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路是指蜂箱(巢)中供蜜蜂通行、空气流通的空间。在活框蜂箱中,蜂路就是指巢框与巢框之间、巢框与箱内各部分之间的间隙。蜂箱内部有了适当的蜂路,蜜蜂就能够通行无阻,便利于蜜蜂进行各项活动;同时巢内的空气得以顺畅流通。
蜂巢内供蜜蜂双面同时通行的蜂路称为“双蜂路”,如两个巢脾之间的蜂路;供蜜蜂单面通行的蜂路称为“单蜂路”,如隔板与巢脾之间的蜂路,其宽度一般为双蜂路的1/2。
正确的蜂路系通过测量天然蜂巢结构和大量的试验、观察获得。对天然蜂巢结构的研究结果显示,西方蜜蜂的巢脾中心距(相邻两个巢脾的中间之间的距离)为35毫米,工蜂封盖子脾厚度平均为25毫米;中华蜜蜂的巢脾中心距32毫米,工蜂封盖子脾的厚度为23毫米。由于巢脾与巢脾之间的蜂路(简称“脾间蜂路”)等于巢脾中心距与工蜂封盖子脾厚度之差。
因此,西方蜜蜂的脾间蜂路为10毫米,中华蜜蜂的为9毫米。据此,西方蜜蜂的双蜂路为10毫米,单蜂路为5毫米;中华蜜蜂的双蜂路为9毫米,单蜂路为4.5毫米,取整数为5毫米。
一般地说,脾间蜂路过大,常使育虫箱的巢脾增厚而大量贮蜜,减少育虫;而脾间蜂路适当,可促使蜜蜂往继箱贮蜜,腾出育虫箱的巢房多育虫,还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雄蜂的培育出现。
对于西方蜜蜂,朗氏在研究蜂箱内部蜂路结构时发现,当巢框与巢框之间、巢框与箱内体壁之间的蜂路为6.35~9.5毫米时,很少出现蜜蜂把巢框与巢框、或巢框与箱体粘联在一起的现象。但当蜂路超过9.5毫米时,蜜蜂就容易在蜂路间隙内筑造赘脾或桥脾;而当蜂路小于4.8毫米时,蜜蜂又常常会采用蜂胶或蜂蜡把过小的间隙堵塞住。
因此,一般认为巢框与巢框之间、巢框与箱内壁之间的蜂路取8毫米较合适。当巢框与巢框之间(简称“框间蜂路”)为8毫米时,由于巢框的厚度为27毫米(比工蜂封盖子脾厚2毫米),所以脾间蜂路仍保持10毫米不变。
对于中华蜜蜂,研究显示,当巢框与箱内壁(包括副盖)之间的蜂路为8毫米时,一般不易出现蜜蜂在其内造赘脾或填塞蜂蜡的情况,而且对提脾、插脾和在箱内抖蜂等操作无不放便之处。因此,中蜂箱内巢框与箱体内壁和副盖之间的蜂路以8毫米较为合适。
活框蜂箱的蜂路结构 由框间蜂路、前后蜂路、上蜂路和下蜂路所构成(如下图1):
框间蜂路 指蜂箱内巢框与巢框之间的蜂路,西方蜜蜂的为8毫米,中华蜜蜂的为7毫米;前后蜂路指蜂箱内巢框的侧条与箱体前(后)壁之间的蜂路,为8毫米。
上蜂路
指蜂箱内巢框上梁与箱体上口沿所在平面之间的蜂路,为8毫米。但当采用双箱体饲养中蜂时,底箱的上蜂路应为5毫米,以缩短上、下箱体内巢脾之间的距离,利于中蜂上继箱饲养。
下蜂路
有继箱的下蜂路和固定底箱的下蜂路两种。
继箱的下蜂路 :指蜂箱内巢框下梁与箱体下口沿所在平面之间的蜂路,为5毫米。
图1活框蜂箱的蜂路结构1.框间蜂路 2.上蜂路 3.继箱下蜂路 4.固定底箱下蜂路5.
固定底底箱的下蜂路 :
指蜂箱内巢框下梁与蜂箱底板之间的蜂路,为25毫米左右。活底蜂箱的底板通过换面可以提供10毫米和20毫米两种不同的蜂路间隔,因此活底蜂箱的底箱相应地有15毫米和27毫米两种下蜂路,使用时可根据季节、蜜蜂群势、外勤蜂工作和箱内通风等情况调节下蜂路的大小。蜂箱底箱的下蜂路设计得较大,不但在热天里可加强蜂巢的通风,而且在越冬时可避免因下蜂路被蜜蜂尸体填满而影响蜂巢通气,导致蜂群整体灭亡。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偏方养鸡:养鸡用“人尿”,简单粗暴最有效
2.蜜蜂自然分蜂,为什么蜜蜂不直接飞走,而是要先在蜂场附近结团?
3.葡萄冬剪是关键,新的几种修剪方法点个在看!朋友可以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