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出时间:10月13日至10月26日
地点:云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一楼
主办单位:云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70年峥嵘岁月,祖国母亲激荡奋进、波澜壮阔;
70年沧桑巨变,中华大地山河壮丽、欣欣向荣。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本次画展以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历史题材为内容的美术作品,这些历史事件对祖国的发展起到重要且积极的作用展。充分展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而今的新中国、新时代、新气象、新未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改革发展还要继续进行,祖国的未来要我们新时代青年去建设去创新。 在向广大师生宣传展示了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的同时,也激励当代我们新时代大学生继续砥砺前行,不忘初心,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成果展示
本版块选取了我国近代以来一些具有重大代表性的事件进行展示,体现了我国在峥嵘岁月中所取得的巨大进步,特别是当今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更是体现了我国人民万众一心追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国前
△ 宋惠民、陈建军、张鸿伟《辽沈战役·攻克锦州》
作品介绍:
油画《辽沈战役·攻克锦州》中,或中弹或牺牲或冲锋或匍匐的战士,在红旗的指引下,讴歌了一曲震撼人心的战歌。该作品由宋惠民、陈建军、张鸿伟、李武、王希奇、曹庆棠、付巍巍等人共同完成,宋惠民说:“我们觉得画面色彩不要太华丽,力求单纯,想象中应该是像一部老电影,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斯皮尔伯格在《辛德勒名单》中使用的那一点珍贵的红色,鲜艳的红旗饱经战火,在枪林弹雨中引领战士们冲上城头。”1986年,包括孙浩在内,我们有很多人一起创作《辽沈战役》,在这个过程中对材料的搜集已经很充分,因此对历史事件已经很有把握,关键问题在于怎么画。
建国
△唐勇力《新中国诞生》
作品介绍:
《新中国诞生》作品发挥了工笔人物画笔墨和色彩的优长,融合了西画的素描写实造型,同时吸收了敦煌壁画的装饰元素,做旧的线条肌理与清新的色彩渲染表现了特定的时代氛围。横幅大画面一字排开正面直立的人物群像。这里恰好可以展示刚刚崛起的泱泱大国的气度。作品采取平行的中心构图,高210厘米,纵816厘米,将所有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们(共63人)都“请”上了天安门城楼,不论当时在场还是不在场。人物成一字型排开,高低错落,但基本在一条水平线上,形象生动、造型准确,使一字排开的画面又不呆板僵硬。
建国后
△ 丁一林《科学的春天》
作品介绍:
“文化大革命”对科学文化事业造成极大破坏。油画《科学的春天》表现的是在“文革”结束后的1978年3月,中共中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的历史。闭幕式上,中科院院长郭沫若发表了书面讲话《科学的春天》。这一时期后来即被称为"科学的春天"时代。
△ 张洪赞《创业年代》
作品介绍:
1978年的冬天,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经历长时间的计划经济国人对个体经济完全没有概念,多数人仍然过着之前的生活方式;农村开始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国营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得到明显改善,鼓励有能力的个人进行有社会商业经营“个体户”这是新中国以来的第一次鼓励老百姓自主创业的政策。张洪赞先生以其精湛的技法适时的审美与健康的笔调谱写一曲曲时代的赞歌。《创业年代》、《哪里有石油哪安家》、《战地黄花》等经典巨制可谓是家喻户晓,画面恢宏磅礴的场面营造正气威严的表情刻画阳光美好的形象渲染无不透露出他的创作才情和精神关怀。
△ 程丛林《恢复高考的日子》
作品介绍:
1977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而中断了十年的中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中国由此重新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1977年9月,中国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10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不仅改变了几代人的命运,尤为重要的是为我国在新时期及其后的发展和腾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不仅具有很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现在
展厅现场
此次画展还配有进行红色教育的小讲解员——机器人"叮小胖"。将本次图片展与人工智能科技完美结合起来,使整个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作为新时代的中医人, 当我们遇到挑战,要不放弃,应该以勤劳、勇敢、智慧托起新时代的中国梦,与祖国同行! 我们要以坚定的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拥抱新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书写关于现在与未来的不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