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量:768 img
全球疏水气相白炭黑制备技术呈现“双轨并行”格局:化学改性法占据主流市场,物理包覆法在特定领域崭露头角。
化学改性法以硅烷偶联剂为核心,通过“接枝-聚合”两步反应实现疏水化。日本德山化工的专利技术显示,在180℃氮气保护下,将亲水白炭黑与HMDS按1:1.2摩尔比混合,反应时间控制在3小时,可获得疏水角达165°的改性产品。该工艺的关键在于精确控制硅烷用量——过量会导致团聚,不足则疏水性不足。
物理包覆法通过纳米级蜡类物质在颗粒表面形成物理屏障。美国卡博特开发的Vorasil™系列采用聚四氟乙烯(PTFE)微粉包覆技术,在300℃高温下使蜡熔融渗透至白炭黑孔隙,形成0.5-2μm厚的疏水层。该方法虽成本较高,但在食品接触材料领域具有独特优势,其迁移量符合FDA标准。
中国企业在工艺创新中实现突破。合盛硅业开发的“气相沉积-原位改性”一体化设备,将反应时间从传统6小时缩短至90分钟,能耗降低40%。该技术通过在氢氧焰水解阶段同步注入硅烷,使改性反应与颗粒生成同步完成,产品比表面积波动范围从±15㎡/g缩小至±5㎡/g。