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一、选择题
1.按劳分配是(D)
A.一切社会共有的分配规律
B.公有制社会的分配规律
C.商品经济社会的分配规律
D.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规律
2.在私营企业中工作的劳动者得到的收入是(D)
A.按劳分配的收入
B.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收入
C.风险补偿收入
D.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收入
3.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分配要体现(C)
A.国家的利益
B.人民的利益
C.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D.公有制的实现程度
4.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根本目的是为了(D)
A.合理拉开收入差距
B.鼓励先进,带动后进
C.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D.实现共同富裕
5.社会主义的目标和根本原则是(A)
A.共同富裕
B.按劳分配
C.按需分配
D.社会公平
6.国家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给予物质保证的社会安全制度是(C)
A.按劳分配制度
B.按需分配制度
C.社会保障制度
D.平均分配制度
7.社会保障的核心层次是(A)
A.社会保险
B.社会福利
C.社会救助
D.社会优抚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的主体形式是(A)
A.按劳分配
B.劳动和经济收入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资产收益
9.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原则是(A)
A.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B.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C.公平与效率兼顾
D.效率为中心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B)
A.在全社会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B.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11.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是人类历史上分配制度的深刻革命,因为它(B)
A.肯定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
B.是对一切剥削制度的否定
C.贯彻了商品交换中通行的等价交换原则
D.承认了社会成员之间有富裕程度的差别
12.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是(A)
A.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
B.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
C.劳动仅仅是个人谋生的手段
D.生产力发展水平
13.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B)
A.全社会范围内个人收入的分配原则
B.公有制范围内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
C.国民收入的分配原则
D.国民生产总值的分配原则
14.我国现阶段,不同国有企业的职工,付出同样的劳动,获得的劳动报酬会有所差别,这是因为(D)
A.贯彻按劳分配会使一部分企业先富起来
B.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是结合在一起的
C.按劳分配要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D.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企业的经营成果联系在一起
15.按劳分配所依据的劳动,在量的方面是指(B)
A.劳动者实际提供的全部劳动量
B.被社会承认的社会必要劳动量
C.创造商品个别价值的劳动量
D.以复杂劳动为计量单位的劳动量
16.党的十五大报告第一次正式肯定了(B)
A.按劳分配
B.按生产要素分配
C.按风险分配
D.按经营成果分配
17.为了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的双重目标,我们在实现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时,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是(C)
A.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B.调节分配收入,防止两级分化
C.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D.加强调控,稳定社会
18.社会保障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形成的一种(A)
A.分配关系
B.交换关系
C.消费关系
D.协作关系
19.社会保障的根本目标是(A)
A.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B.满足人们的小康生活需要
C.满足人们富裕生活需要
D.保证实现共同富裕
20.社会保险费用应由哪方面共同负担(D)
A.国家
B.企业
C.个人
D.国家、企业和个人
二、辨析题
1.先富不会带来共富。
应正确理解"先富"和"共富"的关系。
答:错误。
第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和根本原则。这是因为:
①共同富裕体现着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有许多本质区别,但其中一个根本的区别,就是社会主义坚持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
②共同富裕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巨大动力;
③共同富裕是促进全国安定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不断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条件。但是,共同富裕绝不等于也不可能是完全平均和同步富裕。要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第二,"先富"是实现"共富"的手段和途径。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在带动人们走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至少有这样的作用:
①示范作用。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必然会产生极大的示范作用,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向他们学习;
②帮助作用。先富者通过各种途径和措施帮助后富者,走向共同富裕;
③带动作用。先富起来的人和地区可以为落后地区和还没有走上致富道路的人们提供经济发展的空间、机会和手段。
2.效率与公平应当并重。
答:错误。
应正确理解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第一,效率与公平是具有特定含义的概念。效率主要是指经济效率,即生产要素的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公平仅就与效率的关系而言,公平可以理解为平等,这里的平等表现为机会的平等和收入的平等。效率与公平存在着矛盾,但又是人类各个社会形态都应追求的两大社会目标。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为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提供了可能。
第二,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而先富起来,承认差别,合理拉开个人收入的差距,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发展,体现的是效率优先。效率优先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增加社会财富,为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社会公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创造物质条件。
第三,强调效率优先,不是不讲社会公平。效率和公平始终是社会主义追求的基本目标。公平问题解决得不好,不仅影响社会稳定,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效率的提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兼顾公平首先是力求起点平等的公平,为个人创造平等的竞争条件,给人们提供平等的竞争机会,依据市场效率原则进行初次分配,多劳多得,合理拉开收入差距,以促进劳动者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尽可能多地增加生产总量。其次是通过政府对国民收入再分配,利用税收杠杆和社会保障制度,缩小收入差距,使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平都有所改善,以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平等。
3.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答:正确。
(1)所有制和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两个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概念。公有制反映的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公有性质;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反映的是公有资产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2)公有制的内容要由公有制实现形式来体现,公有制经济的质的提高,也必须通过适当的公有制实现形式来实现;
(3)同一种所有制经济,可以有不同的实现形式;反之,同一种具体实现形式可以为不同的所有制经济所采用。
三、简答题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要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由我国的社会经济条件决定的。
(1)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决定分配结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结构。
(2)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决定了分配形式的多样化。由于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作制、承包经营等形式,必然产生按劳分配以外的各种分配形式。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各种生产要素(土地、资本、劳动力、管理)等都要有相应的市场评价,这此生产要素的所有者都要获得相应的收入。
(4)市场经济中还需要有风险收入以及通过社会保障获得的收入,等等。
总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分配方式的存在,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多种经营方式、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按生产要素分配?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是什么?
党的十五大提出在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这是分配理论上的重大突破。
(1)在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劳动力、土地、技术和信息等。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按照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时所投入的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进行收益分配的一种方式。生产要素所有者投入各种生产要素,应该取得相应的收入,允许和鼓励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是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相适应的,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2)承认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合法性,就是为了提高各种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益。因为只有承认其合法性,允许生产要素所有者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投入,以劳动的价值分配到一定的收入,才能鼓励生产要素有效、合理地流动,得到优化配置,提高使用效率。
3.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和功能是什么?
(1)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对居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作为一种体系或一种制度社会保障是由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等方面组成。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是社会保险。
(2)社会保障的功能主要有:社会稳定功能;市场运行的保障功能;劳动力再生产功能;经济调节功能。
四、论述题
1.按劳分配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按劳分配的实现有那些特点?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是: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应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劳动,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获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不同,我们实行的按劳分配原则同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有很多不同,主要的特点有:
(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主体,但不是社会惟一的分配原则,它只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基本分配原则,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也还存在着其他分配方式。
(2)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消费品的原则,还不可能在全社会的公有制经济范围内按统一标准实现。
(3)按劳分配还不能以每个劳动者的劳动时间为尺度,而只能以商品交换实现的价值量所曲折反映的劳动量为尺度。
(4)按劳分配必须借助于商品货币形式来实现。
总之,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主体形式的按劳分配,它的实现是同所有制关系以及市场经济规律密切联系的,它作用的范围、实现形式和实现程度不但受公有制成熟程度的制约,也受市场机制和市场规律的制约。
2.怎样认识先富和共富的关系?
答:"先富"与"共富"的关系是:
(1)邓小平的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思想实际上包含三层含义:①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从理论上和政策上否定把平均主义和社会主义混同起来的错误观念和政策;②先富起来的手段是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不能用非法手段牟取暴利。③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先富要带动后富,不搞两极分化。
(2)先富和共富是目标和手段、目的和途径的关系,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如果离开先富谈共富,在目前的生产力水平下,只能回到平均广义者的老路上去,导致共同贫困;如果离开共富谈先富,就可能导致两极分化,偏离社会主义的目标。
(3)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和根本原则,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既有客观必然性,也有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在带动人们走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至少有这样几个作用:
①示范作用。一部分人由于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势必然影响左邻右舍,推动他人向他们学习,从而使国民经济波浪式前进,走向共同富裕;
②帮助作用。先富起来的地区和个人不仅通过交纳税金或通过国家的财政活动这一中介环节,而且通过各种途径,带动和帮助落后地区和人们走上致富之路。
③带动作用。先富起来的人和地区可以为落后地区和还没有走上致富道路的人们提供经济发展的空间、机会和手段,这对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正因为先富起来的这些作用,邓小平说它是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
(4)邓小平提出先富和共富思想的意义。①我们党落实邓小平先富思想为一种导向性政策,很快产生了极其广泛的社会影响,对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牵动效应,激发了各阶层人民勤劳致富的愿望、竞争观念、创新意识和风险意识。②同时,由于允许一部分地区、企业或个人先富起来,一些符合市场需要、经营管理得好的企业,能力强和勤劳的人就能得到较高的收入;反之,那些不符合市场需要、经营不当的企业,收入就会少些。这种收入差别成为一种杠杆,一种激励手段,促进了市场需要的部门的发展、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和人民勤劳致富积极性的发挥,从而带动了整个经济的发展。
3、怎样认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关系?
答: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关系是:
正确处理先富与后富的关系实质上体现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1)定义:效率主要是批量经济效率,即生产要素的投入和产出的比例关系。公平与效率相比,涵义更为宽泛一些,作为一种价值判断,公平包含着自由、公平和平等等多方面的内容。仅就与效率的关系而言,公平可以理解为平等,这里的平等表现为机会的平等和收入的平等。公平与效率是一对矛盾,但又是人类各个社会形态都应追求的两大社会目标。
(2)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①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劳动者在生产关系占有关系上处于平等地位,构成社会成员经济权利平等垢基本前提;公有制提供了解决生产资料归属和个人消费品分配不公问题所需要的制度条件。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为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提供了可能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③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承认差别,合理拉开个人收入的差距,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发展,体现的是效率优先。效率优先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增加社会财富,为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社会公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创造物质条件④强调效率优先,不是不讲社会公平。效率和公平始终是社会主义追求的共同的基本目标。公平问题解决得不好,不仅影响社会稳定,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效率提高。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兼顾公平首先是力求起点平等的公平,为个人创造平等的竞争条件和竞争机会,依据市场效率原则进行初次分配,多劳多得,合理拉开收入差距,以促进劳动者主动性的发挥,尽可能多地增加生产总量;其次是通过政府对国民收入再分配,利用税收杠杆和社会保障制度,缩小收入差距,使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平都有所改善,以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平等。总之,我们要在提倡效率优先的同时,注重社会公平,采取各种措施,防止两极分化。
(3)规范收入分配,防止两极分化。党的十五大提出要规范收入分配,使收入差距趋向合理,防止两极分化。并且提出规范收入分配的具体措施;①依法保护合法收入,保护人们诚实劳动、合法经营所获得的一切收入。②取缔非法收入。即坚决取缔、严加惩处以非法手段牟取利益。③整顿不合理收入,从根本上消除产生不合理收入的因素。④调节过高收入,主要通过税收等手段对收入分配结果进行调节。⑤通过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数学
英语
一、I. Phonetics(5 points)
1、选出下列选顶中划线部分读音不同的选顶(C
A、 nineteenth
B、 ninth
C、 southern
D、 fifth
2、选出下列选顶中划线部分读音不同的选顶(D)
A、Brought
B、Thought
C、Fought
D、Doubt
3、选出下列选顶中划线部分读音不同的选顶(D
A、uncle
B、 umbrella
C、 custom
D、 university
4、选出下列选顶中划线部分读音不同的选顶(B
A、 dumb
B、 establish
C、 debt
D、 doubtful
5、选出下列选顶中划线部分读音不同的选顶(D)
A chimney
B chalk
C Change
D school
二. Vocabularyand Structure( 15 points)
6、A completely new situation will A whenthe examination system comes into existence.
A arise
B rise
C raise
D arouse
7.The composition D any more.
A need not to be corrected
B doesn't need be corrected
C need not correct
D doesn't need to be corrected
8、It is no use C thatyou didn't know the truth.
A pretend
B to be pretending
C pretending
D pretended
9、I noticed his eyes A becausethey were very large.
A in particular
B with particular
C in special
D with special
10、He is C thatI'd like to introducehim to you.
A such noble person
B so noble person
C such a noble person
D so a noble person
11、The police chief ordered thatparking A on Main Street during the rush hour.
A be prohibited
B be prohibiting
C is prohibited
D was prohibited
12-Look! He's running so fast!
--Hard to B his legs wereonce broken.
A know
B imagine
C realize
D Find
13、Chicago is a beautiful citytoday, but D Chicago of the 1920s was a verydirty place.
A The; the
B /;/
C A; the
D /;the
14、 Don't put off untiltomorrow B should be done today.
A that
B what
C IS
D when
15、 It was clever A atthe answer in two minutes.
A of him to arrive
B for him to arrive
C for his arriving
D of his arriving
16、 Without electricity humanlife D quite different today.
A is
B will be
C would have been
D would be
17. We are using up our natural resources too quickly andat the same time we are C our environment with dangerous chemicals.
A protecting
B saving
C polluting
D fighting
18、 There aren't many pandas A inthe world today.
A alive
B living
C lively
D lived
19、 In the geography lesson,the teacher told B the children that the earthround like a ball.
A was
B is
C were
D had been
20、We'll get in all the wheat beforethe sun D
A will set
B was set
C set
D sets
三、Cloze ( 30 points)
21、根据以下材料,回答(TSE) 题
Los Angeles has planted 2,000 rubber trees down themiddle of one of its main streets. These trees do not 21 rubber.They are, 22 made of rubber. Mr. Joe Dynamo, a spokesman for LosAngeles 23 council, explained the reasons. He said:
"These 24 are representative of ourvirtual society. We have polystyrene grass on our golf 25. Wehave non milk powder 26 our coffee. We 27copiesin plastic of old wooden furniture. We have fiberglasstombstones.28 shouldn't we have trees made of rubber? "
At 50 miles an hour,29 motorist will see anydifference. And our preservation 30 will be lower. You givethe trees an annual rinse(清洗 with detergent, and 31 themoff twice a year. We 32 a lot of money because transplanting,pruning, weeding and leaf-collection are all 33. And we have aa-year 34 guarantee on each plant. This is rationalization at 35 best."
{TS}第21题答案是(C)
A invent
B do
C produce
D create
22、第22题答案是(A)
A、 in fact
B、 eventually
C、 practically
D、 as a matter
23、第23题答案是(C)
A、country
B、state
C、 city
D、 county
24、第24题答案是(B)
A、 plants
B、 trees
C、 rubber
D、 streets
25、第25题答案是(A)
A、 courses
B、 places
C、 courts
D、 playground
26、第26题答案是(D)
A、 on
B、 of
C、 at
D、 in
27、第27题答案是(A)
A、 make
B、 Introduce
C、 build
D、 set
28、第28题答案是(D)
A、 What
B、 How
C、 When
D、 Why
29、第29题答案是(B)
A、 some
B、 no
C、 many
D、 a few
30、第30题答案是(A)
A、 costs
B、 price
C、 money
D、 award
31、第31题答案是(D)
A、 sweep
B、 wash
C、 tidy
D、 dust
32、第32题答案是(C)
A、 waste
B、 keep
C、 save
D、 store
33、第33题答案是(C)
A、 essential
B、 accidental
C、 unnecessary
D、 necessary
34、第34题答案是(B)
A、 fade
B、 non-fade
C、 die away
D、 everlasting
35、第35题答案是(B)
A、 One’s
B、 Its
C、 their
D、 the
四、IV. Reading Comprehension ( 60 points )
21、根据以下材料,回答(TSE) 题
Passage Three
Alaska, which was called Russian America before it wassold to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joined the union as the forty-ninth statein 1959. Alaska is now the largest of all the 50 states of the United States.
It was in 1867that President A. Johnson's Secretary ofState ( 国务卿),Seward bought Alaska fromthe Russians at a cost of 7.2million. The buying of the huge northern land massseemed at first something foolishly done. Not only was Alaska difficult toreach, but it was also hard to live in, and it appeared to have no importancein time of war. Besides, there are volcanoes there as Alaska lies on thePacific "ring of fire" ( ). In Alaska large treeless areas arecovered with snow all the year. For these reasons the buying of Alaska wascalled "Seward's Fooly" at that time.
However, in 1896gold was found in Alaska, and peoplepoured into the land quickly. Since then other important natural resources werediscovered, including oil. Soon people changed their thinking about"Seward's Fooly". But most people visit Alaskain order to see theendless beauty of nature that the northern land discloses to them. For instance,there are about 11,000 islands in Alaska. And in acertain area of Alaska thesun does not set for 82 days every year.
{TS}
36、Alaska belonged to A before1867.
A Russia
B America
C Canada
D Japan
37、The buying of Alaska was firstcalled B
A a foolish thing
B Seward's Fooly
C Johnson's Fooly
D President's Foolishness
38、 Volcanoes C inAlaska as
A are not found; large parts of thelandis covered with snow
B are not found; it is at the northern topof America
C are found ; it is on the Pacific" ring offire"
D are found; there are so many islands
39、 Touristscame to Alaska to D
A study its importance in war
B study its volcanoes
C enjoy its freezing weather
D enjoy its beauty of nature
40、根据以下材料,回答(TSE) 题
Passage Four
Do you find getting up in the morning so difficult thatit is painful? This might be called laziness, but Dr. Kleit man has a newexplanation. He has proved that everyone has a daily energy cycle.
During the hours when you labour through your work youmay say that you're "hot". That's true. The time of day when you feelmost energetic is when your cycle of body temperature is at its peak. For somepeople the peak comes during the forenoon. For others it comes in the afternoonor evening. No one has discovered why this is so, but it leads to such familiarmonologues( "Get up, John! You'll be late for work again ! Thepossible explanation to the trouble is that John is at histemperature-and-energy peak in the evening. Much family quarrelling ends whenhusbands and wives realize what these energy cycles mean, and which cycle eachmember of the family has.
You can't change your energy cycle, but you can learn tomake your life fit it better. Habit can help, Dr.
Kleit man believes. Maybe you're sleepy in the eveningbut feel you must stay up late anyway.
your cycle to some extent by habitually staying up laterthan you want to. If your energy is low in the morning but you have animportant job to do early in the day, rise before your usual hour. This won'tchange your cycle, but you'll get up steam( work better at your lowpoint.
Get off to a slow start which saves your energy. Get upwith a leisurely yawn and stretch. Sit on the edge of the bed a minute beforeputting your feet on the floor. Avoid the trouble some search for clean clothesby laying them out the night before. Whenever possible, do routine work in theafter-noon and save tasks requiring more energy or concentration for yoursharper hours.
{TS} Which of the following may leadto family quarrels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
A Unawareness of energy cycles.
B Familiar monologues.
C A change in a family member's energy cycle.
D Attempts to control the energy cycle of otherfamily member.
41、 If one wants to work moreefficiently at his low point in the morning, he should C
A change his energy cycle
B overcome his laziness
C get up earlier than usual
D go to bed earlier
42、 You are advised to risewith a yawn and stretch because it will A
A help to keep your energy for the day's work
B help you to control your temper early in the day
C enable you to concentrate on your routine work
D keep your energy cycle under control allday
43、 Which of the followingstatements is NOT true? B
A Getting off to work with a minimum effort helpssave one's energy.
B Dr. Kleit man explains why people reach their peakat different hours of day.
C Habit helps a person adapt to his own energycycle.
D Children have energy cycles, too.
44、根据以下材料,回答(TSE) 题
Passage Three
Luckily, the back tires of their car stayed on the road.Otherwise, the young couple would have driven right into a pit twenty feet wideand thirty feet deep!
The man and woman were coming home from a party. Theywere enjoying the landscape around
Swansea, Wales. Suddenly, they found the front of theircar leaning into a huge hole. The car barely hung onto the edge of the pit. Itswayed back and forth like the arm of a balance.
In their precarious position, the couple knew that eachmovement they made could be am atter of life and death. Slowly, slowly, theyedged toward the backseat. Then each opened a back door. And on the count ofthree, they jumped out together. The accident was so scary that they ran a longway before they calmed down. But later they returned to see what had happened.They found that a big chunk of the road had sunk into the ground! And at thebottom of the pit lay their car—roof down and wheels up.
Was this mystery of the sunken road ever solved? Itturned out that an abandoned mine shaft lay under the road. It had collapsedand taken the pavement with it. Layers of tunnels intersect be-neath the cityof Swansea. The tunnels were built so many years ago that no one knows wherethey end or begin. The tunnels are shaky, like those that ants build in thesand. No one knows when the entire city might collapse.
{TS} This passage is primarily about C
A driving carefully
B the city of Swansea, Wales
C a road that caved in
D、tunnels that ants build
45、It is probably true that B
A the other roads in Swansea are pretty safe
Bother sections of Swansea will cave in sometime
C everyone should move out of Swansea
D Swansea is a very interesting city
46、 The writer creates interestin the first sentence by using C
A a funny story
B romantic imagery
C a vivid description
D a precise argument
47s The underlined word "precarious" in thethird paragraph means B
A unexpected
B dangerous
C unusual
D ridiculous
48、根据以下材料,回答(TSE) 题
Passage Four
Researchers have found that REM (rapid eye movement)sleepis important to human beings. This type of sleep generally occurs four or fivetimes during one night of sleep lasting five minutes to forty minutes for eachoccurrence. The deeper a person's sleep becomes, the longer the periods ofrapid eye movement.
There are physical changes in the body to show that aperson has changed from NREM (non-rapid eye movement)to REM sleep. Breathingbecomes faster, the heart rate increases, and, as the name implies, the eyesbegin to move quickly.
Accompanying these physical changes in the body there isa very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 of REM sleep. It is during REM sleep that aperson dreams.
{TS}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how often does REM sleepoccur in one night? C
A Once.
B Twice.
C Four or five times.
D Forty times.
49s The word "deeper" in Paragraph 1 is closestin meaning to A
A heavier
B louder
C stronger
D happier
50、Which of the following shows thata person is NOT dreaming in his sleep? D
A His eyes begin to move.
B His breathing becomes faster.
C His heart rate increases.
D His eyes stop moving.
51、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be sttitleof the article? A
A REM Sleep
B Two Types of Sleep
C Sleepers
D What Happens to Sleepers
52、根据以下材料,回答(TSE) 题
Passage Four
In Japan's capital city of Tokyo, earthquake dangerlimits the height of buildings. The city has spread out so far and the traffichas become so heavy that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get from one place to another.The price of land, too, has become very high. All this explains why a group ofJapanese land developers ca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re was nowhere to gobut down. So far they have dug out space underground for fifteen major shoppingcenters rand the underground construction has only begun.
What are some of the advantages of shopping andeatingunderground.9 Clean filtered( )air is one
there won't be traffic accidents as that on the city'sbusy streets. Still another is the convenience of moving from place to place.You're usually right next to, or even in, a subway station. And you can evenspend the night underground if you like. The Kyobashi Station, for example,in down town Tokyo, has a hotel with a bar, restaurant and barbershop.
{TS}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get from one place toanother in Tokyo because D
A the city is so large and so high
B there is no traffic
C we don't know the road
D the city is so large and the traffic is so heavy
53s All are the reasons for Tokyo to develop undergroundEXCEPT A
A the high buildings
B the high price of land
C the far spreading of the city
D the heavy traffic
54、Shoppingunderground is clean A
A without air pollution
Bof water
C and tidy
D and beautiful
55 The second paragraph tells us B
A underground is convenient
B the advantages of underground
C we can have good food underground
D you can spend the night underground
五、V. DailyConversation ( 15 points )
56、根据以下材料,回答(TSE) 题
A. What kind of music do youlike?
B. Shall we have something to eat?
C. See you later.
D.Do you know if/whether there is a restaurant ne
E. Sorry tohearthat.
F.How far is it from here?
G. Thankyou.
H.Would you like to try?
Li Meng and John have just finished swimming. )
Li Meng: How nice and cool the water is! But I'm feelinga bit hungry now.56
John : Sounds good.
Li Meng: 57
John : Yes, there is.
Li Meng: 58
John:lt's only five minutes' walk. Let's go.
Li Meng : Yeah, let's go. Oh, I almost forgot my CDplayer.
John : 59
Li Meng: Pop music. I often listen when I'm not busy. Howabout you?
John: Light music. I think it can relaxmyself.60
Li Meng: Sure.
John: OK. I can lend you some CDs. I'll bring them to ourschool tomorrow.
56、B
57、D
58、F
59、A
60、H
六、VI. Writing( 25 points)
61、假设你是MattHand,在报上看到一则招聘广告,正符合你的情况,于是写信求职,广告要点;
1、招聘对象:有计算机工程学历的工程师;
2、条件:有两年以上计算机工程工作经验;年龄在22~30岁之间,身体健康。
注意:地址和招聘单位名称可自编。
1073,Green Street
Atchison, Kansas,66002
March10
P. O. Box 2035
Clare Corporation, Ltd.
Dear Sirs,
I read your advertisement in yesterday's paper. I think Iam the best person fit for the position.
I'm 23 years old. I graduated from Boston University twoyears ago. My major at university was computer engineering. After graduation Iworked as a computer engineer in a big company for two years. Now I have enoughexperience in this field. And I'm very interested in it.
I like sports and I am in good health. I like hard work.I'm sure l can do your job well if I can become a member of your company.
I'm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reply.
Very sincerely yours,
Matt Hand
教育理论
一、选择题:1~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前苏联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最早探讨教育问题的是()
A.苏霍姆林斯基
B.凯洛夫
C.马卡连柯
D.克鲁普斯卡娅
答案:D
2.夸美纽斯的教育代表作是()
A.《大教学论》
B.《教育论》
C.《教育漫活》
D.《爱弥儿》
答案:A
3.赫尔巴特的教育主张被称为()
A.现代教育派
B.传统教育派
C.形式教育论
D.实质教育论
答案:B
4.以杜威为代表所倡导的教育理论主张被称为()
A.现代教育派
B.传统教育派
c.形式教育论
D.实质教育论
答案:A
5.近代最早一部系统沦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
A.《教育漫活》
B.《大教学沦》
C.《爱弥儿》
D.《教育论》
答案:B
6.《教育过程》一书的作者是()
A.斯宾塞
B.根舍因
C.赫尔巴特
D.布鲁纳
答案:D
7.《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的作者是()
A.克鲁普斯卡娅
B.苏霍姆林斯基
C.马卡连柯
D.赞科夫
答案:B
8.我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A.《中庸》
B.《礼记》
C.《论语》
D.《学记》
答案:D
9.在西方,占罗马昆体良的教育名著是()
A.《理想国》
B.《论演说家的教育》
C.《大教学论》
D.《教育论》
答案:B
10.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观点系统论述教育基本原理的著作,是杨贤江以李浩吾化名于1930年出版的()
A.《普通教育学》
B.《新教育大纲》
C.《教育学》
D.《教育原理》
答案:B
11.广义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 )
A.初等教育
B.中等教育
C.高等教育
D.家庭教育
答案:D
1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于人发展的影响( )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社会活动
答案:A
二、辨析题:13~14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13.教育规律足指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答案:错误。此说法不全面。教育规律既包括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问的本质的联系,也包括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如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等。
14.教育学等同与二教育方针政策。
答案:错误。教育学不等同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因此客观性是教育学的特点。而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既要体现人的主观愿望,同时又要遵循教育规律。
三、简答题:15~17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5.简述教育学与教育科学的关系。
答案:教育科学已形成一个包含有许多分支教育学科的庞大的体系,每一具体学科都有一特定的具体研究领域,其中包括教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教学论等等,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
16.学习教育学有哪些意义?
答案:(1)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贯彻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2)有助于巩固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全面提高教师的素养。
(3)有助于认识和掌握教育规律,提高从事学校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4)有助于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
17.为什么说“教育救国论”是错误的。
答案:(1)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它不能决定政治经济发展的方向,不能成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2)“教育救国论”企图在不触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前提下从改造教育人手,产生清明政治,富国强民,实际是行不通的。我国历史上出现的“教育救国论”皆以失败而告终。
四、论述题:18小题。15分。
18.举例论述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和运用教学方法的总要求。
答案:(1)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是:①教学任务。每节课的具体教学任务不同,教学方法应有所不同。
②教学内容。学科的性质和教材的特点不同,以及具体教学内容不同,要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③学习的年龄特征。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考虑学生的认识特点、知识水平等年龄特征。
(2)运用教学方法的总要求:①综合性。要求教学方法本身不仅能完成具体教学任务,而且应有利于能力和品德发展,并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②灵活性。要求教学方法的运用根据实际需要随时调整,不拘泥于书本教条。
③创造性,要求教师在把握现有方法的基础上有所创造。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19~30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人的心理包括哪两部分 ( )
A.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
B.意志过程与情感过程
C.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D.认识过程与情感过程
答案:C
20.人的个性心理的结构成分主要包括 ( )
A.认识、情感和意志过程
B.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C.能力、气质和性格
D.个性倾向、个性心理特征
答案:D
21.个性心理特征的结构成分主要包括 ( )
A.认识、情感和意志
B.感知、记忆、思维、想象
C.能力、气质和性格
D.需要、动机、兴趣、爱好
答案:C
22.下列哪一选项必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 )
A.望而生畏
B.谈梅生津
C.望梅止渴
D.B尝梅生津
答案:
23.植物和单细胞动物反映形式是 ( )
A.反映
B.感应性
C.感受性
D.知觉
答案:B
24.从动物的心理演化到人的心理,具有决定意义的条件是 ( )
A.语言
B.制造工具
C.劳动
D.直立行走
答案:C
25.下列哪一个选项属于条件反射 ( )
A.眨眼反射
B.吮吸反射
C.防御反射
D.信号反射
答案:D
26.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留下痕迹的过程称之为 ( )
A.反映
B.感受性
C.意识
D.感应性
答案:A
27.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反映称之为 ( )
A.情感过程
B.认识过程
C.意志过程
D.个性
答案:B
28.“谈虎色变”属于哪类反射活动 ( )
A.无条件反射
B.非条件反射
C.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D.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答案:C
29.熟练地骑车、熟练地织毛衣中的注意是()
A.无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注意
D.有意后注意
答案:D
30.鲁班发明锯子是借助于()
A.定势
B.变式
C.问题解决
D.原型启发
答案:D
六、辨析题:31~3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3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答案:错误。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32.望梅止渴、谈虎色变这类反射活动属于无条件反射。
答案:条件反射是指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经过后天学习和训练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如望梅止渴、谈虎色变等都属于条件反射活动。
七、简答题:33~35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33.试分析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答案: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主要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这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方面。(1)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2)个性包括个性心理动力(或称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34.简述心理学科的任务。
答案:心理学科的基本任务是了解、掌握人的心理与行为活动的规律,并为有效地指导、控制和调节人的心理与行为提供依据。具体任务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探讨人类心理活动的积极性规律,促进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2)探讨人类认知活动的规律,为知识掌握、技能形成和能力培养提供依据;(3)探讨人类情意活动和性格形成的规律,为健康人格的培养提供依据。
35.什么是意识?意识有哪些特点?
答案:意识是心理的高级的、完整的形式,它是人在劳动中,和语言一起发生和发展起来的、人所独有的、凭借语言实现的心理反映。意识的基本特征是:(1)自觉性——先有正确的动机、明确的目标、周密的计划、具体的方法和手段,然后再行动。(2)能动性——人不是消极被动的反映,而是积极的、主动的反映,有意识的、主动的调节和支配实践活动。(3)社会历史制约性——社会意识与个体意识的发生、发展、变化等都受社会因素制约与影响。(4)第二信号与抽象逻辑思维活动特点。
八、论述题:36小题,15分。
36.举例说明注意种类在教学中的应用。
答案:(1)唤起学生的随意注意,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明确目的任务;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正确组织教学,严格要求学生;
(2)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教学环境应有利于注意集中,防止分散注意;教学方法丰富多样,有吸引力,防止单调死板。
(3)引导学生几种注意交替使用,设法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方式和学习活动的多样化是保持学生注意的重要条件;教学内容应该难易适度,过难过易都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削弱注意力;教学速度适宜。
民法
一、选择题:1~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有关租赁合同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租赁期限为6个月以上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的,租赁关系无效
B.租赁期间届满,当事人可以续订租赁合同,但约定的租赁期限自续订之日起不得超过20年
C.出租人应当按照约定将租赁物交付承租人,并在租赁期间保持租赁物符合约定的用途
D.承租人按照约定的方法或者租赁物的性质使用租赁物,致使租赁物损耗的,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租赁合同法律关系的特征。依我国《合同法》的规定,租赁期限为6个月以上而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的,视为不定期租赁,而不是导致租赁关系无效。故本题应选A。
2.当事人在合同中既约定了违约金,又约定了定金的,一方违约时,对方( )。
A.只能适用违约金条款
B.只能适用定金条款
C.可以既要求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又要求按定金罚则处理定金问题
D.可以选择适用违约金条款或定金条款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合同中违约金条款和定金条款的关系。《合同法》第116条对此作了规定。
3.当事人一方因另一方违反合同受到损失时,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措施致使损失扩大的,( )。
A.有权就全部损失要求赔偿
B.无权就扩大的损失要求赔偿
C.无权要求另一方赔偿损失
D.双方应就扩大的损失共同承担责任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合同一方当事人在他方当事人违约时减轻损失的义务。《合同法》第119条对此作了规定。
4.将亲属分为配偶、血亲和姻亲的依据是( )。
A.亲系
B.行辈
C.亲属关系的远近
D.亲属关系发生的原因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亲属分类的依据。在婚姻家庭法上,通常根据亲属关系发生的原因不同,可将亲属分为配偶、血亲和姻亲三种。可见本题中选项D符合题意,是正确的,排除其他选项。
5.下列不属于姻亲的是( )。
A.配偶
B.配偶的血亲
C.血亲的配偶
D.配偶的血亲的配偶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亲属的种类。所谓姻亲是指配偶一方与另一方的血亲之间因婚姻而发生的亲属关系。但配偶本身不在姻亲之列。姻亲包括以下几种:(1)血亲的配偶,即己身血亲的配偶;(2)配偶的血亲,即己身配偶的血亲;(3)配偶的血亲的配偶,即己身与己身配偶的血亲的配偶之间的关系。可见本题中选项A不属于姻亲,符合题意,是正确答案,排除其他选项。
6.《民法通则》第43条规定:“企业法人对它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员的经营活动,承担民事责任。”结合法人原理和这一法律规定,非企业法人的法定代表人以本单位法定代表人名义进行的行为应由( )。
A.行为人本人承担责任
B.不法行为人承担责任
C.该法人和行为人共同承担责任
D.该法人承担责任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非企业法人的法定代表人行为的责任承担问题。非企业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和企业法人的法定代表人一样是法人的代表机关,他们以法人名义进行的行为是法人的行为,应由法人承担民事责任。
7.某贸易有限公司平时简称贸易公司,按照我国企业法人名称的法律规定,该公司名称可以是( )。
A.两个
B.两个以上
C.一个
D.自行确定
【答案】C
【解析】根据《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第10条的规定,企业法人只准使用一个名称。
8.某房地产有限公司在市东有一栋办公楼,在市西有一栋物业楼,在外市有一栋开发经营中的大楼,其中,其住所是( )。
A.市东办公楼
B.市西物业楼
C.外市的大楼
D.三栋楼都是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法人的住所问题。根据《民法通则》第39条的规定,法人以它的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为住所。
9.某商贸有限公司从自有资产中分出100万元,设立一个新公司,此行为属于法人的( )。
A.分立
B.解散
C.合并
D.抽逃资金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法人的变更。一个法人分裂设立为两个以上法人的法律行为,是法人的分立,分为创设式分立和存续式分立两种形式。原法人继续存在,只是从中又独立出一个或多个新的法人的,是存续式分立。
10.下列财产中应当归国家所有的是( )。
A.失散的饲养动物
B.遗失物
C.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隐藏物
D.漂流物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国家所有权的取得。根据《民法通则》第79条的规定,拾得的遗失物、漂流物或者失散的饲养动物,应当归还失主,不应该属于国家所有。
11.甲、乙、丙三人各出资5 000元,合伙投资开办了一家餐厅,甲在修建住房急需用钱时,有权( )。
A.将餐厅出售给丁
B.征得乙、丙的同意后,将自己的份额转让给丁
C.在乙、丙均不愿购买其份额时,将其份额转让给丁
D.将餐厅抵押给丁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合伙人的权利,根据民法理论和法律的规定,合伙人转让合伙份额时,其他合伙人有优先购买权;合伙财产的抵押和出售需经全体合伙人的一致同意。
12.在下列关系中,属于共同共有关系的是( )。
A.甲、乙、丙三人各出资6万元,购买一辆汽车搞运输
B.个体工商户王某将自己的小商店的财产折成1.5万元,卖给乙5 000元,二人共有该小商店
C.甲、乙共有一栋房屋,甲主张按份共有,乙主张共同共有,但都没有证据
D.甲、乙、丙三人依3:2:1的份额共有12间房屋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共同共有和按份共有的区分。选项A、B和D均为按份共有。根据《民通意见》第88条的规定,在选项c的情形下,应该认定为共同共有。
13.相邻土地一方擅自堵截独占自然流水,影响他方正常生产、生活时,他方有权请求( )。
A.停止侵害
B.恢复名誉
C.排除妨碍
D.消除危险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侵害相邻权的救济。《民通意见》第98条对此作了规定。
14.在我国,集体财产所有权的客体不包括( )。
A.土地
B.矿藏
C.森林
D.草原
【答案】B
【解析】根据法律的规定,矿藏只能由国家享有所有权。
15.下列权利可以质押的是( )。
A.姓名权
B.存款单
C.继承权
D.相邻权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权利质押的客体。《担保法》第75条规定了权利质押的客体。
16.依我国《担保法》的规定,以依法可以转让的股份出质的,办理质押登记的机构为( )。
A.证券交易所
B.证券登记机构
C.公司所在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D.公司所在地的公证机关
【答案】B
【解析】《担保法》第78条对此进行了规定。
17.能够引起债的主体变更的是( )。
A.法人合并
B.未通知债权人而将债务转移给第三人
C.第三人代替债务人履行
D.债权人行使代位权
【答案】A
【解析】根据法律的规定,未通知债权人而将债务转移给第三人,债务的转移不发生效力。在第三人代替债务人履行和债权人行使代位权的情况下,债的主体并没有发生变更。法人合并,原法人的债权债务由合并后的法人承担,债的主体发生变更。
18.无因管理的构成要件中,区别于代理的是( )。
A.为他人管理事务
B.无法定或约定义务
C.为他人谋利益
D.避免他人利益受损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无因管理和代理的区分。代理人是基于法律的规定或者当事人的约定为他人即被代理人管理事务的。而无因管理人却是在无法定或者约定义务的情况下为他人管理事务的。
19.依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债务人不履行债务的,债权人有留置权的是( )。
A.运输合同
B.买卖合同
C.承包经营合同
D.居间合同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可以作为留置权成立基础的法律关系。《担保法》第84条对此作了规定。
20.无因管理之债中的管理人有权请求受益人偿付( )。
A.报酬
B.因管理而支付的一切费用
C.因管理而支付的必要费用
D.其受益中的一定份额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无因管理人的权利。根据《民法通则》第93条的规定,无因管理人享有必要费用的偿还请求权。
21.百货公司向食品公司发出一订货单,订货单称,“愿以每斤60元的价格购买贵公司的牛肉干50斤”,后百货公司又发一电报给食品公司,电报称,“取消上次60斤牛肉干的订单”。电报早于订货单寄到食品公司。百货公司的行为是( )。
A.撤回要约
B.撤销要约
C.撤回要约邀请
D.撤销要约邀请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要约的撤回与撤销。依我国《合同法》的规定,要约生效前为撤回,生效后则只能撤销。本题中,撤回要约的通知即电报先于要约即订货单到达,故选A。
22.乌有市政府为鼓励乌有市属造纸厂多创税利,乌有市市长与造纸厂厂长签订合同约定:造纸厂如果完成年度税收100万元的指标,第二年厂长和全厂职工都可以连升三级工资。该合同的性质为( )。
A.有偿合同
B.无偿合同
C.附条件合同
D.不属于《合同法》中的合同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合同法》的适用范围。本题中,市政府与造纸厂之间的合同非民事合同,故不属于我国《合同法》调整的合同。
23.下列民事权利中,只能由公民享有的是( )。
A.荣誉权
B.著作权
C.肖像权
D.名誉权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的限制。法人不能享有以肉体为前提的人格权,也不享有身份权。
24.下列对口头遗嘱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口头遗嘱是要式法律行为
B.口头遗嘱须有两个以上的见证人在场见证
C.口头遗嘱只有在危急情况下,才能采用
D.口头遗嘱不能用书面遗嘱修改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口头遗嘱的特征、生效要件以及效力。《继承法》第17条第5款对口头遗嘱的生效要件和效力问题作了规定。
25.某甲由于犯有盗窃罪而被判处死刑。其父亲某乙因此而被气死。对某乙的遗产,某甲的子女( )。
A.有继承权
B.无继承权
C.是未成年人的有继承权
D.因某乙是因某甲的行为而死亡的,所以,丧失继承权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继承权的丧失和代位继承。《继承法》第7条规定了继承人丧失继承权的几种情形,某甲的行为不属于其中之一。《继承法》第11条是关于代位继承的规定。
26.会导致剥夺继承人的继承权的情况是( )。
A.篡改遗嘱内容,取消了没有劳动能力,又无生活来源的人的继承权
B.伪造一份代书遗嘱,要否定原订立的公证遗嘱内容
C.由于正当防卫而杀死被继承人的
D.虐待被继承人的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继承权的丧失。《继承法》第7条规定了继承人丧失继承权的几种情形。
27.依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相互有继承关系的几个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如不能确定死亡先后时间的,应( )。
A.一律推定同时死亡,彼此不发生继承
B.首先推定没有继承人的人先死亡
C.推定岁数较大的人先死亡
D.推定身体虚弱的人先死亡
【答案】B
【解析】《继承法意见》第2条对此作了规定。
28.除法律另有规定的外,违约方不履行合同,也不需向另一方承担民事责任的理由是( )。
A.第三人的过错
B.不可抗力
C.上级主管机关的决定
D.违约方法定代表人更换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违约责任的免责事由。根据《民法通则》第107条的规定,不可抗力是违约责任的免责事由。
29.甲驾汽车闯红灯,正常行驶的乙为躲闪而将骑自行车正常行驶的丙撞倒,造成丙右臂骨折。对丙的损失,应承担责任的是( )。
A.甲
B.乙
C.甲和乙
D.丙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紧急避险的责任承担。《民法通则》第129条规定,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
30.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对于共有财产,部分共有人主张按份共有,部分共有人主张共同共有,如果双方均没有证据证明,应当( )。
A.认定为共同共有
B.认定为按份共有
C.按照多数人的意见认定
D.由法院用判决确定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关于共有种类的法律规定。根据《民通意见》第88条的规定,此种情况,应当认定为共同共有。
31.王某拾得他人耕牛一头,在寻找失主的同时对该牛进行喂养,在喂养期间该牛生下一头牛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耕牛和牛犊应当归还给失主,王某有权要求失主偿还喂养牛犊和耕牛所支付的费用
B.耕牛应当归还失主,王某有权取得牛犊的所有权
C.王某有权取得耕牛及牛犊的所有权,但应补偿失主的损失
D.耕牛和牛犊应当归还失主,王某有权要求失主偿还喂养耕牛的费用及牛犊的市场价格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无因管理。根据《民法通则》第93条的规定,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进行管理或者服务的为无因管理,无因管理人只能要求受益人偿付因管理或者服务而支付的必要费用。
32.动产质押合同生效的时间为( )。
A.质押合同签订时
B.质押合同经出质人所在地公证机关登记时
C.质物移交于质权人占有时
D.主合同履行期限届满时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动产质押合同生效的时间。根据《担保法》第64条第2款的规定,动产质押合同自质物移交于质权人占有时生效。
33.不发生合同当然无效的情形是( )。
A.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B.一方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
C.双方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利益
D.双方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所订立的合同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合同的无效和可撤销问题。一方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是《合同法》第54条规定的合同可撤销的情形之一。
34.下列合同中,合同一方在合同终止后有返还原物义务的是( )。
A.买卖合同
B.租赁合同
C.赠与合同
D.委托合同
【答案】B
【解析】根据合同的性质,租赁合同终止后,承租人必然负有原物返还的义务。
35.下列属于单务合同的是( )。
A.借用合同
B.保管合同
C.委托合同
D.租赁合同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单务合同和双务合同的区分。在单务合同中,只有一方当事人负担义务,而在双务合同中,当事人双方均负担义务。保管合同、委托合同和租赁合同都是双务合同。
二、简答题:36~38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36.简述有限责任与无限责任的划分标准及其含义。
【答案要点】以承担责任是否有财产限制为标准,民事责任可以分为有限责任与无限责任。有限责任,是指责任人以其某部分财产承担民事责任,如抵押人仅以抵押财产对所担保的债权承担的责任,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仅以其出资对公司债务所承担的责任等。无限责任,是指责任人以其所有的全部财产承担民事责任,如保证人的保证责任,普通合伙人对合伙组织债务所承担的责任等。
37.简述我国《物权法》规定的物权种类。
【答案要点】我国《物权法》规定了三种物权的类型,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1)所有权。是指所有人对属于自己的特定物依法全面支配和排他的权利。所有权是最完整、最充分的物权。为充分发挥物的效用,从所有权中可以分离、派生出其他各种物权。
(2)用益物权。是指对他人所有的物,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我国《物权法》规定的用益物权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和地役权。
(3)担保物权。是指为确保债权的实现,在债务人或者第三人的物上设定的以直接取得或者支配其交换价值为内容的物权。我国《物权法》规定的担保物权主要有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
38.简述婚姻无效的法律后果。
【答案要点】无效婚姻将产生以下三方面法律后果:
(1)当事人之间身份关系上的效力。根据《婚姻法》规定,无效婚姻,自始无效。当事人不具有夫妻的权利和义务。
(2)当事人之间财产关系上的效力。其一,不适用《婚姻法》中有关夫妻财产制的规定。其二,在财产分割时,以协议分割为原则,判决分割为例外;若是判决分割,则推定为当事人共有,主张个人所有的要承担举证责任。其三,判决分割应照顾无过错方利益。其四,保护合法婚姻当事人的财产权益。
(3)亲子关系上的效力。《婚姻法》规定,无效婚姻并不影响父母子女之间的亲子关系,他们之间的关系仍然适用《婚姻法》中有关父母子女的规定。
三、论述题:39小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
39.论述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
【答案要点】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
(1)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民法上的财产是指具有金钱价值(即能用金钱表示或者能用金钱衡量的价值)的权利的总和。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等属于财产。没有形成财产权利但具有金钱价值的利益,也属于财产的范围。例如,商业秘密、新出现的信息财产和网络虚拟财产等都属于具有金钱价值的利益。具有精神、文化或者纪念价值的私人书信、。照片、手稿和录音等,其中有些也可以成为具有金钱价值的财产。
虽然民法调整财产关系,但并非所有的财产关系都由民法调整。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主体处于平等地位;第二,当事人意思表示自由;第三,等价有偿;第四,民法调整财产归属关系和财产流转关系。
(2)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人身关系是指与人身不可分离、以人身利益为内容、不直接体现财产利益的社会关系。人身关系包括人格关系和身份关系。人格关系是指基于人格利益而发生的社会关系,在法律上表现为人格权,如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等。身份关系是指基于一定的身份而产生的社会关系,在法律上表现为身份权,如亲权、配偶权等。人身关系不仅由民法调整,也由行政法、刑法调整。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主体处于平等地位;第二,与人身不可分离;第三,不直接体现财产内容。
四、案例分析题:40~41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40.一天,某石灰厂放炮炸石。在经过观望、呼喊、吹哨等程序后,在认为安全的情况下点火。于某这一天赶着马车来装石灰,正赶上放炮,碎石将于某砸伤,花去医药费若干。于某让石灰厂赔偿,石灰厂认为自己在放炮之前,采取了必要的安全措施,于某自己对损伤有过错,所以,石灰厂不承担责任。问:
(1)对于某的损失,石灰厂有无责任?
(2)于某可以提出哪些理由支持自己的诉讼请求?
【答案要点】(1)对于某的损失,石灰厂有责任。
(2)于某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支持自己的诉讼请求:
第一,石灰厂放炮炸石的作业属于《民法通则》中列入的高度危险作业,对周围环境有高度危险,因高度危险作业造成他人损害的,属于特殊侵权行为。其责任构成只需具备有损害事实以及损害事实与高度危险作业之间有因果关系即可,而无须证明作业人有过错。本案中,石灰厂虽然在放炮时也采取了一些安全防范措施,但因为仍造成了于某的损伤,所以,石灰厂应承担相应责任。
第二,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高度危险作业造成他人损害的免责条件是:证明损害是由受害人的故意造成的。本案没有证据表明于某是故意闯入作业区,故意要造成自己受伤的。所以本案不存在作业人免责的条件,石灰厂应对于某的损失负责任。
41.贺某夫妻带着儿子贺加其到华美照相馆照周岁纪念照。摄影师于某见贺加其活泼可爱,便私自多放大了几张,在征得贺某同意后将其中一张摆放在自己照相馆的橱窗内,以招揽顾客,其余的几张保留了下来。后来,于某的朋友洪某见到该照片,称其所在的印刷厂正在制作儿童挂历,就要求于某给他一张。印刷厂以700元的价格从洪某处买到照片并制作投产。后贺某发现儿子的大头像被用于挂历印刷,非常气愤,找到印刷厂问明来源后,即以于某和印刷厂为被告起诉到法院,要求停止侵害、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2000元。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应于某要求追加洪某为被告。法院经调查,认定上述事实属实。问:
(1)本案中于某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说明理由。
(2)法院应怎样判决?
【答案要点】(1)于某的行为构成侵权。因为,虽然于某在自己照相馆的橱窗内使用贺加其的照片经过了贺某夫妇的同意,但其将照片赠给洪某供印刷厂在挂历上使用却没有征得权利人的同意,而且其赠与行为并无合法理由。所以,于某的行为构成侵权。
(2)法院应当判决:于某向原告赔礼道歉,洪某和印刷厂停止侵害、赔礼道歉并进行一定的经济赔偿,收缴洪某和印刷厂的非法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