幕。论坛环节我们邀请了15位重磅嘉宾分别组成《家长论坛:你想给的教育》《学子论坛:我想要的未来》《校长论坛:认清状态 冷静思考 合理规划 静待花开》三场论坛的嘉宾。他们有独特视角和观点的学生家长;有各个学校的优秀学子,未来冉冉升起的明日之星;有从事国际教育20余年对上海的国际教育了如指掌的专家校长。关于择校、关于未来,他们可以给大家带来更多想法与思考。

全球化视野下的中西方跨文化交流是目前教育行业的大趋势,很多家长都在思考中西方教育的区别,到底哪类更适合自己的孩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如何相得益彰,从校长的角度出发家长应该如何择校,相信这也是每个家庭都在思考的问题,接下来掌声有请:
 
上海包玉刚实验学校校长吴子健
上外教育集团总经理徐庆明
上海宏润博源学校外方校长ChristopherMoses
上海澳大利亚学校校长陆贤
中加枫华国际学校常务副校长、高中部校长明德璋

01主持人:第一个问题认清状态,腾讯网第二次来到上海,上海有很多知名国际学校,请校长们从国际教育行业的角度为我们讲解一下您认为上海的国际学校有哪些特色,上海的家长群体又有哪些特色?
吴子健:作为上海国际化的学校,非常注重拓展孩子的国际视野,尤其对学生的品格教育是非常重视的。另外就是在对中国的特色一些学习和借鉴方面,对中国文化的传承。
徐庆明:上海的家长非常理性,上海的家长对于强调参加国际学校的学习,甚至包括出国留学,从进程上做了很多的飞跃,从过去的成功留学到留学成功,到未来成功,是一步一个台阶的一直在跨越。过去我们想怎样把孩子送出去,出国之后怎么适应国外环境,孩子将来的发展是很重要的,我们要以终为始来设计孩子的求学项目和路径,孩子求学过程当中,孩子的求学路径要清晰,学习的每个转折点一定要是明确的。
Christopher Moses:上海的国际学校特点是非常多元,有各种各样的国际学校可以满足家长的需求。上海的家长和全国各地的家长都是一样的,我们都有一样的为了孩子更好的心。和各地的家长都是一样的,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更好,当然也有点焦虑。刚才几位校长讲到了,真正的教育要培养孩子的品格,真正要让他们成长,最重要的就是经历,要找到适合他们的学校和教学环境,帮助他们共同成长,是这样的互动关系。
 
陆贤:首先的问题是上海的家长是怎样的群体,我自己也是上海人,首先上海是大都市,海纳百川,聚集全中国一些优秀的人才,我们的家长应该也是非常优秀的,其中有外企的,或者有高管,或者有企业家和大学教授,我们也有大学的主任、研究所主任等等,或者搞艺术的。这些家长在培养孩子从零到三岁,现在也有一些年轻家长,年轻家长可能不像我们以前一样,要给孩子读大学的时候怎样规划,而是在胎教的时候或者零到三岁就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三到六岁怎么样更好地做好早教,九年级义务教育更重视孩子的未来规划,所以对于孩子的教育,我相信这个群体是非常重视的,而且更长远的为这些孩子做规划,所以我们讨论的是国际教育,这些家长们对国际化教育的关注是在孩子出现以后开始的。可能在座的年轻妈妈们爸爸们已经开始关注了,而不是今天已经初三毕业了,我今天才去关注就读国际高中,或者说体制内的。

和我们内陆的一些城市相比,我们这些国际学校的学生可能就会有更多的机会,了解更多不同的领域,他的同学的爸爸可能就是一个艺术家,另外一个同学的爸爸是做金融的,我相信首先使得学生能够有国际化的视野。或者说海归的现在也越来越多,回到了中国,回到上海,这些父母自己在国外受的教育,甚至于自己的孩子就在国外出生的,已经接受了西方教育,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也可以更多地让孩子未来要走出国门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这样一个特定的条件,上海也是一个国际大都市,不单单是教育或者经济,而且是文化中心,所以在上海的同学,我相信更有优势,比如说我们组织学生去参观爱因斯坦展,最近应该还在进行,在内陆可能没有这样的机会,或者说达芬奇展,或者说音乐会,让学生更早地接触西方的文化,包括传统教育也是需要的,所以我们现在相信很多国际学校都非常注重中国的文化和中国的传承。
明德璋:我从教已经36年了,在上海20年,国际学校3年。国际学校的家长接触比较多,对于刚才这个问题,上海的国际学校门类很多,特点越来越瞄准国际前沿,所以说起点定位都是很高的,作为上海家长群体,由于小学、初中、高中都接触过,二十多年我感觉下来,首先他们有远见,同时现在上海家长越来越趋于理性,他们不仅仅看眼前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可能把孩子未来的发展方向、未来的幸福人生已经纳入其中考虑。这样的群体和上海是国际大都市是分不开的,上海的家长相对于其他省市对于孩子的要求更高,定位更高,起点更高,希望家长更多的从孩子的角度,从孩子的兴趣、爱好、特点来考虑未来的方向,再考虑择校,谢谢!
02主持人:第二个问题关于冷静思考,今年上海很多学校的学生录取结果喜人,收到了很多名校比如像牛剑的offer,很多家长考虑转到A-Level体系,针对这样的现象请各位校长给家长们一些建议。
明德璋:关于A-Level项目,今天很多校长都在谈,这是关注结果的,成绩好的话就可以去好的大学。我们学校是BC课程,关注过程评价,当然结果也非常重要。A-Level可能对于中国的学生这种应试背景下关注结果的这些学生确实有一定的优势,但是我想说的是,我们并不是为了让孩子进入好的大学就是目标,因为进入大学以后,毕业以后是不是幸福,是不是从事这个行业,即使从事这个行业,是不是喜欢的,未来是否能够终生做这样一件事情,这是家长们关注的,我觉得A-Level项目确实现在家长需求很高,因为映射了孩子目前的现状,但是希望家长们冷静选择,我们现在学校除了BC课程,我们也引进了A-Level项目,也马上要招生,我们这样做的目的希望整个高中阶段给家长一个多样化选择,满足学生和家长多样化的需求,并不是因为这个项目热门我们才引进。谢谢!

陆贤:首先我们学校的名字是澳大利亚国际学校,我们肯定有澳洲的课程,11年前落户上海,同时现在开设A-Level课程,所以说这两个体系都非常了解,而且我们都有毕业生。首先有一个创新课程,融合课程,两个国际课程的融合,实际上应该说我们不管是英澳还是美国,基本的知识都相通,融合课程不是说学生,是说双文凭课程,是代表学生双倍去学另外一个课程,而是在授课的时间再加20%的额外时间。从这两个体系来看,确实A-Level比较针对因果的名校申请,今年的毕业生也有申请剑桥,也有被剑桥大学录取,也有帝国理工、UCL等等,这些学生因为学的双文凭课程,选择面更广,申请剑桥的学生发的邮件给我,要求学生提供高中其他课程的证明,证明申请在剑桥的同时,申请四门课,这位学生非常优秀,有4个A+,但是大学期望看到有没有其他的支持,我们提供了澳洲课程,所以我们可以提供澳洲除了申请剑桥的四门课以外的其他课程,包括当时就读的是物理和经济,但是在我们的课程体系下,也有化学,也有会计,当然还有历史等等其他的课程。所以说通过这些,我相信牛津剑桥或者说名校更希望看到的学生是全方面的,包括我们相信IB课程是非常全面地展示孩子各方面的能力,不单单是理科。申请牛津剑桥相对比较有优势的还是理科。未来我们需要的人才不单单是某一个领域,更是复合型人才。这个孩子可能在艺术方面,我们用的苹果手机,如果乔布斯当时没有在大学里面额外修了一门文字美学,那我们的所有的文字设计就没有那么丰富多彩。所以就要看家长希望培养孩子是单一方面的人才还是复合人才,也不能说A-Level只是单一课程,也有可能在某个领域,比如说数学,需要非常专业的人士去研究这一课程。所以我认为还是要根据自己家长对自己孩子的了解,在数学或者理科是不是未来在这方面要做更长远的规划。因为申请牛津剑桥,客观的分析就是理科是中国孩子的优势,可能中文学生申请了一个数学,未来毕业以后真的纯做数学吗?要想好,所以申请的时候有一个学生问我,您认为我跟着理想走还是名校走,我们就要客观分析。
 
ChristopherMoses:刚才陆校长提到了乔布斯,当时他学习了书法课程,所以设计出了计算机里面用的字体。每个这样的名校名额也是有限的,不可能一万个学生都可以进到这样好的学校。如果你们的孩子可以到普林斯顿大学上学的话应该是很开心的。因为我当时在读博,我负责的是本科生名单,负责生活这方面的时候,我并没有对孩子有特定的期待,不过会看他们做了什么特别厉害的事情,或者他们做了不好的事情。我从事兼职的时候看到过普林斯顿大学的本科生,他们在生活中有很多非常慌乱的时刻或者说非常糟糕的时刻。上海的家长有一个特点,从孩子没出生就给孩子规划,但是我从普林斯顿大学学到的东西,他们身上还有很大压力,出生之前就处在被别人规划,被家长规划,被学校老师期待,这方面学习好不好,他们处于这样的体系当中会感觉压力很大。他们都是普林斯顿大学的本科生都是非常优秀非常聪明的孩子,但是我看到过他们非常狼狈的样子,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做什么,不知道自己人生的目的。
 
作为教育者我们真正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找回内心的自我安全感或者说自我的思维,内心的热情和好奇心,让他们找到自我的思考,如果说没有这个东西,即使进了牛津、剑桥又怎么样,没有办法真正享受和真正拥有自己的人生。
 
徐庆明:上海地区我们做过一个统计,上海128所国际化学校里面分为四大类,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国内课程。第二是IB课程以及大学预课课程,还有一些其他的课程,第三大类课程在上海引进的比较多。截止到去年三月份的统计,国内有826所学校获得了课程认证和授权,上海相对来说选择比较多一点是IB和A-Level。

第二个问题,我们对华东地区的学校做过调查,一个学校的师资力量最稳定的是40%是海归,20%是外教,学生的成果也可能是最多,所以不一定看这个学校有多少外教,而看这个学校整体的结构和水平,看课程和老师结构。
 
吴子健:课程选择和你希望去哪个国家读大学是有关系的,IBDP课程是各个国家大学接受的比较多的课程,但是课程对于孩子的要求也相对比较高,A-Level课程也非常好,尤其是在学科类方面,中国学生也是比较适应的,其他的像AP课程,属于大学的预课课程有一定的难度,所以首先要看孩子们愿意去哪个国家进行学习。
03主持人:第一个角度是合理规划,想了解一下,未来时代对于人才有没有其他的或者更高的要求,家长们应该如何做好规划适应这样的未来形势发展。
 
吴子健:未来社会发展应该首先可以从人工智能开始,肯定会越来越多地影响到我们学校的教学,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超过了我们的预估,对于人工智能现在信息技术的学习还是要跟得上时代的需要,另外我们也看到课程和教育发展离不开经济社会的发展,关注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这是学生必须重视的,因为所有的教学改革都是和我们面临的问题紧密相关。只有关系到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后,才能正确地把握方向。不能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这种模式在现代这个社会肯定是不行的。
徐庆明:未来社会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四十年以来我们的进步很大,前不久在网络上看到一篇文章讲的非常详细,在未来社会的竞争是自上而下的竞争,价值提供者就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人,成为不可或缺的人,想成为医生、教师、工程师等等,首先要成为一个价值提供者,然后在这个里面发展不可能是单体的,需要有整合能力,再就是价值放大能力。
 
在专业选择方面建议小朋友选择重基础的专业,现在行业分的很细,有可能你毕业以后这个行业不存在了。从金融业来看,口袋里面装了一千块钱一个月都花不掉,随着银行网点减少,很多一系列的产业链很多行业都会消失,所以说选择专业上应该选择重基础、宽口径这样的专业,这样对未来会更有帮助。
 
ChristopherMoses:我非常同意徐总说的,在培养孩子的时候,更多将他们的基础技能搭建起来,具备了核心基础技能,才能帮助孩子们适应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提到这些基本技能,最为重要的就是沟通能力,沟通能力非常重要,无论微量世界怎么变化,有一点是确定的,我们还是人类,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就是沟通需求。另外一点就是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一定要有敢于冒险的能力,要有能力尝试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问题。适应能力也很重要,未来世界变化很快,孩子们非常需要适应力。

陆贤:首先就是学习能力,孩子的智商和情商都要高,但是有很多优秀的韩国的围棋手智商只有93,但是可以成为世界冠军,为什么可以成为世界冠军,他们一步一步从浅至深的学习,我们首先要看到学习能力。我们经常说现在的深度学习,掌握了这些技巧之后,去学围棋也好,去学数学也好,学英语也好,都有这样的能力。首先我想强调的就是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
 
第二,未来社会确实无法预测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只能预测未来五到十年,无法预测二十年以后这个世界将变成什么样,但是我们的交流需要用语言表达,不管是说中文还是英语、法语、意大利语,首先就是发言表达能力。现在我们在这个场合,我们需要很多不同的工作者,如果是工程离不开数学和物理,我们物理老师经常讲物理是万物之祖,世界上任何事情都和物理相关,现在我们讨论的基础教育,1-12年级高中阶段我们的学生应该把这些重要的知识掌握了,当然我们还可以根据未来有很多不同的,根据家长各方面的资源去规划自己孩子的未来职业。
 
第三,终身学习,我相信在座的家长如果说成为母亲也要学习如何育儿,做校长的我们每天也要学习,如何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我自己因为做了校长,我才去学心理学,我相信只有根据自己或者时代的变迁,自己不断地学习才能更好地为自己的职业服务。
 
明德璋:各位家长,刚才几位校长的观点我都很同意,我觉得未来社会对人的需求最关键是三个力:
 
1. 学习力。不是学会知识是学会学习的能力,因为上海有专门的研究所,学习科学研究所就是引导校长教师如何推进学习,学习是怎样产生的,怎样学会知识,怎样学会学习,所以学习力是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2. 实践力。我在2014年10月17号的中国教育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我们的孩子因为没有接触过生活,但是要让他们学习那么系统的知识,孩子是很累的,但是到了大了以后这些东西不学也会了,我们忽略了能力教育,忽略了生活实践,我们的教学改革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在这么多年,不但没贴近,而且越来越远了,真正的实践知识才是真的知识。
 
第三个就是刚才讲到的沟通交往的能力,一个人将来能不能成功,沟通交往的能力很重要。有人做过统计,无论做什么,学习力再强,实践力再强,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如果是短板,很难成功,特别是团队当中。
 
还有就是有一句话,请家长们记住,每个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你无法想象你的孩子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才,我相信现在的领导人小时候没有想过未来能够成为什么样的人,对孩子永远要有信心,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潜能和价值,但是我要讲的是如何唤醒每个孩子的潜能。今天告诉大家三把钥匙,三个途径,运动唤醒潜能、艺术唤醒潜能、音乐唤醒潜能。一辈子这三把钥匙掌握了,你的孩子一生都是幸福的。
04主持人:静待花开,家长选学校,首选是校长,最后一个问题各位校长希望用一句话来为家长们介绍一下教育理念。
明德璋:每个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今天的自己和昨天的自己去比较就可以了。孩子的幸福人生要首先考虑,或者说我们永远考虑孩子未来长远的人生幸福才是择校和教育最终的思考点,而不是眼前。
 
陆贤:因为我们说的静待花开有很多解析,但是有的孩子可能是参天大树,希望在座的家长给孩子机会,我建议我们的学生也要静待花开,因为每个孩子在自己低谷的时候会对自己没有信心,给每个孩子静待花开的时间,对自己有信心,你会发现你的孩子可能会长成参天大树。
 
ChristopherMoses:发现快乐并分享。
 
徐庆明:要学会竞争、学会成功。
 
吴子健:我觉得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校长,研究学生、研究孩子就是教育。

05主持人:说的非常好,今天非常感谢五位校长带来他们的精彩分享!今天的校长论坛到此结束,非常感谢五位校长,谢谢!
     ▼推荐阅读▼

活动咨询择校小助手
15001202728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