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在我们眼中一直都是神话般的存在,但作为选股的宗师级人物,却没有向普通投资者推荐个股,反而在公开场合,多次推荐指数型基金。
每次说到指数型基金,巴菲特这句话总是被引用,其想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普通投资者通过指数基金,往往能够战胜大部分的专业投资者。
当然,这并不是巴菲特的简单猜想或者随口而言,最为经典的证明就是巴菲特的”十年赌约”,这个赌约是巴菲特和对冲基金普罗蒂杰公司CEO赛德斯定的,期限是十年,打赌的内容是标普500指数基金收益率会超过赛德斯挑选的对冲基金组合,赌注50万美金。(注:标普500指数是美国股市的一个重要指数)
在2017年的《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中,这场赌约的最终成绩单公布,十年间,标普500指数基金产生了高达125.8%的收益,表现最好的对冲基金组合累计收益则为87.7%,被指数基金甩出了几条街。
看到这里,很多人开始不淡定了,what,这些主动管理的对冲基金,收了那么多的管理费和收益分成,最终收益却被指数基金远远超过,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
那么,这个巴菲特极力推崇的“指数基金”到底是什么呢?
“指数基金”这个名词,我们可以拆成两部分去看,“指数”以及“基金”,“基金”猪猪之前有普及过,基金是大家把钱交给专业的人去进行管理,组成的产品是基金,不懂的可以阅读之前的文章(基金投资入门小常识),接下来给普及一下什么是指数?
先看专业解释:
股票指数是由证券交易所或金融服务机构编制的表明股票行情变动的一种供参考的指示数字。
以我们最熟知的上证综指为例,它反映沪市总体走势的统计指标,相当于看看在上海交易所上市的股票的价格平均波动是多少。比如,期末考试成绩出来,各班级评比,总会采用平均分的方式进行,这个平均分大致可以代表整个班级的平均水平,指数也是这个概念。
再比如,沪深300指数,选择标准就是,上海和深圳交易所内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的前300个股票的平均分。(市值占A股总市值60%,成分股基本是市场龙头),这个指数大概反映出沪深两市行业龙头公司的平均价格平均波动水平是什么样的。
那么,指数有什么用呢?
我们知道了指数代表的是所在领域的个股表现的平均水平,如果投资者投资指数,那么,最差的结果是获得市场的平均水平,尤其在牛市的时候,基金很难跑赢指数,因为指数是满仓,而能进入指数的个股已经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牛市表现好的机率更大。(当然,有很多优秀的股票型基金表现一直很好,好于指数,但这需要专业的人去进行挑选以及跟踪)。
另外,普通投资者最大的问题是,很难耐心的持有标的,愿意追涨杀跌,收益不理想,而进行指数投资,能够享受企业所创造的价值,而不是成为别人超额收益的奉献者。
因此,投资者购买指数基金就相当于买了个指数所在领域的平均水平,能够跑赢绝大多数的主动管理基金。
市场上的指数很多,分类也五花八门,同一个指数可以对应N只指数基金,下一篇,我们会重点给大家介绍市场上的指数分类,以供大家选择。
大家有任何关于基金的问题,欢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